导图社区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2020版教材知识点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substantive procedures
二 财政
17 财政政策
一、功能与目标
(一)含义
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功能
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和管理活动,调整人们的物质利益,进而调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引导国民经济运行。
协调功能
主要体现在,对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等出现的某些失衡状况进行调节和制约。
控制功能
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企业和居民等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对经济社会的有效控制。 例如一些高档奢侈消费品和资源性消费品征收消费税。
①同步练习错题
稳定功能
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总供需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目标
促进充分就业
物价基本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指经常项目收支、资本项目流入流出的差额之和为零。
经常项目,也称贸易项目,指一国的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和出口。 经常项目平衡,也称贸易项目平衡,出口=进口; 经常项目有盈余,亦称国际贸易有顺差,出口>进口; 经常项目赤字,亦称国际贸易有逆差,出口<进口
资本项目,指一国资本的流入和流出。 资本项目平衡,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资本项目有盈余,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资本项目赤字,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将使该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外债负担逐步增加,严重剥削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导致该国国民收入增长率下降。
经济稳定增长
取决于两个源泉,一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另一个是生产要素的技术进度程度。
二、工具与类型
(一)工具
预算政策
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总供给>总需求,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扩大社会总需求; 总供给<总需求,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 总供给=总需求,实现中性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规模的基本平衡。
税收政策
首先,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经济繁荣时期,提高税率、减少税收优惠等途径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降低总需求; 经济萧条时期,降低税率、实行更多税收优惠等途径减少税收,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鼓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
其次,是政府实现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
公债政策
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公共支出政策
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 狭义的购买性支出,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支出,即政府消费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转移的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政府投资政策
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财政补贴政策
首先,是保持经济平衡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
(二)类型
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累进所得税(包括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 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929-1933年,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 1932年,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 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
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减税、增加支出等手段扩大社会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减少或者抑制社会总需求
中性财政政策
亦称均衡性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一)财政政策乘数
税收乘数
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即 税收乘数 KT=国民收入变动率 ∆Y/税收变动率 ∆T=-b/(1-b)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特点和作用: (1)税收乘数 KT为负数,说明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增减呈反方向变动。 (2)政府征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量为税收增量的b/(1-b)倍。减税政策虽然会较少财政收入,但会成倍地刺激社会有效需求,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即: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国民收入变动率 ∆Y/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 ∆G=1/(1-b)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特点和作用: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为正数,说明购买支出增减与国民收入增减呈同方向变动。 (2)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政府购买支出增量的1/(1-b)倍。 (3)同税收乘数比较,购买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说明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 平衡预算乘数 Kb=国民收入变动率 ∆Y/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 ∆G(或者税收变动率 ∆T)=(1-b)/(1-b)=1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平衡预算乘数 Kb=1,这意味着政府实行平衡预算政策,仍具有扩张效应,其效应等于1。
财政乘数效应表明: 当政府投资或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当政府投资或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二)财政政策时滞
认识时滞
行政时滞
内在时滞
决策时滞
执行时滞
效果时滞
外在时滞
四、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1993-1997,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1998-2004,具有扩张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 2005-2008三季度,趋于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 2008四季度至今,再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1、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
(2)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3)大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200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
(1)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2)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3)政策内容有新变化
(4)政策调控手段多
(二)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
1、相机抉择确定财政政策
2、实现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的有机结合
3、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4、注重国内外政策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