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生化 RNA的合成--转录
临床医学考研--生化--转录,模板链:DNA中指导RNA转录的单链,编码链(有意义链):与模板链相对应的另条单链,原料:NTP(A、G、C、U)。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转录
概述
模板链:DNA中指导RNA转录的单链
编码链(有意义链):与模板链相对应的另条单链
两者可交替:转录不对称
原料:NTP(A、G、C、U)
方向:5 → 3
RNApol:不需引物,无3 → 5核酸外切酶校正活性
*对比DNA复制和转录
复制
DNA → DNA
需引物
酶
拓扑异构酶
引物酶
DNApol(校正)
DNA连接酶
模板
所有DNA两条模板链全长
去向:分别进入2个子代DNA(半保留)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半不连续
产物
2个双链DNA
DNA → RNA
RNApol(无校正)
某些DNA一条模板链部分
去向:与编码链重新组合成双链螺旋结构
边解旋边转录;不对称、羽毛状现象
mRNA、tRNA、rRNA
转录体系
模板链
指导转录的那条链
*模板链并非总在同一条单链上——模板链可以和编码链交替:转录的不对称性
编码链
与模板链对应的另一条单链
*有意义链:mRNA的碱基序列除用U代替T外,与编码链是一致的
原料
NTP(A、G、C、U)
以NMP的方式延长:(NMP)n + NTP → (NMP)n+1 + PPi
RNA聚合酶(DDRP)
原核
DDRP:α2ββ'ωδ(五种亚基组成的六聚体)
*转录起始需要全酶,之后仅需要核心酶(α2ββ'ω)
α:决定转录特异性(哪些基因被转录)
记忆:aim
β:催化磷酸二酯键生成,与转录全过程有关
*利福平抑制β亚基
记忆:贝利
β':与DNA结合并解开DNA双链局部
记忆:一刀
ω:β'折叠和稳定,募集δ
δ:辨认启动子(辨认转录起始点)
过程
起始
*启动子:DNA上被RNApol最初结合的区域,提供转录起始信号,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
闭合转录复合物(全酶与DNA结合松弛)
δ辨认DNA上-35区 TTGACA 的启动子序列
开放转录复合物(全酶与DNA结合稳定)
δ辨认DNA上-10区 TATAAT(Pribnow box)的启动子序列,β'解链
转录起始复合物
全酶 + DNA + 5-pppNpN-OH-3
以DNA的模板链为模板,以NTP为原料,按5 → 3 方向,完成第1个和第2个核苷酸之间的聚合(β亚基催化磷酸二酯键生成)
*流产式起始现象:RNA聚合酶合成 <10个核苷酸的RNA即终止,是启动子的校对过程
延长
*标志:δ脱离转录起始复合物
核心酶(α2ββ'ω)按5 → 3不断合成RNA链,形成转录泡
原核生物的转录产物类似羽毛状:同一个DNA有多个转录复合物同时在合成RNA,在新合成的mRNA上观察到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上面(多聚核糖体),说明转录尚未完成,但mRNA已开始被用作模板合成多肽链—边转录边翻译
终止
依赖ρ因子介导
识别polyC
不依赖ρ因子介导
使RNA形成茎环(发夹) + 多聚U尾巴
真核
DDRP
定位
细胞核核仁
RNApol I
对鹅膏蕈碱不敏感
合成前体rRNA(45S rRNA)
结合启动子:I 类
通用(基本)转录因子:TF I
细胞核基质
RNApol II(最活跃)
对鹅膏蕈碱极敏感
合成
前体mRNA(hnRNA)
长非编码RNA(lncRNA)
微RNA(miRNA)
piRNA
结合启动子:II 类
通用转录因子:TF II(TF IID结合TATA盒)
RNApol III
对鹅膏蕈碱中度敏感
前体tRNA
记忆:three
U6 snRNA
记忆:san
5S rRNA
记忆:555
结合启动子:III 类
通用转录因子:TF III
转录后加工修饰
加帽
m7GTP:5‘端核苷酸与7-甲基鸟嘌呤核苷通过5,5-三磷酸连接键相连
需加帽酶、甲基转移酶(SAM循环)
加尾
尾巴:3端多聚腺苷酸(polyA)
*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和加尾同时进行
*对比原核:转录延长和翻译同时进行(羽毛状)
加尾信号:AAUAAA / AATAAA
*前体mRNA(hnRNA)断裂点
上游:特异AAUAAA
下游:非特异GU
尾巴意义:尾巴长度和mRNA寿命正相关,参与翻译起始过程,防止脱腺苷酸化酶攻击
剪接内含子
部位:剪接体(核小核糖核蛋白 / snRNA)= snRNA + 蛋白质
套索状
hnRNA上的剪接接口(边界序列):5-GU……AG-3
套索状的内含子
经2次转酯反应
剪切hnRNA的内含子(非编码序列)
外显子
连接—将编码序列连接起来—剪接
不连接—在外显子3‘端进行多聚腺苷酸化—剪切
可变(选择性)剪接
提高基因利用率,增加蛋白质多样性
*地中海贫血:与剪接错误有关
编辑外显子
对象:编码序列(外显子)
*剪接:干掉内含子,编辑:改变外显子
结果: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mRNA序列( / hnRNA的编码序列)不完全对应
eg.
apoB 100和apoB 48
apoB基因 → hnRNA →
肝细胞中mRNA → apoB 100 →LDL
小肠细胞mRNA → apoB 48 → CM
切除多余核苷酸
RNase P(核酶):切除5‘端多余核苷酸
RNase Z、RNase D:切除3’端多余核苷酸
3‘端加上CCA-OH
提供OH:与氨基酸的COOH形成酯键
形成稀有碱基(化学修饰)
甲基嘌呤(m7G、m7A)、二氢尿嘧啶DHU、假尿嘧啶、次黄嘌呤I
tRNA剪切内切酶(TSEN)
tRNA连接酶
前体rRNA
部位:核仁小核糖核蛋白(snoRNP)= snoRNA + 蛋白质:构成剪接体
结果:45SrRNA剪切内含子等序列 → 成熟的5.8S、28S、18S rRNA
*5S rRNA由RNApol III合成
有些前体RNA含自身剪接内含子
自身剪接时不需要蛋白质参与,依靠内含子自身的RNA(属于核酶)即可完成
内含子分类
组 I 型:切除的内含子呈线状
组 II 型:切除的内含子呈套索状
*总结剪接内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