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修学第一课
如何修学第一课:主要是学习,思考,实践,落到心行上去
编辑于2018-11-02 10:26:07同修班 如何修学
修学体系
修学体系建设
社会需求
物质高度发达
精神问题突出
越来越多的人需求佛法
需求大而迫切
教界现状
弘法薄弱,修学引导不足
具格善知识很少。
或是不得要领,或是偏执一端
或是流于玄谈,或是盲修瞎炼
修学体系缺失
大众化修学体系
大众化修学体系
大众化
适合所有人学
兼容所有法门
标准化
模式化
核心要素
修学次第
实践方法
三级修学
三级修学的殊胜
皈依
发心
戒律
正见
止观
五大要素
依五大要素,建立三级修学
核心要素
依三级修学,从迷惑走向觉醒
三级修学课程设置
同喜班—同沾法喜
1.以人生佛教为基础,以信仰建设为中心。
2.通过了解人生佛教,摆脱对佛教的误解,学会以正确的观念看世界、看人生。
3.进而认识三宝的功德,了解皈依的意义,并生起皈依之心。
4.学习佛弟子的处世态度、行仪及生活方式,造就健康人格。
初级
第一阶段
模式篇
觉醒之道课程
信仰
社会篇
人生篇
利他篇
第二阶段
教界篇
觉醒之道课程
佛传篇
皈依篇
同修班—同修菩提道
1.以《道次第》为基础,以修学菩提心为中心
2.了解并掌握菩提道的修学要领和完整次第
3.针对汉传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偏向出世解脱而缺失大乘精神的问题,特别倡导以发菩提心为根本,通过如法的修学和实践,实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宗旨。
中级
第一阶段
菩提道次第略论
觉醒之道课程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阶段
入菩萨行论
觉醒之道课程
第三阶段
瑜伽菩萨戒品
觉醒之道课程
同德班—同证佛菩萨的功德
1.以正见为基础,以止观禅修为中心。
2.首先通过闻思经教树立正见,并依此正见修学止观,引发空性智慧,成就胜义菩提心。
高级
第一阶段
辩中边论
觉醒之道课程
唯识三十论
第二阶段
心经
觉醒之道课程
金刚经
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
第三阶段
六祖坛经
觉醒之道课程
觉醒之道课程
三级修学体系——殊胜特色
与其他法门
普遍性
适合大众修学,三根普被。
次第性
三级设置,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根本性
各个法门的修学都离不开五大要素。
兼容性
与其他任何宗派不会产生冲突。
五大要素、三级修学
有氛围
有一群共同修学伙伴和良好模式。
有次第
初、中、高三级课程,次第清晰。
有方法
自修共修、十八字方针、八步骤三种禅修、十六字窍诀。
有引导
有导师和三级修学模式的次第引导。
营造良好氛围 提供有效引导
修学次第
1.智慧人生
认识书院
三级修学次第清晰——殊胜特色
单纯
单纯有次第,而非综合、博杂,且内容完整
关系
内容之间关系明确
阶段之间关系清晰
阶段
按进度分阶段修学
次第
初、中、高三级课程,次第清晰
建立智慧人生
培养慈心
11.空性产禅观及大乘解脱
3.入道基础
皈敬之心
三级修学次第清晰——殊胜特色
单纯
单纯有次第,而非综合、博杂,且内容完整
关系
内容之间关系明确
阶段之间关系清晰
阶段
按进度分阶段修学
次第
初、中、高三级课程,次第清晰
听法轨则
依止法
听法轨则
依止法
略示修法
劝受心要(暇满义大)
4。皈依三宝
5.深信业果
6.了知轮回是苦
2.走进佛陀
认识佛陀
三级修学次第清晰——殊胜特色
单纯
单纯有次第,而非综合、博杂,且内容完整
关系
内容之间关系明确
阶段之间关系清晰
阶段
按进度分阶段修学
次第
初、中、高三级课程,次第清晰
皈依三宝
修习皈依
7.了知生死相续
8.略说解脱
9.发菩提心
建立生命的清净缘起,发出离心、菩提心,走上生命觉醒之道
发菩提心
大乘解脱行 大乘利他行
行菩萨行
空性禅观
10.建立菩提行
了解生命杂染的缘起,发出离心
了知烦恼
了知业果
结生相续
三级修学次第清晰——殊胜特色
单纯
单纯有次第,而非综合、博杂,且内容完整
关系
内容之间关系明确
阶段之间关系清晰
阶段
按进度分阶段修学
次第
初、中、高三级课程,次第清晰
修学目标
三级修学目标明确——最终目标
四个一原则
一个目标:觉醒
一张地图:三级修学
一位导师:济群法师
一群伙伴
两套模式
三级修学模式
内容完整——从迷惑走向觉醒
提供有效引导
完成智慧的修行
自觉
次第清晰——初级、中级、高级
目标明确、方法正确
服务大众模式
有辅导员陪伴,共同成长。
营造良好氛围
完成慈悲的修行
觉他
有一群伙伴共同修学(自修、共修),菩提道上相互提携。
共同参与书院传灯、慈善等活动,自觉觉他。
慈善互助,人间温情。
三级修学目标明确——殊胜特色
最终目标
两套模式导向最终目标
目标明确
阶段目标
便于检验修学效果
明了自己所处阶段
了知离目标还有多远
修学方法
三级修学操作性强——方法正确
实践方法
修学方式
常课
养成正确的习惯
通过不断重复,反复忆念思惟,培养正知正念
自修
个人自修是基础
1.每天保证相对固定的闻思时间,养成精进修学的习惯。按照课程进度,阅读书籍,听闻音像,围绕每期共修的主题,结合辅助材料,认真思维每一个问题,为小组和班级共修做好准备。
2.修学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和辅导员或同修师兄探讨交流,不要得过且过。
3.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佛法,遇事能以所学佛法进行处理,学会检讨自己的不足,随喜他人的进步。培养分享意识。
共修
小组共修是关键
1.在班级共修前,由小组长提前组织本组学员共修,重点交流对当期闻思内容的理解。通过交流,使学员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
2.对《辅助材料》中的每个问题要逐条讨论,以期把握当期法义的脉络和重点。
3.小组共修的话题可适当广泛,包括修学或生活中遇到的疑惑、对法义的运用等,轻松活泼地进行沟通,但要掌握节奏,避免闲谈。
班级共修是提升
1.阐述对当期闻思内容的理解。
2.报告心得,用佛法检讨自己,共修时再与同修分享内心的触动和感悟。这是分享的重点。
3.提出疑问,不论是对法义的疑惑,还是佛法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都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修学态度
真诚
1.以佛法为镜,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
2.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
3.真诚地面对法,面对法师。就像急切期盼康复的患者那样,把法当做疗病的良药,把法师当做救命的良医
认真
1.用心投入修学,严格要求自己
2.扎实深入地学好每次课程的内容
3.认真理解法义,反复闻思,让佛法进入心相续中
老实
1.对三级修学模式产生认同
2.老老实实按照这个模式,一门深入
3.不攀缘
建立正确修学态度,才能与法连接,否则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修学方法
理解
通过书本和音像资料的学习,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获得正见。
建立正确方法,才能与法相应,从而完成观念、心态及生命品质的转变。
接受
通过观察思考,深刻认识到佛法智慧的如实性,接受这种认识,使之成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建立正确方法,才能与法相应,从而完成观念、心态及生命品质的转变。
运用
学会用佛法智慧(正确认识)重新审视人生,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完成心态和生命品质的转变。
建立正确方法,才能与法相应,从而完成观念、心态及生命品质的转变。
八步骤三种禅修
第一步: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
第八步:思惟正向心态的利益,依正见进行思考,不断熟悉和重复正向心态,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第二步:正确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
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说明。
第四步: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念。
接受
理解
心态转变的禅修
观察修
第一、学会以正确观念指导人生,处理问题。
摆脱错误,重复正确
第二、摆脱不良心态,获得正向心理。
安住修
第一、通过观察思考,安住在正向心理中。
摆脱错误,重复正确
第二、反复观察思考,摆脱原有的不良心态,熟悉正向心理,持续安住在正向心理中,完成心态的改变。
第六步:摆脱不良串习,建立正向的心理,安住在正向的心理中,完成心态的改变。
第七步:思惟不良心态的过患,依正见进行观察思考,摆脱不良心态。
生命品质提升的禅修
观察修
第一,思惟不良心态的过患,依正见对此进行观察和思考,摆脱不良心态。
摆脱错误,重复正确
第二,思惟正向心理的利益,依正见对此进行观察和思考,不断重复正向心理,获得良性生命品质。
安住修
第一,重复正向心理,安住于良性生命品质中。
摆脱错误,重复正确
第二,不断熟悉并重复良性生命品质,持续安住于良性生命品质中,完成生命品质的转变。
第五步:学会用佛法智慧(正确认识)重新审视人生,解决现实问题。
十六字窍诀
树立正见
建立正确方法,才能与法相应,从而完成观念、心态及生命品质的转变。
认清真相
摆脱错误
重复正确
建立正确方法,才能与法相应,从而完成观念、心态及生命品质的转变。
观念
心态
品质
三级修学操作性强——殊胜特色
主动自觉
而非被动、灌输。
双向互动
而非单向、自学。
继承传统
八步骤三种禅修是对传统修学理路的现代诠释
闻思修、信解行证、四法行、八正道、四寻思
针砭时弊
摆脱现代人修学上的流弊:偏于理论和知识性的学习;缺乏正见,盲修瞎炼
解行合一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十八字方针、八步骤三种禅修、十六字窍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