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当今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如何?可点击下图查看《设计学概论》中对它的概括。
编辑于2020-09-27 11:27:59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导: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预算,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功能性、审美性
分类
设计史
科技史、美术史
设计理论
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
设计批评
美学、民俗学、伦理学
“设计”概念的提出:
瓦萨里
“设计的艺术”,西方艺术史之父的意大利艺术家,最初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
设计的历史发展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史
1977 年,英国成立设计史协会,标志从装饰艺术和应用美术中独立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19 世纪美术史上
森珀
德国,《工艺美术与建筑风格》,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第一次树起了唯物主义大旗,提高了小艺术的地位。
机械唯物主义观
里格尔
奥地利,《风格问题》,“艺术意志”,艺术具有精神性,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将装饰艺术独立出来,打破了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区别。(比森珀更进一步)
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立场,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设计史家
佩夫斯纳
《现代运动的先锋》、《现代设计的源泉》、《关于美术、建筑与设计的研究》,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
《机械化的决定作用》,对设计师的研究应当引入更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受沃尔夫林“无名的美术史”的影响,坚持认为“无名的技术史”和“个体的创造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后现代主义设计有影响的法国哲学家
罗兰·巴特
《神话》1957 年,结构主义,用符号学的方法讨论,使设计成为现实本身。
迪克·赫布迪奇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
设计理论
早期的设计理论
荷加斯
《美的分析》,线条的曲线美,功能主义观点
功能主义观点
19 世纪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
以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
琼斯
《装饰的基本原理》,功能主义者,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
功能主义观点
德雷瑟(学生)
《装饰设计的艺术》,几何方式
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
普金
《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复兴哥特式建筑,装饰与功能一致。
拉斯金
《建筑的七盏明灯》,(建筑和装饰设计原理的书),手工制作象征生命,机器象征死亡。
反对机器
莫里斯
手工制作反对机器和工业化,主张恢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反对机器
20 世纪初现代运动的设计理论
勒· 柯布西埃
赞扬规模生产,“类型的物体”,迎接机器时代。
支持机器
格罗佩斯
包豪斯设计学校,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倡导标准化,( 包豪斯学校强调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认为机器时代是手工艺人工具的机械发展,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
支持机器
人体工程学
二战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科学考虑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系统方法
阿彻
英国,20 世纪60 年代,《设计家的系统方法》,《设计程序的结构》,设计过程更加简化和容易理解。
波普设计
理论家:沃尔夫、班纳姆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大众趣味,大众化的语言和图像
设计批评
是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批判性批评
任务
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设计具体的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
设计批评家:当代设计作品 设计史家:设计的历史
分类
历史的
再创造性的
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和需要相联系。
批判性批评
价值判断的标准
形式主义批评
20th形式主义批评受三方面影响
沃尔夫林
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
贝尔
“有意味的形式”
罗斯
《纯设计理论》
形式完美性
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线条、形态、色调、色彩、肌理、光线 合理安排的基本原则
设计功能的讨论
维特鲁威
罗马,《建筑十书》,最早讨论设计功能的书籍,结构由功能决定。
洛吉耶
《论建筑》,建筑设计的基础是结构的逻辑性。
沙利文
“形式永远服从功能,此乃定律” 20世纪功能主义的口号。
卢斯
装饰就是罪恶
乌尔姆设计学校
1953 年,英奇、格雷特姐妹,继承包豪斯学校的宗旨,20 世纪60 年代受波普设计的挑战,后受现代主义挑战。(战后工业设计)
功能主义理论
传统继承性的讨论
现代运动中,反对借鉴 二战后,认可 今天,流行借鉴传统(新中式风格)
折衷主义
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王尔德《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
艺术性意义
趣味和美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总述
终极目的: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
社会特征:经济性质、意识形态性质。
当今现状:开放的系统,除了吸收美术学,还有哲学、经济学、心理学。
对当代西方思潮的一般看法
符号学理论
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20世纪60年代,50年代应用于建筑设计。 1⃣️人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人的意识就是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符号的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2⃣️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 3⃣️同时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人类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往。 4⃣️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有启发的分析方法。
马克斯· 本塞
按符号学理论分为四种对象
自然对象
技术对象
设计对象
艺术对象
通过三种参量来规定: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
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分三个阶段
规划阶段
实施阶段
应用阶段
建筑语言
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的过程
深层结构(建筑的功能要求)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
建筑是气候的调节器
建筑是某一文化的象征
建筑是对资源的利用
表层结构(建筑形式)
结构主义
是一种社会学方法,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列维· 施特劳斯
《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存在和生成统一起来
福柯
“无意识的结构”,早在婴儿婴儿、神话、宗教仪式中无意识的存在着,家庭结构
罗兰· 巴特
《神话》,认为不应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大众文化,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
福蒂
将设计史当作社会史来研究,研究设计如何影响现代经济的进程。
解构方法
解构的是社会矛盾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
解构主义
德里达,《论语法学》20 世纪60 年代法国,按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为“解码”。
鲍德里亚
“挪借”的方式,解构了设计中真实的概念。“镜子屋”,对原创性提出挑战。
多默
《现代设计的意义》,风格设计是处于制造商、工程师及应用科学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赖于共同的价值理念。
显性设计
风格,风格设计,引导消费
隐形设计
功能,工程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德里达
法国,《论语法学》,20 世纪60 年代后期
混沌理论
来自于自然科学界,主要说明事物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如:蝴蝶效应)。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简化。
看似杂乱无章、随机起伏的时间变化或空间图案,可能来自重复运用某种及简单而确定的基本规则,通过重复使用简单而稳定的规则,得到不平庸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图案。 混沌理论不是将简单的事物弄复杂,而是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观点和方法。
绿色设计
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立法者通过法律限制废物量。
信息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等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自动化、计算机技术。
对设计学的影响
加速了产品开发和销售的速度,提高了资金周转率,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通过数据库获取最新的设计参数,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打破了企业间竞争和合作的地域限制,各部门沟通更加方便。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概述
先秦的设计理论
先秦
设计= 经营、造物
春秋
《考工记》
我国最早的设计理论,“天”“地”“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对“良器”的决定作用,与我们今天的绿色设计要求相一致。
战国
《墨子》
古代机械工业设计
《庄子》
天人合一
传统设计理论体系的创立
王充《论衡》
东汉,风水理论,建筑、造园
沈括《梦溪笔谈》
北宋,制图、建筑、冶金
李诫《营造法式》
北宋,中国古籍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论体系的建筑学经典,材份制,及各种标准规范。
王圻《三才图会》
明,明代宫室、器用、服制、仪仗制度,我国古代第一部大型的图像汇集。
计成《园冶》
明,造园
宋应星《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东西方的设计行为和思想都再也不可能互不相干的存在了。
中国设计史的研究
《陶说》
朱琰,世界上第一部设计史类著作
《畴人传》
清,阮元,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和设计师传记。
《中国营造学社会刊》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
弥补了长期以来设计史教学的空白
《中国设计史》高丰
标志设计史研究在我国已提升到了显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