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球的运动
高二地理选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东南亚(SE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地球的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赤道日出时间为6:00)
日出时刻=12+昼长÷2=24-夜长÷赤道日落时间为18:00)
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昼(夜)长=昼(夜)弧所跨经度数÷15°/h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长短相反
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移动所向半球昼渐长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同一天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比例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最大,夏至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两次,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
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丨纬度差丨(某地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23°26′
热带:当地纬度+23°26′
回归线至极圈:46°52′
地球自转与时差
地方时计算
经度差
两地同西经或东经
经度差=度数大-度数小
两地不同西经或东经
经度差=两经度和(和<180°)
经度差=180°-两经度和(和>180°)
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
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根据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东加西减原则
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min/1°
区时计算
时区差:
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
大数减小数
不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
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
所在地经度÷15°(四舍五入)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原则)
自然日界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
国际日界线
180°经线(人为日界线)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
地理意义
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南左北右,赤道不偏转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地方时(经度时差):15°/h
特点
中心: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速度:
角速度各处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降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快
两极点线速度角速度为0
周期:一个恒星日
地球公转
中心:太阳
线速度近日点附近1月初最大
线速度远日点附近7月初最小
周期:一个恒星年
黄道:近圆形椭圆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往返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
昼夜长短周年变化
决定五带划分
黄赤交角度数=南北回归线度数=太阳直射角能达到的最北、最南的纬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除极点)
太阳直射北半球
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除极昼极夜)
太阳直射南半球
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正午太阳方位
正北或正南(十二时)
同减异加
晨昏圈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