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汇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历史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 分期依据:石器制作技术不同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从事渔猎和采集
新石器时代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
代表性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彩陶,以粟为栽培植物
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绞丝技术
龙山文化:黑陶
良诸文化,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
原始社会阶段划分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五帝
炎黄部落联盟
禅让制
夏商周
夏
禹建立夏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部分地区实行直接统治,部分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商
汤灭夏
考古验证甲骨文,青铜器
内外服制
周
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
含义: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分到 土地上做诸侯的制度
主要封国:宋齐燕鲁
权利:世袭统治权
目的:巩固统治
义务:供养天子保卫天子
积极影响:加强对地方控制,扩大统治区域
消极影响:诸侯权力过大,周天子势微, 造成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
宗法制
含义按血缘远近分配政治权利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产分配问题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特权,维系统治秩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引发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周平王东迁洛邑
经济发展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青铜铸造业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
春秋
春秋五霸:齐晋楚吴越
争霸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战国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诸侯纷争影响:华夏认同观念 促进民族融合,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基础,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经济发展 牛耕铁制农具水利灌溉
变法运动 背景战争日益剧烈,为富国强兵,各国开始变法,士族崛起
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军功剥夺限制贵族特权
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
对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氏族崛起 意义: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孔子
核心为仁、礼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老子
道,天人合一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荀子
政治思想:隆礼重法,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庄子:逍遥自由
邹衍:相生相胜
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韩非子:中央集权专制思想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的统一
条件
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秦王励志清明
措施
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驰道
整顿社会风俗
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御史大夫,监察
太尉军事
丞相行政
郡县制
意义 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政治制度为后世沿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秦朝灭亡原因
根本原因,秦朝暴政
焚书坑儒
直接原因刘邦攻进咸阳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建立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实行郡县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汉承秦制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任用酷吏打击不法行为
分设刺史制度
确立察举制
经济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抑制工商业者
推行均输平准
思想
接受董仲舒意见,独尊儒术
设立五经博士
军事
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张骞出西域
加强西南少数民族控制
东汉的灭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党锢之祸
土地兼并
军阀割据
黄巾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