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豆类科普
豆类是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各类豆制品,下图罗列豆类的用类、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
编辑于2020-10-08 08:33:24豆类
黄豆
别名:黄大豆
功效: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应用:1、用于单纯性消化不良。可用黄豆磨成豆浆,与粳米煮粥,适量食用。 2、用于脾虚诸证。如《食疗粥谱》用黄大豆30g、籼米 60g,加水煮粥。治脾虚气弱、体瘦乏力。近代多用来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 3、用于疮痈肿毒。如《随息居饮食谱》中将黄豆浸泡,捣烂涂抹患处,治痈疮。
用法:宜煮、炖,或制成豆制品
营养物质:黄豆含有丰富蛋白质,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黄豆也含有丰富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碳水化合物较少;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黄豆还含有异黄酮等物质,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炒食不易消化,易引起腹胀,胃病患者慎食。
大豆制品
黄豆的加工品
豆腐
功效:清热消肿、解毒止痢、益气下乳
应用: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肺热咳嗽、消渴、休息痢、脾虚腹胀
豆浆
功效:补益正气、止血、化痰平喘
应用:常用于虚劳咳嗽、痰火哮喘、肺痈、湿热黄疸、便秘、淋浊的治疗
豆腐皮
功效:降逆止咳、解毒止痒
应用:常用于胃热嘈杂、虚劳自汗、冷嗽、脓胞疮的治疗
豆腐乳
功效:调中开胃
应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纳食无味或腹胀不适
其它
豆油
为大豆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功效:润肠通便、驱虫解毒
应用:用于治疗虫证、便秘,现多烹调用。
黄豆芽
为黄豆水浸罨后所发的嫩芽
功效:清热利湿、去疣
应用:常用于胃有积热、寻常疣的治疗
性味归经
性
性平:豆浆、豆腐皮、豆腐乳
性凉:豆腐、黄豆芽
性温:豆油
味
味甘:豆腐、豆浆、豆腐皮、豆腐乳、豆油
味咸:豆浆(微咸)、豆腐乳
味淡:豆腐皮
味酸:豆腐乳
味辛:豆油
归经
入脾经:豆腐、豆腐皮、黄豆芽
入胃经:豆腐、豆浆、豆腐皮、豆腐乳、黄豆芽
入大肠经:豆腐、豆浆、豆油
入肺经:豆浆、豆腐皮
入肾经:豆腐乳
入膀胱经:黄豆芽
功效
解毒:豆腐、豆腐皮、豆油
清热:豆腐、黄豆芽
黑豆
别名:乌豆、黑大豆
功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
应用:1、用于面部及全身浮肿。黑豆味甘性平,健脾益气,利水化湿,消肿。如《肘后备急方》大豆100g,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兑入酒适量,再次煮沸,饮服。 2、用于肾虚腰痛,足膝软弱等。本品色黑入肾,其形如肾,具有补肾之功。如《四川中药志》用大豆适量,置猪小肚内炖服。治肾虚腰痛、夜尿频数。 3、用于精血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本品味甘,能补肾气、益经血,精血足则须发得以濡养。可配伍黑芝麻、核桃仁等食之,效佳。 4、用于疮痈肿毒或食物、药物中毒。如《千金要方》用黑豆煮浓汁,取汁涂抹患处治小儿丹毒。
用法:宜煮、炖,或制成豆制品
营养成分:黑大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异黄酮等。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减肥、保肝、抗肿瘤、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等作用。
注意事项:不宜炒食,慎与鱼同食
食物鉴别:黄豆与黑豆皆性平,味甘;均有补益、利水的功效。黄豆以健脾为主,黑豆以补肾为主。
绿豆
别名:青小豆
功效:清热、消暑、利水、解毒
应用:1、用于暑热症。绿豆性凉,善解暑热。如《遵生八笺》之绿豆汤,煮食之。解暑热烦渴。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淡渗利水,用治水肿及小便不利,单用煮汤或与粳米煮粥食用。 3、用于药物中毒。绿豆味甘,长于和解药性,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单用绿豆或与生甘草熬汤,饮服。
用法:宜煮粥或制成各种食品
营养成分:绿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烟酸,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宜食绿豆制品
绿豆芽:为绿豆种子浸罨后所发出的嫩芽性凉,味甘。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热毒或酒毒所致的心烦口渴及口舌生疮等。
赤小豆
别名:赤豆、红豆、红小豆
功效: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
应用:1、用于水肿或黄疸。赤小豆性寒清热,利水消肿,退黄疸。如《本草纲目》黄鸡赤豆汤,以黄雌鸡一只,去除鸡杂,与赤小豆200g同煮,饮汤食肉,分次食,可治脾虚水肿。 2、用于湿疮痒疹、痈疽肿毒。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如《本草纲目》用赤小豆、荆芥穗等量,研末,鸡蛋清调服,用治皮肤湿疹作痒。
用法:宜熬汤、煮粥,或制成各种食品
营养成分:赤小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萜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钙、磷、铁等。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扁豆
别名:蛾眉豆、小刀豆、茶豆、南扁豆、羊眼豆、树豆、藤豆、火镰扁豆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
应用:1、用于脾虚湿证。扁豆味甘,功能健脾止泻。如《千金要方》单用白扁豆水煎服,用于暑湿泄泻,也可用于脾虚湿滞引起的泄泻。 2、用于带下证。扁豆味甘健脾助运,水湿得以运行,湿邪去,带下止。如《妇人大全良方》中白扁豆炒黄为末,米饮送服,治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宜煮、炒至熟食用
营养成分:扁豆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注意事项:扁豆中含有血细胞凝集素,若生食或者虽经烹调而未煮熟的扁豆(包括芸豆、豇豆、荷兰豆等),容易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扁豆制熟后才能食用
蚕豆
别名:胡豆、川豆、湾豆、佛豆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应用:1、用于脾虚所致的食少、脘腹胀满。蚕豆味甘,入脾益气而助运化,开胃气而消食。如《指南方》用蚕豆研粉,红糖调味,治膈食不化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味甘,健脾利水消肿。可配伍冬瓜皮以增强利水作用。
用法:宜炒熟食用
营养成分:蚕豆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注意事项:蚕豆病是因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导致的疾病,食用新鲜蚕豆后会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有此病者忌服蚕豆。
豌豆
别名:荜豆、寒豆、麦豆、雪豆
功效:和中下气、通乳利水、解毒
应用:1、用于中焦不足所致的纳呆食少、体倦乏力或吐泻。豌豆味甘,可益脾胃、调理中焦。如《饮膳正要》取豌豆50g,捣去皮,与羊肉煮熟食,治中气不足诸证。 2、用于消渴。本品味甘,功能益脾和胃。脾胃调和,水谷得以化生精微,津液充足,消渴可解。如《食物中药与偏方》用青豌豆煮食,治消渴。 3、用于产后乳汁缺少。可用豌豆煮汤或煮粥食用。
用法:宜炒菜或制成饭
营养成分:豌豆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豇豆
别名:茳豆、豆角、长豆、饭豆
功效:健脾利湿、补肾涩精
应用:1、用于脾虚食积、脘腹胀满。豇豆味甘,健脾益气以助运化。如《常用草药治疗手册》用豇豆适量,捣烂,温水冲服,治食积腹胀。 2、用于肾虚带下、遗精白浊。本品入肾,味甘则补益肾气而固精止带。如《四川中药志》用豇豆、藤藤菜(空心菜),与鸡肉炖食,治白带、白浊。
用法:宜煮烂食用
营养成分:豇豆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及一定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注意事项:气滞便结者禁食
刀豆
别名:刀豆子、马刀豆、大刀豆
功效:温中下气、益肾固元
应用:1、用于虚寒呃逆。刀豆性温能散中焦之寒,味甘可缓急止痛。如《兰台轨范》用刀豆子,炙存性,酒送服,制冷呃。 2、用于气血不和之腰痛。刀豆性温可补益肾元,甘缓而能止痛。如《重庆草药》取刀豆子2粒煨酒服,可止腰痛。
用法:宜煎汤或烧存性研末服
营养成分:刀豆主要含蛋白质、淀粉、脂类、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注意事项:胃热者禁服
功效
健脾:黄豆、黑豆、白扁豆、蚕豆、豌豆、豇豆
利水:黄豆、黑豆、绿豆、赤小豆、白扁豆、蚕豆、豌豆、豇豆
解毒:黄豆、黑豆、绿豆、赤小豆、蚕豆、豌豆
消肿:黄豆、黑豆、绿豆、蚕豆
清热:绿豆、赤小豆
消暑:绿豆、白扁豆
益肾:黑豆、豇豆、刀豆
归经
归脾经:黄豆、黑豆、赤小豆、白扁豆、蚕豆、豌豆、豇豆、刀豆
归胃经:黄豆、绿豆、赤小豆、白扁豆、蚕豆、豌豆、刀豆
归肾经:黄豆、黑豆、豇豆、刀豆
归肝经:绿豆
归肺经:赤小豆
归大肠经:黄豆
归心经:绿豆
味
味甘:黄豆、黑豆、绿豆、赤小豆、白扁豆、蚕豆、豌豆、豇豆、刀豆
味淡:白扁豆
味辛:蚕豆(微辛)
味咸:豇豆
性
性平:黄豆、黑豆、赤小豆、白扁豆、蚕豆、豌豆、豇豆、
性凉:绿豆
性温:刀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