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社会工作
社工实务- 儿童社会工作 思维导图。通过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更好掌握相关知识。
马上要考社工证了, 整理了一下 实务的导图 清晰很多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通用过程
接案
目的:接触 →了解需求→建立专业关系
子主题
服务对象的来源与类型:主动、转介、 外展//自愿、 非自愿//现有、 潜在
会谈
准备:对象资料,走访社区,特殊事件
初次见面提纲: 自我介绍、机构介绍、彼此期望、紧急事件
主要任务:界定问题 协商期望 激励对象进入角色 诱导转变 达成协议 决定进程
技巧
主动介绍自己
治疗性沟通了解对象需求和问题(区分事实性沟通,治疗性的多一层作用力)
倾听: 不仅要听 还要参与
收集资料
内容与范围:基本背景、身体情况、特点能力、所处环境
方法途径:询问【直接(会谈、问卷)/间接(角色扮演、完成句子)】、 咨询(专家)、观察(深入社区)、历史文档、问卷调查
注意事项:紧急介入(直接进入介入阶段 )、介入次序、评估社工能力、机构范围
预估
定义:收集资料 认定问题
目的:了解对象及问题、环境 最终 制定正确的计划
任务:识别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原因→积极因素(优势 资源)→定方式和内容
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描述-环境(自身/家庭/社会系统)-原因-经历-资源
2.分析资料并预估摘要:问题和需要-目标及顺序-决定介入策略(直/间)-预估摘要
计划
构成:目的(总体,不可测量)、目标(可测量、具体工作)、问题、对象、介入的方法、行动
制定计划的原则:对象参与、尊重对象的意愿、详细具体、总目标相符
制定计划的方法(定目标和目的及行动计划):和对象共同确定需要和问题、目标明白 正向积极 可操作、可行性,以及确定先后顺序//选择介入行动(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介入
分类
直接介入
间接介入
综合介入
介入行动的原则
1.以人为本,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4.相互依赖 共同行动 5.目标指引 6.经济效益,控制成本
评估
类型:过程评估、结果评估
基线测量评估
步骤:建立基线→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建立基线的方法:确定目标、选择工具(观察/问卷/量表)、测量记录
服务对象影响评估:满意程度、差别影响评分(自述介入后的变化)
任务完成情况:等级尺度1(无进展)-5分(满分全实现)
目标实现程度: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结案
主要任务:总结工作 、巩固改变、解除关系、撰写结案记录
类型:目标完成、不愿继续、目标不能实现、身份变化
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分离焦虑):否认(迟到不集中)、倒退 、依赖 、 抱怨(不满)、愤怒、讨价还价拖延结案、忧郁
面对负面反应的处理:回顾、提前告知、减少接触、后续跟进服务、结束仪式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特点:1.快速性 2.阶段性 3.不均衡性 4.个体差异性 5.分化与互补性 6.顺序性(婴儿-信任// 幼儿时期-自主//学前阶段-勤奋)
儿童的需要
生存需要: 生命存在、社会存在(姓名 户籍 国籍)
发展需要:家庭、教育、休闲娱乐
受保护需要
社会化需要:生活技能、生活习惯 、道德品质、自我观念
儿童的问题
儿童生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问题
儿童发展:贫困、辍学(九年义务教育)
儿童保护:遗弃、体罚虐待、性侵、忽视、拐卖、家庭监护(不足/不当/缺乏)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要素:儿童福利制度、权利、政策法规、儿童中心系统视角、评估方法、评估要素
类型:支持性服务(一般的)、补充性服务(父母能力不足)、 替代性服务(亲职不当或缺失)、保护性服务(受侵害的)
实务的原则:优先原则、利益最大、最小伤害、平等参与、生态系统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婴幼儿-家长 学龄期-老师 青少年-儿童本身
1.传播儿童成长知识和理念(母婴保健、婴儿喂养、早教、科学育儿-全体社会成员)
2.家庭支持服务(亲职辅导-家长、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3.开展儿童支持服务(问题问题辅导、娱乐和休闲、社会化引导)
2.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经济状况:链接政策资源、困境儿童父母就业
监护状况:亲职教育、课后服务(四点半课堂)
3.救助和保护儿童
儿童收养服务、家庭寄养服务、机构类家庭养育服务、机构集体养育服务---模式辨析(家庭安置是儿童社工最高追求)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与流程
1.社区儿童福利服务和儿童保护预防服务
发展性服务:科学育儿、早教、医疗卫生
政策落实
社区儿童保护:有儿童侵害家庭的预防
2.儿童保护的发现报告和伤害评估报告:制止伤害并评估是否脱离伤害家庭
3.失依儿童的替代照料和康复回归服务:脱离原生家庭进入国家替代照顾
4.三合一 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整体流程:风险预防、发现报告、康复回归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
方法要素:家庭为单位、聚焦家庭功能、家庭全程参与、 建立良好关系、链接资源网络
实务原则:安全健康第一、在家庭中生活 避免亲子隔离、 家庭寄养为短暂临时的安置、 如无法回到原生家庭则提供永久性代替照顾 领养寄养等
主要内容:1.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儿童的需要-家庭的能力-家庭综合环境) 2.评估结果分析:安全 环境 健康状况 3.组建家庭工作团队 4.开展家庭团队工作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满足儿童基本需要,儿童发展中发挥作用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1.完善基建,保障健康2.建设安全的游戏设施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培育机构)4.儿童参与机制,在参与中成长
倡导的方法:网络媒体、名人效应、海报宣传、论坛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