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岩石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岩石学课程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11-18 10:09:52岩石学
岩浆岩总论
(一)岩浆
1.岩浆:是地壳深处和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炽热黏稠的、溶有挥发分的熔融体。
2.岩浆的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物质,只有少数火山曾喷出过碳酸盐岩浆(非洲坦桑尼亚东部)和氧化铁矿岩浆(南美智利拉科磁铁矿岩浆)。
氧硅和其他的元素。以不同的形式硅氧四面体组成各种状态的络阴离子团。
挥发分在岩浆中的含量一般不超过6%,主要是水蒸汽,约占挥发分总量的60%到90%。其次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硫化氢,氮气,氟化氢等。挥发分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岩浆中,是呈溶解状态的,一旦碰到地表,就会急速的溢出,形成火山喷气。
3.岩浆的温度:700到1200℃之间。玄武岩浆的温度可达1025到1225℃。安山岩浆为900到1000℃。酸性岩浆温度一般为735到890℃。
4.岩浆的黏度:黏度是岩浆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岩浆熔体的流动性能。一般来说,岩浆中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铝含量愈高,则岩浆的粘度也就愈大,其中,尤其以二氧化硅的含量影响最甚。而铁镁钙,锂,钠,钾,铷等金属的含量愈高,则岩浆的粘度愈小。
酸性岩浆的粘度要大于基性岩浆。
溶解水含量越多则粘度越小。
辉石,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次长石)
(三)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⑴造岩矿物
主要矿物>10%
次要矿物<10%(对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的依据)
副矿物<1%偶尔可达5%(如磷灰石、磁铁矿、榍石、锆石等)可反映岩浆岩的含矿性和生成条件等方面的特征,也可为确定岩浆岩形成时代提供依据
⑵造岩矿物的成因类型
岩浆矿物
岩浆期后矿物
成岩矿物
他生矿物或混染矿物
次生矿物
2.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主要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镁钙钠钾钛锰磷氢
3.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橄榄岩和辉石岩类(超基性岩类)
辉长岩类(基性岩类)
闪长岩类(中性岩类)
花岗岩类(酸性岩类)
(二)岩浆岩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侵入岩(结晶程度较好)
深成岩>3km
伟晶结构,似斑状,
浅成岩
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熔岩
火山碎屑岩
次火山岩:
(四)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1.岩浆岩的结构
⑴岩浆岩结构要素、特征和分类
矿物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
深成侵入岩
玻璃质结构
喷出岩
流纹构造,贝壳状断口,质脆
半晶质结构
喷出岩,超浅成侵入岩
颗粒大小
按绝对大小分
显晶质结构 大多为侵入岩
粗粒结构
5-10
深成
中粒结构
1-5
细粒结构
0.1-1
浅成岩
微粒结构
<0.1
浅成岩
伟晶结构>10mm
巨晶结构
隐晶质结构
与玻璃质区分,无玻璃光泽,是瓷状断口,韧性大
分类
显微显晶质结构
显微隐晶质结构
按相对大小分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斑晶
斑晶先形成
基质
基质为玻璃结构和隐晶质结构
似斑状结构
显晶质
形态特征
根据自形程度
自形晶
好,差,中等
半自形晶
他形晶
按结晶习性
粒状结构
柱状结构
组分相互关系
交生关系
文象结构
条纹结构
蠕虫结构
肉眼不太能看出来
反应关系
反应边结构
环带结构
⑵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和鲍温反应原理
结晶顺序的判断
矿物的自形程度
矿物的包裹关系
矿物的相对大小
矿物的共生关系
鲍温反应原理
镁铁矿物系
岛状:橄榄石
单链:辉石
双链:角闪石
层状:黑云母
正长石
斜长石系
钙长石
钙-钠斜长石
钠长石
正长石
2.岩浆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
侵入岩
矿物无向分布组成的一种构造。
斑杂构造
基性岩
为一种不均一的构造,是由岩石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结构上或成分上有较大差异造成的。
带状构造
球状构造
侵入岩,重力结晶
晶洞构造
气孔构造
喷出岩
基性岩中气孔椭圆形,酸性岩中气孔呈细条状,气孔一般在顶部,可判断不同火山地层的上下分界
酸性岩粘度大,流动慢,边冷凝边流动。基性岩浆流动快凝结快。
杏仁构造(气孔构造被充填)
枕状构造
海底玄武岩,里面显晶质,外面隐晶质或玻璃质
流纹构造
中酸性岩浆 ,拉长气孔,流纹构造不是流纹岩特有的
流面流线构造
原生片麻构造
冷缩节理
珍珠构造
玻璃质,例如珍珠岩
绳状构造
低黏度基性岩
(五)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岩浆岩的产状
火山岩的产状
中心式(点状喷发)
裂隙式(线状喷发)
沿断裂带
熔透式(面状喷发)
主要在太古宙
侵入岩的产状
岩基
岩株
岩墙或岩脉
深度或长度远远大于宽度
岩床
岩盆
岩盖
2.岩浆岩的相
火山岩相
喷发相组
溢流相
熔岩
岩流,岩被 绳状、块状熔岩,气孔状、角砾状熔岩,枕状熔岩,盾火山熔岩层等。
爆发相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层、火山锥、火山灰流堆积、火山口堆积、火山弹、火山角砾、火山灰
侵出相
熔岩火山碎屑岩
岩针、岩钟、岩塞等
火山颈相组
次火山岩相组
火山沉积相组
侵入岩相
浅成相
中深成相
深成相
(六)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
1.岩浆岩的分类
化学成分分类
以二氧化硅
酸性岩>66
中性岩52~66
基性岩45~52
超基性岩20~45
碳酸盐<20
里特曼指数
钙碱性岩<3.3
碱性岩3.3~9
过碱性岩>9
矿物成分分类
2.岩浆岩的命名
鉴定
颜色
结构
构造
矿物含量
线条法
面积法(正方形框或圆)
目估法
分类
超基性岩
橄榄岩(深成岩)
金伯利岩(浅成岩)
苦橄岩(喷出岩)
基性岩
辉长岩
辉绿岩/辉绿玢岩
玄武岩
中性岩
闪长岩
闪长玢岩
安山岩
正长岩
正长斑岩
粗面岩
酸性岩
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花岗斑岩/石英斑岩
流纹岩/英安岩
碱性岩
霞石正长岩
响岩
脉岩
暗色
煌斑岩
云母煌斑岩(常见)
闪辉煌斑岩(较常见)
碱性煌斑岩(少见)
浅色
细晶岩类
伟晶岩类
火山碎屑岩
结构构造
深成岩
显晶质,相对大小,绝对大小,自形程度,似斑状
块状,斑杂,带状
浅成岩
细粒微粒,似斑状
块状,斑杂
喷出岩
隐晶质,玻璃质,斑状
气孔,杏仁,流纹,枕状,绳状
矿物
岩石类别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超基性岩
橄榄石,辉石
角闪石,黑云母,偶见基性斜长石
基性岩
辉石,基性斜长石
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中性岩
角闪石,中性斜长石
辉石,钾长石,石英
钾长石,斜长石
角闪石,黑云母,石英,辉石,似长石
正长岩到粗面岩
酸性岩
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
黑云母,角闪石,辉石
命名根据暗色矿物
碱性岩
钾长石,似长石
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
与石英不共生
火山碎屑岩
P80
集块结构
火山凝灰结构
火山角砾结构
岩浆岩各论
橄榄岩_苦橄榄岩类
一般特征
二氧化硅含量低,矿物成分以铁镁矿物为主,一般无长石或含量很少,色率>70%,色深,密度大
超基性岩
主要特征
化学成分
镁铁高,钾钠二氧化硅低
矿物组合
橄榄石,辉石,少量角闪石,偶见基性斜长石、黑云母
纯橄岩90%以上
颜色深,橄榄石算暗色矿物
色率大于90
蚀变
蛇纹石,绿泥石,分解后:方解石,菱铁矿
结构:全晶质粒状结构,
构造
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侵入岩
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特征
黑色,暗绿色绿色,中粗粒致密块状,色率>90
结构构造
自形粒状结构
包含结构
海绵陨铁结构
反应边结构
镜下看
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纯橄榄岩
橄榄岩类
辉橄榄岩
橄榄岩
辉石角闪石类
橄榄辉石岩
橄榄角闪石岩
辉石岩
角闪石岩
超基性侵入岩的变化
蛇纹石化
碳酸盐化
超基性侵入岩的分布和产状
喷出岩苦橄岩类
辉长岩_玄武岩类
一般特征
镁铁减少,钾钠二氧化硅增多,铝减少,氧化钙增多
辉石+基性斜长石
45-52%
颜色:
黑色为主,灰黑色带红的深灰色
结构构造
中粗粒半自形结构,侵入岩常呈致密块状和带状构造喷出岩多呈气孔和杏仁
侵入岩-辉长岩类
辉长岩类多呈黑色灰色或带红的深灰色一般为中-粗粒等粒粒状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有时可见到斜长石与辉石或角闪石组成的同心球体,称球状构造
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斜长石(薄板状)
单斜辉石
斜方辉石
角闪石
半自形柱状或他形
黑云母
石英和正长石(少见)
常见结构及其特征
辉绿结构
肉眼看不出来
辉长结构
镜下
细粒结构
斑状结构
辉长玢岩(浅成侵入岩)
玢岩,斑晶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斑岩,斑晶为石英和钾长石为主
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辉长岩
辉绿岩
次生变化
分布和产状
喷出岩-玄武岩类
一般特征
黑色,深灰色,经变化暗红色,黑褐色或暗绿色
多具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也有玻璃质和半玻璃质结构
常具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柱状节理构造
气孔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常随流动状态而变化,气孔数量不等,量多呈熔渣状构造。
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斜长石
辉石
橄榄石
结构及其特征
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次生变化
闪长岩_安山岩类
侵入岩-闪长岩
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结构及其特征
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次生变化
正长岩_粗面岩类
花岗岩_流纹岩和花岗闪长岩_英安山岩类
一般特征。
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等于65%,氧化钠和氧化钾(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的含量高,总碱量约6%到8%。三氧化铝仍在15%左右,钙,铁镁含量低。可分为钙碱性和碱性两系列。色率10左右,会有石英产出,大于25%以上
霞石正长岩_响岩类
脉岩类
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角砾岩
火山灰+火山角砾
主要成分:火山角砾或岩屑,玻屑
沉积岩总论
概述
定义和分布
研究意义
找矿产,可燃有机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及盐类矿产。
形成环境
常温常压,地表环境
水,二氧化碳,风,生物作用,重力作用
形成过程
母岩经过风化,剥蚀
碎屑(岩屑+矿屑)
离子
搬运(形成沉积构造)
沉积(分选磨圆)
成岩作用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
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来源。
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
风化作用概念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水,空气,太阳能以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的作用可使母岩结构改变,体积增大相对密度减小,最后松解和分解成物理的和化学的新物质即风化产物。
风化作用的类型(按因素和性质分)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物
碎屑物质
黏土物质
溶解物质
主要造岩矿物和风化过程的岩石稳定性
主要造岩矿物
石英,只发生机械破碎,几乎不发生化学变化
长石,钾长石强于酸性斜长石强于基性斜长石
云母
白云母强于黑云母
铁镁矿物
一般很少,除非快速堆积
黏土矿物稳定
碳酸盐矿物稳定
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稳定性较低
重矿物自然金,金刚石,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稳定性好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沉积期后变化及其作用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重点)
矿物成分特征
石英
长石
主要矿物
白云母
白云母抗风化强于黑云母
新矿物
黏土矿物
陆源碎屑矿物
自生矿物
次生矿物
碳酸盐矿物
方解石
白云石
特有的有机质的矿物
化学成分特征
和岩浆岩比较接近,
原生沉积构造特征
层理构造层内
层理构造的基本术语
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
水平层理
水动力弱,细层间距细,组成颗粒细,粉砂岩,泥质岩,泥晶灰岩。
平行层理
水动力强
斜层理
从上到下趋于相切
压扁层理
波状层理
水动力弱,层理平行层面
交错层理(斜层理)
根据层系厚度
小型
中型
大型
巨型
根据层系和上下层面的关系
板状交错层理
楔状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递变层理又称粒序层理
浊流沉积
韵律层理
砂-泥-砂-泥交替出现
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
顶面构造
波痕
浪成波痕
流水波痕
风成波痕
波痕要素
波峰
波谷
不对称
干裂构造
泥裂,龟裂
雨痕
圆的无风,椭圆有风
冲刷面
半固结时,反应水动力突然加强,砾石成分和下覆岩石成分一致
底面构造
槽模
说明当时水流环境中有底流及冲刷作用。其长轴平行水流方向,突起一端指向上游。
沟模
可指示古流方向,稍微凸起的直线形的平行脊状构造。
冲刷面及侵蚀下切现象
同生变形构造,软变形,成岩以前,原生构造
重荷模
负荷不均匀,
球状及枕状构造
包卷层理
滑陷构造
又称水底滑动构造。常伴有沉积层的变形容重锻炼脚力化之盐性的混杂。
结核
与围岩成分明显不一样,常见球状结核
同心球状,不均一
均一
鸟眼与窗孔构造
孔洞中背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可用于判断顶底面
生物成因构造
生物遗迹构造分类
研究意义
化学成因构造
结核
缝合线
多在碳酸岩和石英砂岩
一般与顶底面平行
沉积岩的颜色,重要
成因类型
原生色
自生色
继承色
次生色,多在断裂,穿过层理,不均匀
例海绿石砂岩的绿色
各种常见的自生色及其沉积环境
颜色的描述和实际应用意义
分类
外生(源)沉积岩类
火山碎屑岩类
陆源碎屑岩类
组成
碎屑
矿物碎屑
云母,主要是白云母
石英,一般是60%以上,石英砂岩90%以上,页岩中少,一般是黏土矿物多
长石,主要是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
岩石碎屑
多花岗岩
自生矿物
典型的海绿石
基质
多为泥质
胶结物
胶结类型
硅质
钙质
铁质
结构
碎屑本身的结构组成特征
粒度
砾
砂
粉砂
泥
分选
磨圆,或球度
常见岩石
角砾岩
砾岩,>2mm,占50%以上
根据大小命名
粗中细
砂岩
三端元命名法
石英,长石,岩屑
粉砂岩
石英多60%以上,基质多为黏土矿物
黏土与泥质岩
看固结程度,
固结泥质岩
有无页理
泥岩
粉砂质泥岩
页岩
含粉砂质页岩
没固结黏土岩
看颜色定名
紫红色页岩
黄绿色页岩
灰色页岩
钙质页岩或泥岩
炭质页岩或泥岩
硅质页岩或泥岩
脆,硬
铁质页岩
内源沉积岩类结构
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内碎屑
骨屑(生物碎屑)
鲕粒,豆粒
团粒,球粒
团块
生物骨架结构
常见岩石类型及命名
沉积岩各论
沉积岩的总分类
火山源
火山碎屑岩
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
陆源
陆源沉积岩
碎屑岩
砾岩
角砾岩
砂岩
粉砂岩
泥质岩
高岭石黏土岩
水云母黏土岩
蒙脱石黏土岩
泥岩
页岩
内源
内源沉积岩
蒸发岩
石膏和硬石膏岩
石盐岩
钾镁盐岩
非蒸发岩
碳酸盐岩
硅质岩
铝质岩
铁质岩
锰质岩
磷质岩
可燃有机岩
煤
油页岩
分类命名根据矿物成分,定基本名称
灰岩或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
结构进一步命名
粒屑灰岩
碎屑岩
一般特征
碎屑岩物质成分
碎屑物质
矿物碎屑
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
化学物质
胶结物
硅质胶结
白色,灰白色,致密,硬度高
钙质胶结
白色,灰白色,疏松,遇冷的稀盐酸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沿碎屑边缘起泡
铁质胶结
紫红色,褐红色(地表属于氧化环境)
基质
杂基
碎屑岩结构组分
碎屑本身的结构组分特征
填隙物结构组分特征
孔隙结构组分特征
碎屑岩的分类
粗碎屑岩
砾岩
角砾岩
中碎屑岩
砂岩
三端元命名法
细碎屑岩
粉砂岩
多为水平,波状层理,中薄层
长距离悬浮搬运,沉积于水动力条件较安静,沉积速度比较低的环境
泥质岩
定义
黏土岩,主要矿物黏土矿物,分布最广大沉积岩
一般特征
物质成分
黏土矿物
陆源碎屑矿物
自生矿物
结构
泥状结构
粉砂泥状结构
生物泥状结构
鲕状或豆状结构
残余结构
构造
水平层理单层厚度<1mm者称页理(页状层理)
颜色
物理性质
分类及主要类型
泥岩
良好隔水层,工程稳定性差,易碎,吸水膨胀
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
硅质
黑色页岩
炭质页岩
污手
油页岩
粉砂岩泥质岩的区分
刀切
切口光滑(泥质岩)
手捻
粉末光滑(泥质岩)
舌尝
吸舌(泥质岩)
碳酸盐岩
概述
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
矿物成分
方解石和白云石
结构组分
粒屑结构组分
内碎屑
砾
砂
粉
微
泥
生物碎屑(骨屑)
鲕粒,豆粒(2mm)
团粒,球粒
团块
填隙物结构组分
泥晶基质
色暗,污浊
亮晶胶结物
颗粒大,对阳光有反光面,色亮
晶粒结构
生物生长结构(生物骨架结构)
残余结构
孔隙结构
构造
叠层构造(叠层石)
鸟眼构造
示底构造
成岩作用
胶结作用
压实作用
重结晶作用
白云岩化作用
去膏化作用
分类和命名
滴加稀盐酸剧烈起泡石灰岩
微弱起泡白云质灰岩
不起泡白云岩
命名
颜色+孔隙类型+成岩后生变化+构造+结构+成分
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内碎屑灰岩
生物屑灰岩
鲕粒灰岩
球粒灰岩
团块灰岩
隐藻碳酸盐岩
藻灰岩
微晶灰岩和泥晶灰岩
白垩
白云岩和灰岩的区分
白云岩呈土黄色,上有黑色植物遗体,驴皮灰,发育刀砍纹
灰岩呈深灰色,
其他内源沉积岩
硅质岩
燧石岩最为常见
描述顺序
1.颜色
新鲜面
风化面
2.结构(准而精)
3.构造
野外时记得层理层面,底面
4.成分
碎屑
形状
大小
分选
球度,磨圆度,成熟度(放大镜)
砂状看同一级大小,圆,次圆
含量
基质
胶结物
一般泥质岩不谈胶结物
变质岩总论
一、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基本概念
㈠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定义:
⑴变质作用: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原岩组份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⑵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2.分类
⑴正变质岩
⑵副变质岩
⑶叠加变质岩
㈡制约因素
1.温度T
2.压力P
3.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组分C
㈢变质作用的方式
1.重结晶作用
2.变质结晶作用
3.交代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5.变形作用
㈣类型
1.热接触变质作用
⑴命名
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
规则同下
热接触变质岩
热接触变质作用
基本名称定
2.动力变质作用
构造角砾岩
破碎角砾结构
碎裂岩
糜棱岩
韧性剪切带,韧性断层
动力变质岩
3.气液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岩
4.区域变质作用
⑴区域埋藏变质作用
⑵区域热流动力变质作用
⑶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⑷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岩分类命名
变余结构反应不彻底在原岩前加变质二字
变晶结构,变成构造
1.定基本名称,定向依构造,非定向依化学成分,
2.对具体岩石,
5-10含某某
大于十直接参与命名
含量小于5%不参与命名
含量
特殊矿物也可参与命名
简化命名
二长,二云
5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
分类依据
脉体和基体的量比
注入混合岩
脉体15-50
条带状混合岩
眼球状混合岩
肠状混合岩
角砾混合岩
混合花岗岩(分不出脉体基体)
混合片麻岩
Subtopic 2
二、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㈠化学成分
1.等化学系列(化学类型):特纳
⑴泥质岩类
⑵长英质岩类
⑶碳酸盐岩类
⑷基性岩类
⑸镁质岩类
㈡矿物成分
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点
⑴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十字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叶腊石、蛇纹石、硬绿泥石、方柱石、硅灰石、符山石等
注:
⑵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针状、长柱状、鳞片状的矿物,且常见它们作有规律的定向排列,如阳起石、透闪石、云母、滑石、蛇纹石、矽线石等。
⑶变质岩中含水(以氢氧根为代表)的矿物与岩浆岩相比更为发育
⑷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常具波状消光,裂纹也比较发育。
⑸变质岩中常发育分子体积小、相对密度大的矿物,如石榴子石等。
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分类(继承性)
⑴新生(变晶)矿物
⑵原生矿物
⑶残余矿物
㈢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的规律
三、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㈠结构
1.变形结构(岩石破碎,变形)
⑴碎裂结构
⑵碎斑结构
碎斑
碎基质
⑶糜棱结构
韧性条件下
超糜棱结构
初糜棱结构
2.变晶结构
⑴变晶结构及其特点
⑵变晶结构分类
①按变晶矿物的粒度
Ⅰ按变晶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
变斑晶
变基质
Ⅱ按变晶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
粗粒变晶结构
中粒变晶结构
细粒变晶结构
显微变晶结构
②按变晶矿物颗粒的形状(结晶习性)
Ⅰ粒状变晶结构
Ⅱ鳞片变晶结构
Ⅲ纤状变晶结构
柱状变晶结构
针状变晶结构
③按变晶矿物的相互关系
Ⅰ包含变晶结构
Ⅱ筛状变晶结构
Ⅲ残缕结构
3.变余结构(残余结构)
⑴定义
⑵分类
①原岩为岩浆岩的变余结构
②原岩为沉积岩的变余结构
4.交代结构
㈡构造
1.变余构造
⑴正变质岩中常见
①变余气孔构造
②变余杏仁构造
③变余流纹构造
④变余枕状构造
⑤变余斑杂构造
⑵副变质岩中常见
①变余层理构造
②变余斜层理构造
③变余韵律层理构造
④变余泥裂构造
⑤变余波痕构造
2.变成构造(变质构造)
⑴不具定向的
①块状构造
②斑点状构造
③条带状构造
⑵具有定向性的
①板状构造
②千枚状构造
③片状构造
长石不参与命名<25%
显晶质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斑状结构)
黑白云母,滑石,阳起石,透闪石,石英长石。
④片麻状构造
石英不参与命名<25%
长石石英,角闪石辉石,黑云母
暗色矿物一般小于30%
根据长石和暗色矿物命名
四、变质岩的成因分类
㈠动力变质岩类
㈡热接触变质岩类
㈢区域变质岩类
㈣混合岩类
㈤交代变质岩类
命名
变质岩各论
第一节 动力变质岩类
一 概述
二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1.动力变质岩的分类
动力变质岩的命名
三 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1.构造角砾岩
2.碎裂岩
3.糜棱岩
4.千枚糜棱岩(千糜岩)
5.假熔岩
假玄武玻璃,黑色致密具流状构造的岩石
第二节 热接触变质岩类
一 概述
二 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1.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
2.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泥质岩类
长英质岩
碳酸盐岩
基性岩和镁质岩
三 主要的热接触变质岩
第三节 区域变质岩类
一 概述
二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1.区域变质岩的分类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变粒岩
斜长角闪岩
麻粒岩
榴辉岩
石英岩
大理岩
区域变质岩的命名
三 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1.板岩
2.千枚岩
3.片岩
长石不参与命名
4.片麻岩
石英不参与命名
第四节 混合岩类
一 概述
二 混合岩的分类和命名
混合岩化变质岩
混合岩
混合片麻岩
混合花岗岩
三 主要的混合岩
第五节 交代变质岩类
一 概述
二 交代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蛇纹岩
青磐岩
云英岩
矽卡岩
三 主要的交代变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