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思维导图
《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用心观察,体会感受,理解需求,提出请求。
编辑于2019-05-04 06:12:02非暴力沟通
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提升读者的阅读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这本书在谈什么? 非暴力沟通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第七章全身倾听
为了倾听他人的想法,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判断和想法,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
在安慰别人之前先看看那是不是他想要的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给他人反馈
如果人在说话的时候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就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保持关注
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之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很轻松。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
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能迅速的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大声提出请求
换一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心态,等平静下来,再回来
小结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身心的体会对方,倾听的时候我们要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无法倾听他人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道德批判
进行比较
回避责任
强人所难
小结: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批判就是其中的一种,他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批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不带评论的观察
区分观察和评论:每次,曾,等词语表示观察结果,经常和很少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小结: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回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评论。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被压抑的心灵: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我们要表达内心的感受
区分感受和想法: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小结: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认为自己犯了错。
指责对方
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每个人的基本需求: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想通,互相依存
难以承受的痛苦: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对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了他人的情感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太大了。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助人,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
小结: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个人成长经历三个阶段,听到不中听的话的时候我们有四种反应方式。
第六章 请求帮助
提出具体要求: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
明确谈话的目的:不需要直接的提出请求:如:妈我口渴了,这就是希望妈妈给他拿饮料。
请求反馈:如果无法确认对方是明白的,我们就需要得到反馈。
了解他人的反应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对方正在想什么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在集体讨论的时候提出请求:集体讨论的时候说清楚我们的请求,如说不清楚就别说了。
请求和命令
对待命令的方式只有服从和反抗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的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时候,希望人们的改变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小结: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他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类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在发言的时候我们将自己的回应讲的月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人生的抉择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留意发生的事情
表达感受
那些需要导致这样的感受
具体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亲密关系
家庭
组织机构
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
外交和商业谈判
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
小结: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他鼓励我们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同,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来改善关系。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的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
解决内心的冲突
冲突源于我们有多种声音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使得我们无所适从
使用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使得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上
心灵环保
我们不再试图分析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内心就会变得平和
通过使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毛病,而是用心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愿望我们就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使用强制力的目的:使用强制力是为了防卫而不是惩罚对方,使用强制力的时候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人的需要上
不够成熟的表现:1我们意思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2我们认识不到,为破门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得到满足3我们相信我们有权利去惩罚和伤害他人,因为他们罪有应得。我们产生幻觉,列如某种声音叫我们去伤人
使用强制力的目的;意识到自己的过错2感到后悔会,改变行为
惩罚的类型
体罚
指责或否定他人
变得冷漠
惩罚的代价
惩罚将导致关系疏远
惩罚的局限性
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惩罚的局限性
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
我希望它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非暴力沟通看中每个人选择生活的自由,还强调我们彼此相互依存,我们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小结:有时候我们没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强制力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有抵触心理。使用惩罚来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往往适得其反。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非暴力沟通通过深入地了解愤怒,我们可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我相信这就是我们生气的原因。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此时,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须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合理的愤怒”?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暴力的种子:指责对方很难得到积极的回应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1停下来,处理呼吸什么都不想2静静的体会自己,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得我们生气了。3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4为了充分表达我们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先倾听他人:在他表达完自己的情绪之后,才会注意到我们的需要
给自己时间: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习惯性的反应,给自己时间使用非暴力沟通
小结:在生气的时候批评和指责都无法真正的传达自己的心声。要充分的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其他人。
第九章 爱自己
非暴力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爱自己
小结: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在培育对自己的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负面影响的心理
为什么会自责?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当发现我们正在做无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1符合我们的心愿,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对自我的憎恨、内疚或羞愧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让生命之花绽放
外衣染上墨水带来的启发
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但是语言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为了钱
为了得到赞同
为了逃避惩罚
不想感到羞愧
为了避免内疚
为了履行责任
自我宽恕:通过聆听自己内心的 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会原谅自己。爱惜自己的关键在于 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行动的“我”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倾听使身心痊愈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同之处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
如果别人说“不”: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拒绝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会发现是什么使得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使得谈话生动有趣:当说话的气氛很闷的时候,建议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别保持沉默:需要静下心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小结:倾听使得我们勇敢面对自己的弱点,他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赞扬的动机:在赞扬的时候我们很少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一个裁判的位置,所以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联系。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接受别人的感激
接受感激时候的反应有两种一种自我膨胀,另一种假谦虚
对感激的渴望:绝大多数人渴望得到感激
充分表达感激
小结:在赞扬他人的时候我们很少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一个裁判的位置上,赞扬常常被用来实现个人目的,我们要充分表达感激,表达感激的三个步骤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满足3我们得到满足之后的感觉。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感激的时候,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