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行测言语部分,根据粉笔课程归纳整理的。一共四章内容: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特殊题型。
编辑于2020-11-24 10:47:01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片段阅读
第一节 中心理解题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 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题思维
寻找中心句
有中心句
——同义替换(很少有与原文一模一样的句子)
无中心句
——全面概括
1.重点词语
关联词
主题词
程度词
2.行文脉络
指的是文段的写作思路或者文章的结构(中心句、分述句)
重点记住思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重点词语之关联词
(一)转折关系
典型标志词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不过……
……然而……
而
转折
递进
顺承
……却……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理论要点
转折之后是重点
反推A与B不同/差别/差异→并列结构
错误选项特征
1.转折前的内容
2.例子、原因、背景
3.无中生有
4.绝对表述:文段中出现的比较温和的表述
5.与文意相悖
略读选项特征
例子
比如、例如、诸如、譬如等
原因
因为、由于:、——等
背景
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等
若转折后的内容不好判断,可运用逆向思维辅助解题
适用文段特征:“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人认为”、“不少人认为“、”传统观念认为“
eg:
①很多人认为你是爱我的,②但是……
①别人/传统 ②转折
重点词语之主题词
特征
1.文段围绕其展开
2.一般高频出现
①中等、容易
②难:其、它、他
3.多为名词
的、地、了
4.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理论要点
正确选项中需包含文段主题词
干扰选项
范围扩大/缩小/偷换
(二)因果关系
典型格式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理论要点
结论是重点
引出结论的标志词
1.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为什么、为何)
2.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后面的结果不好)
文段特征
结论句在结尾,多为为文段中心句
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中间,只够仍有其他语句
1.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
2.之后又出现并列、转折,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三)必要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
只有……才……(“只有”“才”中间部分是重点,是必要条件)
标志词
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需、亟待+做法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3.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
4.前提、基础、保障、关键
文段特征
对策在结尾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策在中间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对策在开头
3.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
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
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
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常见错误选项特征
假设变成现实的表述
当文段中只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部分时,”解决问题“通常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
重点词语之程度词
标志词
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突出)、关键等
理论要点
程度词(文段主题词)所在的语句通常为重点
(四)并列关系
理论要点
概括全面完整
文段特征
1.包含并列关联词及标点,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2.句式相同或相近
排比句:时间段、排比
3.无明显其他词语
选项特征
1.两方面情况
和、及、与、同
2.更多种情况
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注意
分句表达意思相同——提取共性
表述片面的选项需排除
二、行文脉络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特征
中心句特征
观点(对策、结论、评论)
分述句特征
1.举例子
:“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
2.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3.正反论证
4.原因解释
5.并列分述
文段结构
总——分(观点+解释说明)
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
分——总
1.结论、对策
2.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常考标志词
对此/有鉴于此/尽管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
选项陷阱
非重点,迷你眼
无中生有不能选
第二节 细节判断题
提问方式
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从文段中可以得知/推出的是……
一、典型细节题
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3.偷换时态
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进行时(正在、在……中、着)
4.偷换语气
无关对比
标志词
A比B更……
A高于/优于B
利大于弊
相对绝对法
绝对标志词
一定、全部、完全、所有、均、永远、任何、取代、主导、唯一、只要……就……、无论……都……等
相对标志词
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般、尽量、往往、容易、……之一等
二、细节主旨化
理论要点
优选契合主旨的选项
第二章 语句表达
第一节 语句排序题
提问方式
将以上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解题要点
1.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
2.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尾句
3.验证(只验证基本锁定的答案,而非全部验证)
一、确定首句
首句特征
(一)下定义
(……就是/是指)
(二)提出观点
(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认为)
(三)背景引入
(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首句形式都可以需对比内容
非首句特征
指代词(不明)
这、那、他、其、该、此
关联词后半部分(单独出现)
但、却、而且
二、确定捆绑集团
(一)指代词捆绑
这、那、他、其、该、此
(二)关联词捆绑
配套出现出现捆绑
单个出现分析句意
三、确定顺序
(一)时间顺序
年代、朝代、时间提示词(过去、现在、未来)
(二)逻辑顺序
观点+解释说明
A和B
四、确定尾句
(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应该、需要)
结论+对策更适合做尾句
梳理
1.对比选项(确定首句、寻找差异)
2.关注标志词(指代词、关联词、结论词)
3.对比原则、形式皆可、需比内容
观点在前,解释在后
问题在前、对策在后
结论+对策为最佳句
第二节 语句填空题
提问方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论要点
横线在结尾
1.总结前文
2.提出对策
横线在开头
需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横线在中间
1.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2.把握好主题词,保证与文段话题一致
第三节 接语选择题
提问方式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理论要点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的核心话题
干扰项特征
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先抓核心话题、再去对比选项)
尾句只能排除部分选项时,需结合前文
梳理
1.抓核心话题
2.尾句提出问题,选项分析原理/提出问题
3.尾句提出问题
分析原因,选项提出对策
4.尾句为并列结构,需结合前文,前文论述过则需排除
第三章 逻辑填空
第一节 词的辨析
一、词义侧重
辨析方法
拆字组词
1.用不一样的字组词
整体搭配
2.整体进行搭配组词
二、固定搭配
1.
常用词搭配
爱护:上→下/爱戴:下→上
稀少:头发、人烟/稀缺:资源
热点词搭配
全面__小康社会(建设/建成)
京津冀__发展(协同/共同/协调)
2.
搭配一个词
找准搭配对象(瞻前顾后)
常用词、热点词
1.搭人/物
2.上对下/下对上
3.抽象/具体
4.主动/被动
搭配多个词
横线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所填词语需与并列结构搭配相当
三、程度轻重
所填词语的轻重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四、感情色彩
1.
褒义:积极
贬义:消极
中性:中性
2.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第二节 语境分析
一、关联关系
转折
标志词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实际上
理论要点
前后语义相反
递进
标志词
而且、使、更甚、乃至、遑论(更别说)
理论要点
1.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2.前后语义相近
并列
标志词
1.同义并列
顿号(、)、逗号(,):前后都四个字
2.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等
标识句式
句式相同或相近
解题要点
根据标志判断语义相近或相反
二、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作用
1.改变搭配范围
2.改变感情色彩
3.形象化
题干特点
分句,__ ,分句
标志词
即、就是、可以说、无异于、比如、例如等
标点
冒号(:)、破折号(——)
重点词句对应
1.重点词
指代词
这、此
主题词
形象表达
比如、就像、类似、拟人
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立
2.重点句
完整语句
文段中的完整语句可作为解题的提示
空格处存在逻辑关系,可直接从选项入手
第四章 特殊题型
第一节 标题填入题
提问方式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标题特征
契合中心(中心理解题)、短小精悍、吸引读者
第二节 词句理解题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中“……”指的/含义/意思是……
理论要点
1.词句出现在文段首尾,需整体把握文段内容
2.词句出现在文段中间,联系前后文语境把握词语含义
代词指代
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如纠结再看其后的内容
解题思维
定位原文+往前找
干扰选项
1.代词之后的内容
2.文段中其他代词指代的内容
3.离代词最近的非重点内容
第三节 篇章阅读
一、考查题型
题量
5量/1篇文章(800~1000字)
题型
细节判断题、中心理解题、词句推理题、标题填入题、语句填空题、 逻辑填空题
二、命题思路
1.重点考察原文重现的内容
2.题目顺序与文段顺序基本一致
3.文段内容“雨露均沾”
三、解题技巧
1.段落标号
2.快速扫读题干(五个都看)
阅读提问方式、分清题型、标注关键词、句、段落
把握篇章主题词或行文脉络
3.利用题干关键词定位原文解题
边做边读
语句填空、逻辑填空、词句理解题、段落细节判断题
最后在做
全文中心理解题、全文细节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