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
教师编、事业编公共基础部分历史常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容包括:意识的一般问题、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的认知。
整张导图包括六部分内容:1、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2、议论文的结构布局。3、拟写标题。4、开头写作。5、主体写作。6、结尾写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1919年)
近代史
起止时间(两半社会)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晚清 1840-1912
1949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两条线
侵略线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八国联军侵华
救国线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1.鸦片战争 1840.6-1842.8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背景
1838年→林则徐 广州禁鸦片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 (导火索)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关天培等战死!
《南京条约》
①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丧失领土主权
② 赔款2100万银元
大量白银外流
③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 英商不受“公行”限制
⑤ 英商关税双方商定
领事裁判权
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管辖
子主题
最惠国待遇
片面最惠国待遇,单向
丧失贸易主权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
魏源
1842 《海国图志》 以《四洲志》为蓝本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较为详实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事件
亚罗号事件
英国 逮捕拒绝道歉
马神甫事件
法国 “西林教案”
条约
《天津条约》 1858
俄、美、英、法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北京条约》 1860
英、法
增开天津为商埠
圆明园
1860.10 英法联军焚毁
雨果---两个强盗
雨果--“石头的交响曲”指 巴黎圣母院
1900年 再次掠夺 圆明园建筑彻底毁灭
圆明三园
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
1861 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中俄《瑷珲条约》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爆发原因
鸦片战争以来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
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 洪秀全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平均分配土地,建立理想社会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
没有超出小农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不切实际并未付诸实践
未付诸实践
《资政新篇》 洪仁轩
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具有基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农民阶级自身有局限性
意义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经验教训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只能是“主力军”,不鞥做领导
4.洋务运动 1860-1895 19C60S-90S
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最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全面论述
代表人物
中央
奕䜣
地方
四大名臣
曾国潘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
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
黄鹄号蒸汽轮船
安庆内军械所
徐寿、华蘅芳设计
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
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李鸿章
北洋军师
第一支西式海军
左宗棠
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
张之洞
教育创办
自强学堂
武汉大学前身
三江师范学堂
南京大学前身
湖北农务学堂....等
政治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工业创办
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
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新式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工企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曾国藩 首个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创设)
开平煤矿(天津)
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最早官办钢铁企业
湖北织布局
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重要开拓者
创办新式学堂
翻译、工艺、军事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
建立新式海陆军
南洋、北洋和福建
北洋舰队主力
失败的标志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资本主义的产生
开拓眼界,有利于社会风气转变
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内部腐败,没有走上富强道路
5.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
爆发
1894.7 丰岛战役
过程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大东沟战役),邓世昌殉国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战败,日军在旅顺屠城,占领大连、旅顺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失败
《马关条约》
签订
1895年春 日本马关
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4 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6.戊戌变法 1898
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
公车上书
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不变更制度的自上而下的改良不可行,必须革命
严复《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为戊戌变法提供思想基础
建立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
7.抗击八国联军 1900
八国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辛丑条约》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8.辛亥革命
兴中会
1894.11 孙中山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8.20 孙中山于日本东京成立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1911.10.10 共进会和文学社合作 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中华民国成立
1912.1月-3月 孙中山 南京
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1928
历史意义
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革命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