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工传递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化工传递工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传递过程原理是化工单元操作的基础,揭示单元操作过程和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三传机理,提供数学模型,计算过程速率,将三传现象归结为速率问题综合探讨类似性。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第三章 检测器,介绍了检测仅表组成、仪表的性能指标、温度检测及仪表、压力检测及仪表、流量检测及仪表、物位检测及仪表。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第六章 控制器,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偏差)变化的规律(控制器的特性)u =f(e)=f(y-r)。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第五章 执行器,接受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改变被控介质的流量,从而将被控变量维持在所要求的数值上或一定的范围内,是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
流体: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一、静止流体的特性
(一)流体的密度
均质流体
非均质流体:ρ=f(x, y, z)
流体的比体积(质量体积):
(二)不可压缩流体与可压缩流体
不可压缩流体:密度不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ρ=常数
重要※通常液体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可压缩流体:密度随空间位置或时间变化的流体;ρ= f(x, y,z,θ)
※气体为可压缩流体;但如气体等温流动且压力改变不大时,可近似为不可压缩流体
(三)流体的压力
流体表面均匀受力
※流体表面非均匀受力
压力单位及换算
1atm = 1.013×105Pa= 1.013bar = 1.033kgf·cm-2= 7.60×102mmHg
压力表示方法
表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四)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质量力(体积力):如重力,静电力,电磁力等
※化学工程中,质量力指重力(FB)
表面力:是流体微元的表面与其相邻流体作用所产生(Fs)
※静止状态:表面力表现为静压力
※运动状态:表面力除压力外,还有粘性力
※流体平衡条件:FB+ Fs= 0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描述静止流体
x方向平衡条件:
向量形式:
(五)流体静压力学方程
※对于一定密度的液体,压力差与深度h成正比,故液柱高度h可用来表示压力差的大小(mmHg,mH2O)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一))流速与流率
流速:流体流动的速度,表示为 u = f(x,y,z,θ)
流率: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流动截面的量
以流体的体积计量称为体积流率(流量,Vs) m3/s
以质量计量称为质量流率(w) , kg/s
质量流率与体积流率的关系:w= ρVs
主体平均流速(ub)︰截面上各点流速的平均值
质量流速(G)∶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单位流动截面积的质量(用于气体)
(二)稳态流动和不稳态流动
※稳态流动:当流体流过任一截面时,流速、流率和其他有关的物理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稳态流动或定常流动; u =f(x,y,z)与时间无关
不稳态流动:流体流动时,任一截面处的有关物理量中只要有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称为不稳态流动或不定常流动;
(三)粘性定律和粘度
1.牛顿粘性定律
剪应力,单位截面积上的表面力,N/m2;产生:相邻两层流体之间由于粘性作用而产生,粘性力,表面力的一种;动力粘度(粘度),流体的一种物性参数,试验测定,查物化手册;ux在y轴方向上的速度梯度
2.动力粘度( μ )
物理意义:单位速度梯度时,作用在两层流体之间的剪应力;单位:SI单位(Pa·s)和物理单位P(泊);1P= 100cP;特性:是温度、压力的函数;μ = f(T, P)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压力对液体粘度影响可忽略,气体的粘度在压力较低时(<1000kPa影响较小,压力大时,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3.运动粘度(v )
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密度的比值
(四)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
 a线为牛顿型流体
牛顿型流体:遵循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如水、空气等
非牛顿型流体:不遵循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某些高分子溶液、油漆、血液等
(五)粘性流体和理想流体
粘性流体:具有粘性的流体,也叫实际流体;
理想流体:完全没有粘性的流体,即μ =0的流体,自然界不存在;简化问题,对于粘度较小的流体,如水和空气
(六))流动形态与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1.雷诺试验

层流(laminar flow):流速较小时,流体成直线状平稳流动。表明流体中各质点沿着彼此平行的直线而运动,与侧旁的流体五任何宏观混合。
湍流(紊流turbulent flow):流速较大时,流体中各质点除了沿管路向前运动之外,各质点还作不规则的脉动,且彼此之间相互碰撞与混合。
2.雷诺数(Re)
物理意义:作用在流体上的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u和d称为流体流动的特征速度和特征尺寸
当量直径=4水力半径=4流道截面积/润湿周边长
※Re<2000,总是层流;Re>10000,一般都为湍流;2000<Re<10000,过渡状态。若受外界条件影响,如管道直径或方向的改变、外来的轻微振动都易促使过渡状态下的层流变为湍流
(七)动量传递现象
动量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垂直于y方向面积上传递的动量
※层流流体在流向上的动量,沿其垂直方向由高速流层向低速流层传递,导致流层间剪应力τ(内摩擦力)的产生。本质上是分子微观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传递过程。
※湍流流体在流向上的动量,分子传递+涡流传递。
第二节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类似性
一、分子传递的基本定律
1.分子间动量传递
※牛顿粘性定律
2.分子间热量传递——热传导
※傅立叶定律
3.分子间质量传递——分子扩散
※费克定律
二、动量通量、热量通量与质量通量的普遍表达式
(一)动量通量= -(动量扩散系数)x(动量浓度梯度)
注意单位   
(二)热量通量= —(热量扩散系数)x(热量浓度梯度)
 
(三)质量通量= —(质量扩散系数)x(质量浓度梯度)
  
类似性:通量= —(扩散系数)x(浓度梯度)
扩散系数具有相同的量纲(m2/s)
三、涡流传递的类似性
分子扩散系数仅与温度、压力、组成有关;涡流扩散系数与流体的性质无关,而与湍动程度、流体在流道中所处位置、边壁粗糙有关。
第三节 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略)
复习
绪论
传递过程原理是化工单元操作的基础,揭示单元操作过程和设计的基本原理
研究三传机理,提供数学模型,计算过程速率
将三传现象归结为速率问题综合探讨类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