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思维导图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思维导图,下图一共九节内容,包括:语言概述、辅音与声母、元音与韵母、声调、音节、音变、音位、朗读和语调、语言规范化。
编辑于2020-11-28 13:16:51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物质外壳
1. 物理属性
音色成分
语言学: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音色(音质)
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
I. 发音体不同
II. 发音方法不同
III.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非音色成分
i. 音高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快慢(频率)
例如:汉语字音的声调(4种)、句子的语调
ii. 音强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幅度大小(振幅)
例如:语言中的轻重音(帘子,莲子)
iii. 音长
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震动时间的久暂
例如:bit 与beat
2. 生理属性
发音器官
a. 呼吸器官
气流是语音的动力
b. 喉头和声带
c. 咽腔、鼻腔、口腔
i. 口音
ii. 鼻音
iii. 鼻化音
(半鼻音、口鼻音)
3. 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
I. 语音与语义没有必然联系
II.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III.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可以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单位
1. 音素—辅音、元音
音素(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a. 辅音(子音)受阻22个
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如b,p,m。
b. 元音(母音)不受阻、震动26个
气流震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如a,o,e,i,u。
c. 辅音和元音的区别P20
受阻与否
紧张度
气流强弱
响亮度(元音>辅音)
2. 音节
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表示、儿化除外。
3. 声母、韵母、声调
a. 声母:辅音
汉语声母共22个:辅音声母21+零声母1个
声韵母,元辅音两两不对等
b. 韵母:元音
39个
c. 声调:
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4. 音位
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辩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三、记音符号
1. 汉语拼音方案
用途
a. 汉字的注音工具
b. 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c. 等等
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2. 国际音标1888
特点
a. 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
b. 拉丁(罗马)字母符号
i. 字母表
ii. 声母表
iii. 韵母表
汉语韵母39 个,只列35 个
iv. 声调符号
v. 隔音符号
3. 记音方法:
a. 汉字
b. 注音符号
c. 罗马字拼音字母
第二节:辅音与声母
一、辅音的发音
1. 普通话辅音总表
2. 辅音的发音部位(7个)
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c,s
舌尖中音
d,t,n,l
舌尖后音
zh,ch,sh,r
舌面前音
j,q,x
舌面后音
g,k,h
3. 辅音的发音方法(3个)
I. 阻碍方式
塞音
b,p,d,t,g,k
塞擦音
z,c,zh,ch,j,q
擦音
f,h,x,sh,r,s
鼻音
m,n,ng
边音l
II. 声带是否震动
震动、带音/ 浊音5 个
m,n,ng,r,l
不震动、不带音/轻音17个
III. 气流强弱
送气音
p,t,k,q,ch,c
不送气音
b,d,g,j,zh,z
塞音、塞擦音
二、声母的发音
零声母、半元音、声母发音的全面描述
零声母就是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中的声母;
半元音就是擦音中摩擦很小的一种音,介于元音辅音之间,因为他接近高元音,所以被称为半元音。半元音只是普通话零声母的音位变体,而不是普通话的辅音音位。
三、声母的辨正
1. 分辨n,l
2. 分辨zh,ch,sh和z,c,s
3. 分辨f,h
4. 把方言中跟齐齿呼、撮口呼相拼的z,c,s,g,k,h改为j,q,x
5. 把方言中的浊音改为轻音
6. 读准普通话零声母的字
7. 读好擦音h
第三节:元音与韵母
一、元音的发音
(一)单元音的发音(10 个)
1. 普通话单元音总表
2. 舌面元音7个
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前后
唇形的圆展
3. 舌尖元音2个
4. 卷舌元音1个er
5. 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
(二)复元音的发音(13个)
1. 前响复元音4个
2. 后响复元音5个
3. 中响复元音4个
复元音总表
二、韵母的发音
(一)普通话韵母总表39个
(二)按韵母开头元音口型分类(4类)
1. 开口呼15个
开头不是i、u、ü的韵母
2. 齐齿呼9个
开头是i 的韵母
3. 合口呼10个
开头是u的韵母
4. 撮口呼5个
开头是ü的韵母
(三)根据结构特点分类
1. 单元音韵母10个
2. 复元音韵母13个
3. 带鼻音韵母/鼻音尾韵母16个
前鼻尾韵母(带舌尖鼻音n)8个
后鼻尾韵母(带舌面后鼻音ng)8个
(四)按韵尾情况分类
1. 无韵尾韵母15个
2. 元音韵尾韵母8个
3. 鼻音韵尾韵母16个
三、韵母的结构
押韵和韵辙
1. 韵头3个i、u、ü
2.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主要元音)
3. 韵尾4个n,ng,i,u
四、韵母的辨正
1. 分辨鼻音尾韵母
2. 分辨i和ü
3. 分辨o和e
4. 分辨eng和ong
5. 避免韵头i、u的丢失
第四节:声调
一、声调
附在音节里表义的音高形式,具有区别意义作用,只有汉藏语系里有声调,轻声不是汉语的第五种声调
二、调值和调类
I. 调值
赵元任:五度标记法
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音。
语音特点:
1. 相对音高
2. 连续、渐变
II. 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标注调号的方法
1. 调型标记法
2. 调值数码法
3. 五度竖标法
4. 调类点角法
三、普通话的声调
1. 阴平(高平调/55调)
2. 阳平( 中升调/35 调)
3. 上声(降升调/凹调/214调)
4. 去声( 全降调/51 调)
四、古今调类和四声平仄
1. 古今调类比较
2. 四声与平仄
平
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平声
仄
上、去、入三声的总称,不平的意思。
3. 古入声字的改读
第五节: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特点
1. 至多4 个音素符号如“强qiang ”
2. 元音占优势
3. 可以没有辅音
4. 都有声调和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但有零声母,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
5. 韵腹是主要元音
二、拼音
(一)应注意问题
1. 声母要用本音
2. 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
3. 要念准韵头
( 二)拼音的方法
1. 双拼法
i. 声韵双拼法
ii. 声介与韵合拼法
2. 三拼法
声母+ 韵头+ 韵身
3. 整体认读法
(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A. 声母角度
1. 双唇音与舌尖中音d,t+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不与撮口呼拼合。双唇音+合口呼仅限于u
2. 唇齿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开口呼和合口呼,不与齐齿呼、撮口呼拼合。唇齿音+合口呼仅有u。
3. 舌面前音+齐齿呼和撮口呼;不+开口呼合口呼
4. 舌尖中音n, I +四呼。零声母四呼中都有。
B. 韵母角度
1. o只+双唇音和唇齿音,uo不+双唇音和唇齿音
2. ong 必须与辅音声母相拼,ueng 韵母不能有辅音声母。
3. -i[ ɿ ]只拼z、c、s, 开口舌尖后-i[ ʅ ]只拼zh,ch,sh,r。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4. er不与辅音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隔音字母y ,w 的用法
y ,w 不是声母
1. i 不是韵腹改为y ,是韵腹前加y
2. u是韵头改为w,是韵腹前加w。
3. ü 前都加y ,两点省写。
(二)隔音符号的用法
a,o,e连接在其他音节后时用’隔开。
(三)省写
1. 韵母iou,uei,uen省写为iu,ui,un
2. ü 上两点省略(除n.l)
(四)标调法
1. 一般标在韵腹上
2. 在iu,ui 中标在后面的u,i
3. i 上小点要省略
4. 轻声音节不标调
(五)词的连写和大写
1. 同一个词连写,词与词之间一般分开写。句子或诗行开头的字母大写。
2. 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
3. 标题中的字母可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字母大写,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
第六节:音变
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续音变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 单念/语流末尾调值不变214
2. 变35/51
i. 2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变35
如:水果,领导
上声—轻声
35 ➕ 轻声 如:捧起
21 ➕ 轻声 如:姐姐🧍♀️
ii. 3个上声相连,前2⃣️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来定。
I. 双单格
前2 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笋二个音节后。前2⃣️个音节变成35 。如展览馆、手写体。
II. 单双格
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前两个音节有21➕ 35的变化。如:很勇敢、有理想。
iii. 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3个
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语法停顿,确定出语义段,再根据上述规律变调。
如:理想/美好 35+21+35+214
iv. 非上声前(阴平,阳平,去声),由214—21;非上声便轻声,也21。如:统一、改良、鼓励、里头。
上连上,前35, 上连非上,前21, 句末上,读214。
(二)“一、不”的变调
1. 单念/末尾/叙述,声调不变
一55、不51
🌰一二三、第一、不、偏不。
2. 去声前
变35
🌰一向、一定、不看、不像
3. 非去声前
都51
🌰一般、一边、不吃、不想
4. 嵌在动词中间
读轻声
🌰想一想、谈一谈、来不来
5. 可能补语中
读轻声
🌰做不好、来不了
(三)七、八的变调
可变35可不变
🍐七岁,八块,七天,八两
二、轻声
(一)含义:语流音变产生的又轻又短的调子。
I. 轻
音强/振幅
II. 短
音长/时间
III. 表现:音长变短,音强变弱,音色不定(短且模糊),音高不定。
音高
上声后较高
妈妈👩
阴平、阳平偏低
爷爷👴
去声最低
爸爸👨
IV. 有时还会引起声韵母中辅元音音色的变化
哥哥🧍♂️【k]~[g]
(二)口语常用词有轻声,新闻科学术语里没有。
1.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感叹词“吧嘛呢啊”
领路的,放心吧
2. 部分重叠词的后一部分
猩猩。 妈妈。弟弟。坐坐。
3. 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的二四音节
研究研究,打扫打扫。
4. 后缀“子,们,头”
鸽子,馒头,你们。
5. 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
马路上,左边。
6. 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
送来,出去,热起来,冷下去。
7. 常用双音词后面的音节
伙计,云彩☁️,蘑菇🍄,扫帚🧹,先生。
8. 特例
黑不溜秋的不,傻不愣登的不,糊里糊涂的里,啰哩啰嗦的里。
(三)轻声的作用
1. 区别词义
孙子(人)和孙子(儿子的儿子)
2. 区分词性
办事情不能大意形容词/段落大意名词
3. 增强语言的节奏
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例如《春》
三、儿化
(一)含义
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二)儿化音变规律简表
儿化韵母音变的结果,伴随脱落,增音,更换,同化等现象。表现在韵尾,韵腹上,对声母韵头无影响。
(三)儿化的作用
1. 区别词义
头—头儿
眼👀—眼儿
2. 区分词性
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
堆(动词)—堆儿(量词)
3. 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勺儿,小王儿,头发丝儿…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简表
第七节:音位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I.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1. 划分角度不同
音位社会属性,音素物理生理属性。
2. 包含内容不同
音位包含音质成分与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单位,音素只包含音质成分。
3. 类别与成员的关系
只要听感上有差异,就可以归纳为不同音素。 但在同一语音系统中,没有辨义功能的音素就是同一个音位。
4. 根本区别(语音系统)
音素超越语言系统,因为只属于具体的语言系统。
II. 音位变体
1. 条件变体
2. 自由变体
III. 归纳音位的标准
在同一语音系统中进行
1. 辩义功能(最重要)
区别特征
2. 互补分布
3. 听感差异
二、普通话的音位
1. 辅音音位
2. 元音音位
3. 声调音位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1. 思想感情
2. 表达技巧
二、语调
1. 停顿
2. 重音
语法重音
逻辑重音
3. 句调
形式
升降平曲
句调影响字调
上升下降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北京语音内部分歧
1. 北京口语土音
2. 北京话里的异读词
北京话一字多音原因
1. 文白异常(口音,书面音)
2. 方言影响
3. 讹读影响
4. 背离规律
二、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