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朝花夕拾》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分享给大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朝花夕拾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
篇 目
《狗·猫·鼠》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
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无常》
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父亲的病》
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介绍
长妈妈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纯朴善良的爱。
主要事迹
(1)教鲁迅很多道理和规矩。
(2)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
(3)为鲁迅买《山海经》。
藤野先生
正直善良的日本知识分子
(1)关心来自中国的鲁迅,主动帮其订正讲义。
(2)治学严谨,指导鲁迅准确地画血管图;对中国女人裹足后足骨的畸形感兴趣。
范爱农
思想先进,正直,倔强
(1)与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相识。在如何声讨清政府残杀徐锡麟一事和上和鲁迅针锋相对。
(2)回国后穷困潦倒,在家乡教书,但受各方排挤迫害,便进城找事做。
(3)与鲁迅再次相遇,同病相怜。辛亥革命后,他热情高涨,身兼数职——做监学、办事兼教书。
(4)鲁迅离开绍兴后不久,他依然耿介,失业,陷入困境,借酒浇愁,再困苦衷中逝去。
父亲
专制、爱子、对儿童心理无知的封建家长
(1)《五猖会》中本来鲁迅是怀着急切的期盼去看神庙会的,父亲却强迫他背完诵完《鉴略》才能去看。
(2)《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小时候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
衍太太
庸俗粗鄙、爱搬弄是非的狡黠的市井妇人
(1)鲁迅父亲弥留之际,他让鲁迅在一旁大喊父亲,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鲁迅后来觉得“这是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2)教唆孩子做不好的事。
(3)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谣言。鲁迅父亲去世后,家里经济拮据,她便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钱,还说可以拿首饰变卖,然后又造谣鲁迅偷了家里的东西变卖了,促使鲁迅离开故乡,去异地求学。
写作特色
(1)文艺随笔和杂文手法相结合。
(2)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融合
(3)摄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
(4)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作品介绍
原名《旧事重提》
回忆性散文集
主题
作品记叙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作品充分表达了作者关心社会,希望社会得到变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心愿。同时作品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批判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