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知觉知识点归纳,详细理论结合举例。
编辑于2020-12-22 12:48:44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意识的概述
含义:一种觉知 心理状态 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理解:1哲学角度:意识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层面主要由思想,理论,梦等构成。 2从心理状态角度看,意识意味着个体处于清醒,警觉,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3从心理机能角度看,意识包括可以用语言报告的一切东西。 4从行为反应角度看,意识指的是受客体意愿控制的行为和言语,而非自动化的动作和言语。
概念::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 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意识活动内容:①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②对内部刺激的觉知③ 对自身的觉知
基本特征:
主观性
可以清晰直接的觉知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却只能通过观察和聆听间接的理解他人的意识经验,具有易变,主观的特性
能动性
1 主动反映 调整状态
2连续的意识经验
3预见性和规划性
统一性:你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感知形式都被整合为一个独特的,具有明显个人特征的连贯的意识经验
意识的水平
弗洛伊德的意识水平模型:
意识:能察觉的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意识水平
无意识:梦 口误
詹姆斯的意识流:
聚焦区域
我们在任何时候所关注的任何事物 【eg:将注意力集中于聚光灯下的歌手。】
边缘区域
对于注意范围边缘刺激物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 【eg:你去参加一个酒会,你关注的是和你互动的人,你对于酒会的感觉以及由这个事件唤起的其他回忆都是边缘意识的一部分】
注意的概述
概念:是一种与意识相关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不独立】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特征
指向性: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
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某一对象 进行深入加工 【集中之后 注意的范围变狭隘】
功能
选择功能:过滤信息 提高效率
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高效率地适应环境。
维持功能:使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紧张状态【eg: 聚精会神的上课】才能对被选择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与处理,使复杂活动顺利进行。
调节功能:调节当前行为与既定目标的拟合度
整合功能: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整合为一个整体
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低级的 自发的
影响因素
刺激物强大与否
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意义性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先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性质为高级,自觉的
【eg;写作业集中自己注意】
对活动的理解,对任务的兴趣。活动具体任务,组织自己的行为。把智力活动与外婆的实际动作结合起来(边听边写),区分出注意对象。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有意后注意:自觉地 有目的的 不需要意志努力【既有无意注意的不需意志 又有有意注意的自觉性目的性】性质为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
【eg: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对象的特点: 越集中 越有规律 越成整体 广度越大
活动的任务: 复杂度高 广度小 成反比
个体经验: 经验越丰富 整体觉知能力更强 注意广度大
【eg:一目十行】
注意的稳定性
概念 :指注意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影响因素
客观:注意对象的特点【强度 新异性 变化性 对比性】
主观:1主体的意志力和精神状态 2个体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加和减弱的现象,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注意的动摇不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分配
概念:同一时间内 注意分配给不同的对象
影响因素
1 同时进的的活动至少一种是高度熟练
2 同时进行的活动具有内部联系
注意转移
辨析:注意的转移不是注意的分散
概念: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
影响因素:
对原来的注意集中程度
新的注意对象吸引力
明确的信号提示【eg:老师加重语气】
主观:个体的神经灵活性 自控能力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生物节律
含义: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人的生物节律是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1年,28天,24小时,90分钟)循环相联系。【eg:昼夜节律,体温升降,排尿。】 睡眠被定义为身体完全放松,感觉阈限提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脑电信号。
周期性循环 【 昼夜变化 四季变化】
睡眠与失眠
睡眠
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浅睡状态,很容易被刺激惊醒,脑电图是较慢的活动状态(θ波)。伴随着可以看到的快波(β波)。 第二阶段:较慢的脑电波,伴随着睡眠梭形波的短暂爆发。 第三阶段:睡眠梭形波,产生δ波,频率较慢,波幅很大,呼吸和脉搏变慢,肌肉放松,很难唤醒。 第四阶段:睡眠程度最深的阶段,大概在入睡半小时之后,大多数脑电波为δ波。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阶段,脑波活动加速,做梦阶段,肌肉放松,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变快。
睡眠的功能
基本功能:保存和修复
①是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②睡眠是进化的结果,它使动物保存能量,并不需要觅食或寻找伴侣时远离伤害。
③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
④在深度睡眠时垂体腺释放成长激素,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
【eg:长高】
失眠
含义:是人们对自己的睡眠时间感到不满
表现
1.情境性失眠:生活情境的改变,比如睡眠环境的改变。
2.假性失眠:心理上有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
3.失律性失眠:生活节奏突然改变的短暂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咖啡,茶。
梦
含义: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最不可思议的环节,使人感觉神秘莫测
作用
1.在心境和情绪的保持过程中起作用。
2.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解释。
3.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
弗洛伊德的梦理论
认为梦是无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过无意识最可靠的路径。
主要有两个功能:保护睡眠过程和在梦中实现心愿两个层面:显梦和隐梦。
两个层面:显梦和隐梦
其他意识状态
催眠
含义:是一种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状态的主要表现:主动性反应减少,注意性变狭窄,旧记忆还原,知觉扭曲并产生幻想,暗示性增强。
受暗示性: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主要取决于受暗示性的高低。
冥想:个体有意识地把注意集中在某一点或想法上,在长时间的重复下,使大脑进入特殊的意识状态,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
白日梦: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辨析题
复习思考题
1 一心二用一定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吗?答:不一定。一心二用是注意分配的体现。注意分配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即为①同时进的的活动至少一种是高度熟练②同时进行的活动具有内部联系。如果达到这两个条件的一心二用,不但不会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 还可以适当的提高学习效率
2 你会用什么样的理论来解释梦 ?答:弗洛伊德的梦的理论 梦是无意识过程显现。功能:保护睡眠过程和在梦中实现心愿。在我高考备考的阶段有深刻的体验 每天的神经紧绷 时常第二天起床时精神恍惚 因为晚上做梦在梦里不停的复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举例:注意动摇是注意分散 回答:1(注意分散不是注意动摇。 2(概念)注意的动摇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加和减弱的现象,是注意的起伏。而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3(总结)所以注意的分散不是注意的总结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按遥控器) 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电视屏幕内容) 当人处在注意状态时,其意识内容就比较清晰(探照器)
2缺乏睡眠会影响心情,还会肥胖。减肥就要多多睡觉。
1.小孩要在8点准备睡觉,9点到11点睡觉才能长高。
课后补充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又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按遥控器) 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电视屏幕内容) 密不可分:当人处在注意状态时,其意识内容就比较清晰(探照器) 注: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注意与有意识注意的关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需要有有意注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