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资格证(总复习)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复习,大家可以进来看看,包过的哟。
编辑于2021-01-05 22:34:52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0.人物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艺术”
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育”的思想
教学四阶段,传统三中心论
卢梭
《爱弥儿》
最先发现了儿童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
绅士说
裴斯泰洛奇
教育心理学化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凯洛夫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全面发展
外铄论代表
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外出寻找落花生在哪
内发论代表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霍尔、高尔顿,董仲舒、格赛尔
老佛爷弄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干嘛要微服私访
个人本位论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孟轲、孟子
最近股市很猛,很多人赔洛,所以在卢子上唱浮夸祈福
社会本位论
孔子、斯宾塞、孔德、赫尔巴特、涂尔干
双孔特干涩
1.教育起源学说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
2.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中
美感
审美标准
3.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婴儿期(0~1.5岁)
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儿童早期(1.5~3)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学前期(3~6)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6~12)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青年期(12~18)
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成年早期(18~30)
成年中期(30~60)
成年晚期(60岁以后)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泛灵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5.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三维度
内部、外部
稳定、不稳定
可控、不可控
六因素
能力高低
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努力程度
内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度
外部、稳定、不可控
运气好坏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身心状态
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外界环境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6.心理辅导方法
行为疗法(华生)
行为改变的方法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
处罚法
暂时隔离法
自我控制法
行为演练的方法
松弛训练法
系统脱敏法
肯定性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
合力情绪疗法
情绪ABC理论
人本主义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
精神分析疗法
自由联想法
移情分析法
梦境分析法
7.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8.教学评价的类型
相对性评价
优点:甄选性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
缺点: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
绝对性评价
优点: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缺点:不适用甄选人才
个体内差异评价
过去和现在的成绩对比
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
9.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想象力大门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10.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双轨制
西欧国家
单轨制
美国
分支型
苏联
11.发散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
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变通性
灵活性,个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
独创性
别人从未想过的
12.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对偶故事法)
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
强调权威和外部规则的服从
可逆性阶段
懂得规则是共同约定的,可以改变
公正阶段
公正、平等、同情和关心
13.道德发展理论(柯尔博格,道德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避免惩罚、服从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需要的满足
习俗
寻求认可
“好孩子”取向,谋求赞赏和认可
遵守法规
无条件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
后习俗
社会契约
共同商定法律和规范,认识到权利、义务、责任的重要性
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重视公正、平等。尊严
14.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能力
视觉-空间能力
音乐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
自知智力
自然智力
15.德育
德育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因材施教
长善救失
导向性
疏导性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
实践锻炼法
榜样示范法
品德评价法
16.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
选择性
整体性
恒常性
17.班级授课制
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
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8.班主任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认识
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正确实施奖惩,树立守纪风气
19.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制定访谈计划
拟定访谈提纲
进行正式访谈
整理访谈资料
20.冲突事件处理原则
教育性原则
可接受原则
有效性原则
冷处理原则
21.处理冲突事件,需要做到
沉着冷静面对
机智果断应对
公平民主处理
善于总结引导
22.班主任管理班级类型
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23.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发扬教学民主
公平对待学生
提高自身素质
善于与学生沟通
24.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性
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5.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题的范围
问题的内容
问题的数量
问题的文字表述
问题的排列顺序
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
26.我国学制的发展
1902,壬寅学制
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只颁布,未实行
1904,葵卯学制
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包含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由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大系统组成
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
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
壬子葵丑学制
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男女可以同校
1922,壬戌学制
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对我国影响时间最长
27.操作技能的形成
操作定向
操作的认知阶段
操作模仿
擦做整合
操作熟练
28.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
组织策略
归类,做关系图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资源利用策略
29.小学教科书的编排符合
教育学
心理学
美学
卫生学
30.注意的分类
有意注意
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活动的合理组织
个人已有的经验
个人的意志品质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无预先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先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1.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互访
家校通信
举办家长学校
建立家长委员会
召开家长会议
举办家长沙龙
32.教师专业知识维度
小学生发展知识
学科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教育教学设计
组织与实施
激励与评价
沟通与合作
反思与发展
33.学习动机
根据诱因
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外部学习动机
班级排名,老师表扬,家长奖励等
社会意义
高尚的学习动机
核心是利他主义
低级的学习动机
核心是利己主义
关系及起作用时间长短
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
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
指向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
自我提高内驱力
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
附属内驱力
指向的是他人的赞许或认可
34.知识学习的类型
上位学习
向上,新知识高于旧知识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向下,新知识属于旧知识
35.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理想的课程
专家提出的一个开设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领悟的课程
老师所领悟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即课堂经验
3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民主教育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3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0.人物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艺术”
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育”的思想
教学四阶段,传统三中心论
卢梭
《爱弥儿》
最先发现了儿童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
绅士说
裴斯泰洛奇
教育心理学化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凯洛夫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全面发展
外铄论代表
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外出寻找落花生在哪
内发论代表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霍尔、高尔顿,董仲舒、格赛尔
老佛爷弄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干嘛要微服私访
个人本位论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孟轲、孟子
最近股市很猛,很多人赔洛,所以在卢子上唱浮夸祈福
社会本位论
孔子、斯宾塞、孔德、赫尔巴特、涂尔干
双孔特干涩
1.教育起源学说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
2.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中
美感
审美标准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3.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婴儿期(0~1.5岁)
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儿童早期(1.5~3)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学前期(3~6)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6~12)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青年期(12~18)
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成年早期(18~30)
成年中期(30~60)
成年晚期(60岁以后)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泛灵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5.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三维度
内部、外部
稳定、不稳定
可控、不可控
六因素
能力高低
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努力程度
内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度
外部、稳定、不可控
运气好坏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身心状态
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外界环境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6.心理辅导方法
行为疗法(华生)
行为改变的方法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
处罚法
暂时隔离法
自我控制法
行为演练的方法
松弛训练法
系统脱敏法
肯定性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
合力情绪疗法
情绪ABC理论
人本主义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
精神分析疗法
自由联想法
移情分析法
梦境分析法
7.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寻直发巩俐联姻
8.教学评价的类型
相对性评价
优点:甄选性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
缺点: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
绝对性评价
优点: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缺点:不适用甄选人才
个体内差异评价
过去和现在的成绩对比
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9.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想象力大门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10.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双轨制
西欧国家
单轨制
美国
分支型
苏联
11.发散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
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变通性
灵活性,个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
独创性
别人从未想过的
12.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对偶故事法)
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
强调权威和外部规则的服从
可逆性阶段
懂得规则是共同约定的,可以改变
公正阶段
公正、平等、同情和关心
13.道德发展理论(柯尔博格,道德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避免惩罚、服从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需要的满足
习俗
寻求认可
“好孩子”取向,谋求赞赏和认可
遵守法规
无条件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
后习俗
社会契约
共同商定法律和规范,认识到权利、义务、责任的重要性
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重视公正、平等。尊严
14.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能力
视觉-空间能力
音乐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
自知智力
自然智力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15.德育
德育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因材施教
长善救失
导向性
疏导性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一连营长,双导三结合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
实践锻炼法
榜样示范法
品德评价法
淘宝的榜样在唯品会上说段子
16.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
选择性
整体性
恒常性
17.班级授课制
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
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18.班主任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认识
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正确实施奖惩,树立守纪风气
19.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制定访谈计划
拟定访谈提纲
进行正式访谈
整理访谈资料
20.冲突事件处理原则
教育性原则
可接受原则
有效性原则
冷处理原则
21.处理冲突事件,需要做到
沉着冷静面对
机智果断应对
公平民主处理
善于总结引导
22.班主任管理班级类型
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23.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发扬教学民主
公平对待学生
提高自身素质
善于与学生沟通
24.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性
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5.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题的范围
问题的内容
问题的数量
问题的文字表述
问题的排列顺序
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
26.我国学制的发展
1902,壬寅学制
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只颁布,未实行
1904,葵卯学制
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包含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由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大系统组成
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
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
壬子葵丑学制
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男女可以同校
1922,壬戌学制
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对我国影响时间最长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27.操作技能的形成
操作定向
操作的认知阶段
操作模仿
擦做整合
操作熟练
28.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
组织策略
归类,做关系图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了解和控制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资源利用策略
29.小学教科书的编排符合
教育学
心理学
美学
卫生学
30.注意的分类
有意注意
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活动的合理组织
个人已有的经验
个人的意志品质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无预先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先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31.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互访
家校通信
举办家长学校
建立家长委员会
召开家长会议
举办家长沙龙
32.教师专业知识维度
小学生发展知识
学科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
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教育教学设计
组织与实施
激励与评价
沟通与合作
反思与发展
33.学习动机
根据诱因
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外部学习动机
班级排名,老师表扬,家长奖励等
社会意义
高尚的学习动机
核心是利他主义
低级的学习动机
核心是利己主义
关系及起作用时间长短
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
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
指向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
自我提高内驱力
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
附属内驱力
指向的是他人的赞许或认可
34.知识学习的类型
上位学习
向上,新知识高于旧知识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向下,新知识属于旧知识
最后复习(知识与能力)
35.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理想的课程
专家提出的一个开设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领悟的课程
老师所领悟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即课堂经验
3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民主教育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3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