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土壤学分类
应急食品--土壤分类与调查,土壤分类学是研究和描述土壤及土壤之间的差别,探讨这种差别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土壤分类系统的学科。
编辑于2023-10-16 18:17:16土壤分类与调查
土壤分类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基本概念
土壤分类学是
研究和描述土壤及土壤之间的差别,探讨这种差别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土壤分类系统的学科。
土壤分类是
建立一个合符逻辑的多级系统,每一个级别中可包括一定数量的土壤类型,从中容易寻查各种土壤类型,将有共性的土壤划分为同一类,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土壤分类单元
指在所选用的作为土壤分类标准的土壤性质上相似的一组土壤个体,并且依据这些性质区别其它土壤个体。
单个土体
单个土体( Pedon )是土壤这个空间连续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即是一种能代表个体土壤最小体积的土壤,其延伸范围应大到足以研究任何土层的本质,人为假设其平面的形状近似六角形。单个土体的面积可从1m2到10m2不等,取决于土壤发生层次的变异程度。单个土体是由不同发生层组成的土体,在其范围内,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是连续的、均一的,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
土壤个体
是在自然景观中以其位置、大小、坡度、剖面形态、基本属性和具有一定其它相貌特征的三维实体,包括多于一个单个土体的原地土壤体积。它是由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具有统计相似性的单个土体构成的,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如土种或土系。在自然景观中相当于一个景观单位。
聚合土体
与土壤个体同义,它有许多单个土体组成。
要求
土壤分类工作的内容
1、类别的区分按土壤类型的特征(指标)区分土壤,这是土壤分类最基本的工作。
2、概括和归类对相似的土壤根据土壤主要特征(指标)进行比较、归纳,使在不同分类级上作为分类的指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即根据相似性归类。
3、分级编排根据土壤特性分级编排,构成了多级分类单元,从低级到高级单元土壤性质差别变大。
4、命名给一个具体土壤类别一个合适的名称。目前各国土壤的命名方法仍有很大的差别。
理论基础
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土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切土壤性状的获得,不同土壤性状的差别,都与土壤的形成演化有关,因此土壤分类应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但土壤分类必须根据土壤特性进行,不能根据成土条件的差别和推断的成土过程来分类。
土壤分类要贯彻统一性原则,把耕种土壤和自然土壤作为统一整体来考虑。
土壤分类·的依据
1、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依据。
土壤分类的要求
1、采用多级分类制。
2、分类单元有明确的定义。
3、区分土壤类型的标准是土壤属性。
4、土壤归类由低级至高级呈"宝塔"状。
5、每一土壤在该系统中有唯一位置。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分类原则
七级分类单元
从上至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
分类
土纲:土壤重大属性差异的归纳和概括.
亚纲:水热条件、岩性、盐碱.
土类:成土条件、过程和属性的综合.亚类(233):附加的成土过程
土属:母质的成因、岩性及区域水分差异.土种:厚度、黏粒或砾石含量等
亚种:耕层或表层性质,如耕性、质地等
命名方法
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为基本词根,加前辍构成亚纲,如湿热铁铝土;
土类和亚类成一段,以土类为基本词根,加前辍构成亚类,如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表潜黑土。
土属与土类、亚类连用,如氯化物滨海盐土。
土种与变种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如粘壤质厚层黄土性草甸黑土。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用来鉴定和命名土壤的主要依据。
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表层是指位于土体最上部的诊断层;
诊断表下层是由物质的淋溶、迁移、淀积或就地富集作用在土壤表层之下所形成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土层。
诊断特性
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它们不体现或表现为特定的土层,而是泛土层的或非土层的。
分类
详细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根据土壤性态概括程度的大小,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
依据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分类单元名称采用了拉丁文及希腊文词根拼缀法,实际上是一种连续命名法。它是以土纲名称的字根为基础,累加一系列形容词或副词,分别顺次构成了亚纲、土类、亚类、土族的名称。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该系统分类中共设立了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他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
分类原则
土纲
土壤主要形成过程产生的或影响主要形成过程的诊断层、诊断特性划分。
亚纲
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控制因素反映的性质划分。(水分、温度、岩性、土壤形成发生阶段)
土类:
主要形成过程的强度、次要形成过程或次要因素的表现性质。亚类:具有附加过程或母质残留的特征。
土族
土壤利用管理有关的理化性质的差异(颗粒大小、矿物组成、温度、酸碱性、污染特性及人为活动赋予的其他特性等)。
土系:
最低级别,建立在土壤实体上(土壤个体:土体构型相似)(土层特征、土层厚度、层位、层序等)。
系统分类和命名方法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的连续命名法(普通强育湿润富铁土),在此基础上加颗粒大小级别、矿物组成、土壤温度状况等,构成土族名称(黏质高岭普通强育湿润富铁土),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加地名或控制土层的优势质地)单独命名。
名称结构以土细名称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土细、性质术语,以分别构成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名称。
性质的术语尽量限制为2个汉字,这样土纲名称一般为3个汉字,亚纲为5个汉字,土类为7个汉字,亚类为9个汉字。
土壤调查及应用
土壤调查的内容
概念
土壤调查,就是调查各个土壤个体或土壤群体,了解它们的分布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利用现状、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它们发生、演变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迁等,是通过田间实地观察土壤剖面去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
它是在观察、记载土壤剖面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划分土壤类型,并将调查区内所分布的土壤类型变化,标志在地形图或航片、卫片上,经过归纳与综合制成土壤图。同时,土壤调查还在掌握了这些土壤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记载这些土壤的经营管理现状、论证其合理利用和改良问题。
根据目的可分为
一类是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的土壤调查;
另一类是为宏观上解决生产布局和为地区性解决生产问题而进行的土壤调查。
从其调查的对象来看,主要是为了了解土壤资源的现状,弄清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的生产性能和存在问题,搞清限制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合理地利用土壤和有效地改造土壤。
土壤调查的步骤
准备工作
包括调查人员的组织,地形图、遥感资源等有关材料的收集、调查工具的准备和工作计划的制订及路线踏查。
野外调查研究
调查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和性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调查土壤进行生产性评述;把调查结果绘制在地形图上。
资料整理汇总
包括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图件的拼接,分析结果的统计和图件的清绘和整饰;编写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的技术
1、土壤制图单元的确定(根据实际情况)
2、制图比例尺的选择(适当)
3、观察点的布置(代表性,根据地形复杂程度)
4、实验室分析(分析项目要有针对性)
5、土壤制图(野外草图一专业绘图)
6、土壤调查报告(地理、农业、过程方法、土壤
类型分布、土壤属性及改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