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概论
2021年,法学考试刑法第一章:犯罪概论。内容包括:刑法机能、刑法的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刑法论
刑法概说
刑法的机能(作用,用途)
法益保护机能
人权保障机能
规制机能
考点:无法查明
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一
部分实行全部负责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
刑法的渊源
刑法典
现行法
1997
刑法修正案;十个;不是立法解释,是立法
单行刑法
一个
1998,有关外汇
附属刑法
无
刑法的解释
解释的效力(主体)
立法解释
人大常委会
有效
只能做扩大解释,不能类推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学理解释
学术机构/学者个人
无效
解释的态度
主观×
客观√
解释的理由
文理解释
体系解释
同一用语含义相对化一词多义
不同用语的含义统一化一多词一义
恐吓,胁迫,威胁,敲诈
胁迫
强奸“胁迫”=抢劫+敲诈勒索“胁迫”
其他方法
强奸“其他方法”=抢劫+盗窃“其他方法”
同类解释规则
解决兜底条款
当然解释
论证无罪时:举重以眀轻;论证有罪时:举轻以明重
两事项必须是性质相同、程度不同的关系。
历史解释
目的解释
目的性限缩(解释理由);缩小解释(解释技巧)
解释的技巧
平义解释
扩大解释
类推解释
区分
是否明显超出国民预测可能性
解释结论是否明显超出词义射程范围
缩小解释
反对解释
补正解释
解释技巧与解释理由的关系
区别
解释技巧是结论制造者,解释理由是结论论证者,解释理由之间是并存关系,解释技巧之间是排斥关系
关系
解释技巧和理由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结论的可采纳性
解释技巧,理由被允许,不意味着结论被采纳
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思想基础
民主主义
定罪量刑处罚应由国民民主决定
自由主义:预测可能性原理
尊重人权主义,保障人权
保障信赖利益,预期稳定利益
基本内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
成文,公开
事前的罪刑法定
禁止溯及既往,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
严格的罪刑法定
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保障人权
确定的罪刑法定
明确性要求。——简单罪状不违反明确性要求
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刑法的谦抑性、补充性的要求,民法低位阶,刑法高位阶。
邢民不是择一关系,而是低位阶,高位阶关系。
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
人道主义
罪行相适应原则
刑罚尺度=法益侵害性+可谴责性+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
报应刑(责任刑):法益侵害性+可谴责性。——回应已然事实
预防刑(目的刑):
预防刑或目的刑预防未然事实——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
刑罚个别化理论。
刑法的效力
空间效力
中国境内犯罪
我国领域:(旗国主义:航空器、船舶,不包括国际列车)
属地管辖
时间:预备行为在国内,整个案件都要管。
空间
犯罪行为地
注意:教唆、帮助行为在国内,实行行为在国外。全案管辖。但如果在别国不算犯罪,则不算犯罪。
犯罪结果地
危险结果要求是现实具体的危险。
中国境外犯罪
属人管辖
中国人在国外犯罪
中国刑法认为是犯罪。
中国刑法认为是轻罪,可以不追究,但如果是军人或工作人员,必须追究。
当地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看是否侵犯我国家或公民的利益。类推适用保护管辖中双重犯罪原则。且不仅指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保护管辖
外国人在境外对中国人犯罪:双重犯罪原则——中国刑法认为是犯罪且重罪+当地刑法认为是犯罪
普遍管辖
国际犯罪
考点:电信诈骗
时间效力
原则:从旧兼从轻
禁止溯及既往,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
适用案件:未决犯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行为时法律
继续犯,连续犯:
如果新法旧法均认为是犯罪:整体适用新法
如果新法认为是犯罪,就只追究新法生效后的部分的犯罪
司法解释时间效力
行为时没有司法解释,审判时有了司法解释,按照司法解释处理
如果名为解释,实为立法,从旧兼从轻
行为时有司法解释,审判时有了新司法解释,适用从旧兼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