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问题的真正根源像个无解的谜,我们为什么非TA不可的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目的。有人也许会诧异,但事实上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和挫折都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
巴菲特说,学会演讲,是一项可以持续使用五六十年的资产。反之,要承受五六十年的损失。这本书给了方法,剩下的就是刻意练习。只要你愿意,就能成为侃侃而谈,又言之有物的演讲家。
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再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简介
作者:克里斯多夫.孟 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咨询师。
荐语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
亲密关系的本质
每段亲密关系的背后,我们的灵魂都指引我们去体验灵性上的满足。可以说,朝夕相处的亲密关系是高层级的“灵魂关系”的第一阶段。
人际关系的必经阶段及其原因
A. 月晕现象
吸引磁场: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寻求伴侣,是因为需要他的陪伴、照顾、了解、支持、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儿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类需求都是来自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本能。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
B. 幻灭阶段
1. 此阶段易出现的偏差行为
I. 引起注意
II. 权力争斗
III. 报复心理
IV. 自我放逐
2. 表达愤怒的三种方式
I. 攻击
II. 情绪抽离
III. 被动攻击
正确处理愤怒的方式:如果你能够直接面对你内心的当中最深层次的伤痛的话,无疑是解决亲密关系中的矛盾的最好的方法。
3. 有八个问题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有效的沟通
I. 我想要什么?
II.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
III. 我所要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IV. 我或伴侣的情绪,是否似曾相识?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V.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VI.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VII. 我能不能用爱回应这种感觉?
爱是能回应一切痛苦的。在亲密关系中,痛苦其实是一种转机,能让我们成长并摆脱目前所受的限制。爱意的产生,是由于灵魂在驱使我们去学习如何真心地爱自己和对方。
C. 内省阶段
1. 穿墙而过
难以捉摸的倦怠感、无聊、过度的幻象、······如无形的墙,感觉所有事情都不能让自己满足,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现状。
2. 受害者监牢
遇到问题时,有三种身份来看待它: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3. 受害者监牢里的陷阱
左右为难:要突破左右为难的困境,首先要选择真理,真理就是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其次是愿意接受两个选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都不选。在两难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成悲剧的主角,诚心去追随你的内心,一切都会峰回路转。
4. 牺牲心态的监牢
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的而感到愤恨
是为了摆脱不断牺牲的模式,你会放纵自己做出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
心力交瘁,你很想一走了之
要想为牺牲模式画上句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觉以及负起全责。只要你有意愿,真心的付出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5. 依附情节的监牢
想要破除依附情节,并不需要逃离自己的亲密关系,可以选择做真实的自己,能否面对即将到来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6. 走出受害者监牢的原则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你必须先突破自己的认知,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就是能够问出一个好问题,能够发现亲密关系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找到这问题,我们就更加接近自由。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就是一切的东西,只要你用爱来对待,用爱的方法来解决,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D. 启示阶段
1. 量子隧道
只要我们的医院是想了解无条件的爱,就有机会穿越“量子隧道”,从而立刻体验灵魂关系。
2. 相信爱
相信只要决心选择爱,就能度过所有难关。
3. 允许
灵魂关系的关键是允许。这并不是要你整天呆坐着无所事事,而是要尽人事听天命,让一切都顺其自认
结语
《亲密关系》教我们学会用爱酿造幸福秘方,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