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式管理行为第一篇
在职场中,搞不清楚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往往处处碰壁,该篇正式介绍中国人的思维,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迷茫的你。
编辑于2023-05-23 15:21:02 广东中国式管理行为
04
03
02
01
1. 部属最好自己反省,为什么上司不喜欢听取我的意见?是不是我平日所表达的意见,并无实质性帮助?或者表达的态度或方式有所偏差,以至于上司不愿意听取?只要自己充实、谨慎发言,必然会逐渐改变上司对自己的观感,因而越来越受到上司的尊重。 2. 上司不要责怪部属有意见不表示出来,却应该自我反省:是不是我平日的态度过分严厉,让他们觉得害怕?是不是我听不到几句便打断他们,不让他们讲下去?是不是我对他们不够尊重,使他们舍不得把意见说出来? 3. 双方都各自反省有无不当,上司就可以放心地让部属表示意见,因为他既不会平白浪费时间,也不致使上司难堪。不必再相信那些“中国主管爱用乖乖牌,部属能听话就好”的传言,事实上主管所重视的,是那些“有所听有所不听”地合理接受指示的部属。部属不应该存心听话或不听话,而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最好站在有所不听的立场来有所听。唯有如此,才能够听得恰到好处,成为最受主管敬重的“时中”(时时刻刻合理反应)的部属。
要则
适当的沉默是给上级面子
合理的表达是对自己的保护
开会有相反的意见,并不马上表现出来
发表意见注意口气婉转
员工和上级意见不一致
下属聆听上级的注意
第一,注意聆听上司的指示,边听边思考,最好能够在听话完毕以后,便马上判断是否合法、合理,是否有困难。
第二,如果上司的指示合理合法,当然要听话,这时要明显地回应很好,有问题则可以提出来请示。
第三,万一上司的指示不合理、不合法,当然不要听话。不过,最好不要马上表示自己的观点,亦即当场提出异议,让上司没有面子。应该表现出一直在思考的样子,不搭腔、保持沉默。
听话的下属 有三个条件
第一,有意见不可以当着旁人的面说出来,以免主管难堪。
第二,没有意见也要再仔细想想,怎么才能够做得更好,而不是如同奴才那样,样样没有意见,做得不理想也不知道自己调整。
第三,嘴上说好,心里头却能够提醒自己,要用心做好,把成果做出来,否则就要把困难提出来,再和上司商量。
04尊重而不盲从
1. 将心比心是圆通的先决条件,多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他人的圆通,比较容易吸取他人的经验,而能迅速成长。常以厌恶的心情,来批评他人的圆滑,结果便只有生气的份儿,而失去学习他人宝贵经验的机会。 2. 圆通绝非圆滑。圆滑的人,大家都厌恨,也等于断了自己的前程。圆通的境界虽然很难达到,但却是不可轻易放弃的。具有圆通的本事,还得不因为怕别人看不懂而放弃圆通。 3. 不要完全排斥或放弃推、拖、拉,以免误将圆通当作圆滑。也不能够凡事都推、拖、拉,以免一不小心,就形成令人厌恶的圆滑。利用推、拖、拉的短暂时间充分考虑,怎么才合理,才可以达到圆通的境界。
要则
圆滑和圆通,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一模一样,都是推、拖、拉,但是动机并不相同。凡是希望借着推、拖、拉来解决问题,同时减少阻力的,称为“圆通”。那些存心不良,只想用推、拖、拉来推卸责任或者拖延时间,根本不想解决问题的,即为“圆滑”。两者的结果也不一样:推、拖、拉的结果是把问题解决掉,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称为“圆通”;推、拖、拉的结果是并没有解决问题,简直于事无补,当然是“圆滑”。
圆滑
圆通
两者说明
圆通
面对现实
负起责任
不伤害面子
“面对现实”和“负起责任”可以用“理智”和“科学”来处理;“不伤害面子”却需要以“感性”和“艺术”来实现。“圆通”既非纯科学,也不是纯艺术,它是科学加艺术,理智加感性,所以比较难以做到。
圆滑
“滑头”的感觉
中国人最讨厌圆滑
常言说得好:“看他一副滑头滑脑的样子,做事一定不牢靠。”
03圆通绝非圆滑
3. 看不开的人,十分苦恼。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哪里受得了?看破的人往往流于“不争”,群体就不会进步。看开而不看破,乃是“不争之争”的最佳原则。
2. 看开不是看破,看破一切,就察觉所有一切都是假的。明知是假的,在未破之前,仍然是真的,叫作“看开”。
1. 一个人不可以看破,一旦看破了便无所争,失去竞争的原动力。在世俗的社会上,看破显得过分消极。一个人不可以看不开,否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算成功,后面的路也走不远。因为不可能没有挫折,一旦遇到挫折,依然通不过。
要则
重要的是决定
锅盖得再紧密,终究要掀开
老板决定之后,对新任主管要激励一番,让他好好表现。对落选者安慰的话,当然一则要找出理由,再则要给他希望,所以说来说去,离不开“原本要升你的”,“以后还有机会”。 这些话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主要的功能,只在测试哪些人看得开,而哪些人看不开,如此而已!
弱势主管
能力不够
晋升不易
在背景不够强的环境中,才能够真正磨炼自己,使自己更加机警稳健,就算必须竞争才有升迁的机会,也是成败操之在我,总是值得自豪的。
强势主管
要求严格
一丝不苟
追随这样的主管,升得快死得也快。升不上去又让他有不好的印象,那就更加倒霉。
02看开而非看破
3. 和谐不能够存心讨好,也不能掉入和稀泥的陷阱,必须用心体会,仔细调整,以求合理。
2. 和谐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猜忌和怀疑,经常保持和谐,对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1. 听见“随便”,马上提醒自己要保持高度警觉,千万不能够太随便,以免引起对方的不满,反过来害了自己。
要则
知识很重要
但是知识之外,人际技巧也很重要,如何既和谐又能够圆满解决问题,便是在知识之外,还需要一些艺术气氛。
不以“讨好”的方式,不抱“讨好”的心情,却能够得到他人的欢迎,在他人心目中建立自己牢固的位置,这才是我们人际关系的精髓所在。
喜欢讨好人
喜欢被讨好
和谐绝非讨好
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对中国人来说,讨好他总是没有错的。这种存心讨好的心理,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第一,中国人很不容易讨好,常听说“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吃,他还会嫌咸”,可见一斑。
第二,中国人警觉性很高,十分提防人家讨好他,老是觉得“他不可能无缘无故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在动什么脑筋”。 还有,中国人一旦发现人家存心讨好他,不是谢绝、不领情,便是吃定他,丝毫没有情分
01和谐绝非讨好
一、 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