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护理学相关理论(上)
这是一篇关于护理学相关理论(上)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7 09:54:09护理学相关理论(上)
系统论
概念
概念与分类
概念
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意义
系统是由一些要素(次系统)所组成,这些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但这些要素集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后,它又具有各孤立要素所不具备的整体功能
分类
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
自然系统
是自然形成、客观存在的系统
人为系统
人为系统是为某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
开放系统
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闭合系统
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按组成系统的内容和要素的性质分类
实体系统
概念系统
按系统的运动状态分类
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系统论的概念
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主要解释了事物整体及其组成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次系统与超系统的学说,指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系统本身具有整体功能,且几个系统可联合成更大系统,系统是按复杂程度的层次排列组织的
较简单、低层次的系统称为次系统
较复杂、高层次的系统称为超系统
一个系统是次系统还是超系统是相对而言的
系统的基本属性
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相关性
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功能或作用的变化,都要引起其他各要素乃至于整体系统功能或作用的相应变化
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运动、发展与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映
目的性
任何系统都有自身特定的目的。系统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和稳定,求得生存与发展
层次性
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系统的层次间存在着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高层次支配着低层次,起着主导作用。低层次从属于高层次,它往往是系统的基础结构
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促进整体护理思想的形成
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护理程序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含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
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框架
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
正常与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有层次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环境中的人及事物变化的综合察觉与认识,是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潜意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深层的心理活动部分,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自我
是大脑中作用于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功能是在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控制发生对抗时进行平衡。自我考虑现实,遵循唯实原则。
超我
为维持社会准则的一种特殊结构,属良心和道德范畴。其发展源自于与环境的互动,特别是权威形象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口欲期
1岁以前,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
肛门期
1~~3岁,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
性蕾期
3~6岁,原欲集中在生殖器
潜伏期
6岁至青春期,此期孩子把性和攻击的冲动埋在潜意识中,而将精力集中在智力和身体潜伏期活动上
生殖期
青春期开始后原欲又重新回到生殖器
弗洛伊德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口欲期
0~1岁,喂养可为婴儿带来快乐、舒适和安全感。因此喂养应及时且方法得当
肛门期
1~3岁,对大便的控制和最终排泄可为小孩带来快感和一种控制感。因此在对小孩大小便训练时,应留给他愉快的经历,并适当鼓励,以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性蕾期
3~6岁,孩子对异性父母的认识有助于日后建立起自己正确的道德观与良好的两性关系,因此应鼓励他对性别的认同
潜伏期
6~12岁,鼓励孩子追求知识,认真学习与积极锻炼
生殖期
13岁以后,鼓励自立、自强和自己作决定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婴儿期(口感期)
年龄
出生~18个月
危机
相信-不相信
正性解决指标
学会相信别人
负性解决指标
不信任、退缩或疏远别人
幼儿期(肛-肌期)
年龄
18个月~3岁
危机
自主—羞愧
正性解决指标
学会自控而不失自尊,能与人共处
负性解决指标
时常出现过度自我约束或依从别人的行为
学龄前期(生殖运动期)
年龄
3~5岁
危机
主动—内疚
正性解决指标
敢于有目的地去影响和改变环境,并能评价自己的行为
负性解决指标
缺乏自信,态度消极,怕出错,过于限制自己的活动
学龄期(潜在期)
年龄
6~12岁
危机
勤奋—自卑
正性解决指标
求得创造与自我发展,并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负性解决指标
对自己失望,并从学校的学习及同学的交往中退缩下来
青春期
年龄
12~18岁
危机
自我认同—角色絮乱
正性解决指标
有自我认同感及发展自身潜能的计划
负性解决指标
角色模糊不清,难以进入角色要求
青年期
年龄
18~25岁
危机
亲密—孤独
正性解决指标
与异性建立起亲密关系,对工作与家庭尽职尽责
负性解决指标
缺乏人际交往,逃避工作或家庭中的责任
成年期
年龄
25~65岁
危机
繁殖—停滞
正性解决指标
富有创造性,生活充实,关心他人
负性解决指标
纵容自己,自私,缺乏责任心与兴趣
老年期
年龄
65岁以上
危机
完善—失望
正性解决指标
感到一生值得,能乐观对待死亡
负性解决指标
失望感,鄙视他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感觉运动期
0~2岁,此期思维的特点是婴幼儿通过其身体的动作与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前运思期
2~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发展到了使用符号的水平,即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但思维尚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事物时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持久和分类
具体运思期
7~11岁,此期儿童摆脱了自我为中心,能同时考虑问题的两个方面或更多方面,如能接受物体数目、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的改变。想法较具体,开始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形式运思期
12岁以后,此期青年人思维迅速发展,进入纯粹抽象和假设的领域。他们能单独在心中整理自己的思想,并能按所有的可能性作推测和判断
被护理工作者广泛用在儿童的教育及与儿童的沟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