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
阻抗的本质: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
阻抗通常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否认
积极识别阻抗的表现形式,加以有效地克服,可增加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心理沟通并促其对特定的思想、行为方式的领悟
阻抗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
阻抗的四类表现形式
讲话程度的阻抗
沉默(最突出):求助者拒绝回答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或有长时间的停顿,它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的最主动的抵抗,常需要咨询师通过耐心解说和真诚的态度才能消除
寡语:通常是以短语、简单句以及口头禅(如嗯、噢、啊)等形式表现
赘言(回避现实):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滔滔不绝地讲与咨询无关的话
讲话内容的阻抗
理论交谈:求助者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上的术语与咨询师交谈
谈论小事(最轻微难发现):求助者对会谈中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论不止
假提问题:求助者通过向咨询师提出表面上适宜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加深某种印象
讲话方式的阻抗
心理外归因:求助者将其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
健忘:在谈论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议题时所表现出的遗忘现象
控制话题:在会谈中,一味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
最终暴露: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事件
咨询关系的阻抗
违约(迟到是反映阻抗的可靠指标)
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包括不按时间前来咨询,或借故迟到早退,不认真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不付或延付咨询费等
诱惑咨询师指求助者通过引起咨询师注意其言行、装扮等来影响心理咨询的进程,并加强自己在心理咨询中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请客送礼也可以表示求助者的某种自我防御需要及其控制心理咨询关系的欲望
阻抗产生的原因【卡瓦纳】
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定义:失调的行为最初是偶然发生的,因其使某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加,以至于固定下来
处理阻抗现象
正确诊断与分析
尽早把握深层问题,对求助者的人格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取得对方的信任,排除阻抗
诚恳帮助的态度
告诉对方阻抗的存在→ 争取对方一致看法并确认→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 解释阻抗
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应对阻抗的主要目的:解释阻抗,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最终突破阻抗,使咨询取得进展
【应对阻抗的要点】突破阻抗的关键是: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使之能与咨询师一同寻找阻抗的来源,认识阻抗产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