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心理学第七版,姚树桥,杨艳杰主编。
编辑于2021-01-26 00:27:37主要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理论
弗洛伊德
内容
潜意识理论: 意识 ,前意识(在某些情况可意识到) ,潜意识(原始冲动或本能)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本能),自我(现实化的本能),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0~1口唇期 ,2~3肛门期 ,4~6性器期 ,6~13潜伏期 ,两性期
焦虑及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冲突就可能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压抑(最基本),否认(最简单),退行,投射,反向形成,置换,合理化,认同,理智化,升华(最积极)
释梦理论
释梦功能: 窥见潜意识的欲望和冲突
人的精神活动有规律,释梦遵循因果规律
梦是愿望的达成或满足(隐梦,显梦)
梦的功能: 满足欲望,守护睡眠
理论不足处: ①释梦理论以精神病人的梦为原型建立,用于解释一般人的梦有缺点。②总将潜意识欲望解释为性欲冲动,将梦的内容模式化,忽略了梦的多元性的形成背景。
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
安娜·弗洛伊德等——自我心理学
新精神分析——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自我不依赖本我,童年经验和家庭环境对人格发展和精神病病因学很重要
克莱因,科恩伯格——客体关系论——母亲与婴儿亲密关系对心理健康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行为学习理论
理论内容
行为: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人类行为: 行为是人们所说所做 ,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人类本性: 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或有机体,人是环境产物,行为是有规律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新行为主义: 行为是人内在和外在的各种运动,发展是以奖励,惩罚和模仿为基础的学习
经典的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单位:无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初级条件反射—(另一中性刺激)→次级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因素: ①刺激越强,效果越强,②条件刺激(CS)先于或同时与非条件刺激(UCS)发生,③实验中CS与UCS同时展示,④CS与UCS配合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增强,⑤主体曾在没有UCS情况下受某种刺激,当这个刺激与UCS共同作用,就不太可能成为条件刺激。
人类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且行为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行为正性强化,行为负性强化(行为的后果影响行为的增多和减少)
行为强化因素: 刺激与行为的直接性,刺激与行为的一致性,已形成事件,结果的特征
社会学习理论
人类行为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获得(否定条件反射作用)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保持→运用再现→动机确立
认知理论
理论内容
认知
信息为人接受后经历的加工过程,个体对社会个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认知的基本过程: 接受和评价刺激→做决策,产生应对行为→预测和评估后果
认知的影响: ①个体赋予事物不同的意义与解释,产生不同感情体验和行为反应,②自幼形成的认知模式影响人的信息加工,决定人对事物的评价,推理和解决问题过程,③改变人的认知模式能改变态度和行为,解决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
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外部刺激不直接引起个体反应,需要认知因素参与
基本原理: ①认知影响行为 ,②重建认知(关键), ③着眼非功能性认知问题,改变对事物看法和态度→改善心理问题 , ④改变病人的现实评价(技术)
认知行为理论
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ABC情绪理论框架”,人不为事情困扰,而是为对事的看法困扰
格拉瑟现实治疗理论——以问题为中心,依赖人的理智和逻辑能力,强调当事人的责任,力量,优点和潜能,以现实合理途径解决问题
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心理问题是对现实误解的结果 ;个体感情和行为很大程度由认识外界的方式方法决定 ;心理障碍是通过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下形成 ;错误思想常以“自动思维”形式出现。
临床应用: 心理障碍治疗 ;各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现代认知理论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其中正念疗法的发展最迅猛
正念疗法: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辨证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需要(否认性本能)
需要层次: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基本需要,人和动物,外界获取
成长性需要,仅人,内心渴求
需要受挫导致无意义感和空虚感
马斯洛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观
精神疾病是病人没有能力认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能力达到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取得效果的条件: ①病人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②病人自我认识的改善 ,③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每个人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存在于以自己为中心的不断改变的体验世界中。人生来诚实善良可信,“恶”的特性源于防御社会。
自我与实现倾向
实现倾向(核心假设): 人倾向于朝完美,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
自我与自我实现
自我——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印象,理想自我——有个体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品质
成熟健康的人自我概念与真实情况符合,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接近或符合。
人与其自我概念一致,实现倾向与自我实现倾向几乎相同。反之。
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对体验的估量,该体验能否满足实现倾向的评价过程
价值条件: 婴儿早期发展中,对来自他人的关爱,接纳与积极评价的需要(积极关注的需要)。想得到积极关注,感到自己有价值,必须安他人期待行事(价值条件)
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
人处于实现自我概念的过程,心理失调与无效的自我概念有关
潜知觉——本体体验与自我概念的防御性中介过程
无效的自我概念很难改变,其包含许多价值条件作用(外部教化)。人们相信与消极的自我概念一致的评价,忽略内脏感觉,疏离自我。在主观上想改变时激发焦虑(自我概念与体验不一致),产生恶性循环。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 创造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设身处地地理解的氛围和条件 → 来访者自由表达自己,了解自身 → 来访者发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倾向→来访者整体改变
现代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马斯洛,萨蒂奇),积极心理学
心理生物学理论
理论内容
坎农——情绪的丘脑假说——情绪控制中枢在丘脑,应急反应。
塞里——应激学说
赫斯——情绪中枢假说——自主功能的中心在延髓,间脑,下丘脑
沃尔夫——心身相关——心里变量与生物变量相关
罗布卡,韦尼克,斯佩里,鲁利亚——脑功能定位——人用左大脑半球说话,心理活动定位于脑皮层,左右脑功能分立,大脑三个基本功能联合区学说
心里生物学理论的进展
遗传学研究
神经内分泌研究(HPT,HPA,HPG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中枢神经递质研究
神经免疫学研究(心理因素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脑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