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的逻辑》 读书笔记
知乎思维方法与学习策略类问题80万次收藏,全网文章浏览量过2000万人次。
编辑于2021-01-26 22:29:03《学习的逻辑》 叶修
第一章 迷雾—为什么很多学习方法不管用
地狱模式的困局一一中国学生需要更深刻的学习策略—传统方法比如设定人生梦想、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状态、规范学习习惯、改变家长教育模式等方法不仅实施起来有难度,而且很难在高强度的"地狱模式“高考选拔中发挥作用。
成功者的局限一一名师和学霸的方法,一定有用吗
所谓高考成功者的经验(北大清华选手)也很难具有实用性,其中大部分是老生常谈或天才之论。
基于"立场正确“的原因,很多经验之谈要说"非常正确“的无用之论。
争议观点中的经验局限一一他们的观点不同,我该听谁的?
深度学习的策略一一中国中学生需要怎样的方法?
第二章 学习中心论—高效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心法
谁在掌管我们的学习——看清楚,谁在围着谁转——现阶段,基于成本考量和对学生自制能力的考虑,学习过程基本是老师和学生围着学校转,而非学校和老师围着学生转。
我是学习的中心一一高效学习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管理的能力和习惯,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中学生学习的三种自主权一一一为自己争取高效学习的空间。
三种自主权:时间自主权、作业自主权、听课自主权。
对于重点中学学生来说,听课自主权尽量不要争取,课堂上(特别是)主科课堂,尽量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保证基础内容的掌握到位。其实这部分内容可以自己默默做,不用非得跟老师讲出来。对于老师来说,尊重学生的听课自主权,关键在于两个自信:对自己讲课能力的自信,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自信。
向老师争取自主权:充分尊重老师的权威;需要让老师明白,你并不是在偷懒,而是真的在学习;需要让老师了解,你的自主学习是有合理的规划和时间安排的。
第三章 学习的哲学—这是所有学习策略的核心原理
学习者的表象——大家都在学习,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高强度用脑一一用这个原理指导一切学习行为。
高强度用脑的表现:单位时间里产生了大量的有效思维,思维运转高度活跃;需要高度专注的注意力;常常伴随一定的吃力感和痛苦感。
个人体会的附注:读书过程中,写批注即是高强度用脑的典型行为。毛泽东即是个中高手,常常需要间歇时吃东西(特别是糖类等甜点)保持体能。
为什么你的学习能力很弱?一一如何迈过学习能力成长的关键门槛?——高强度用脑不完全等于"用心学“和"学习态度端正“
符合高强度用脑原则的流行理论一一一刻意练习、学习金字塔理论与元认知策略。
第四章 结构化思维—让你逻辑清晰、思维有序的技巧
我们的大脑需要结构一一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从框架到细节的思维方式。他要求思考者不先入为主,不会过快地陷入细节,而要经常留意事物的整体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去拓展细节。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一一一抓住两大核心要素,轻松掌握结构化思维。
分类和层级,结构化思维的核心。
分类时尽量保证不重不漏;层级表明了事物的纵向深度,保证层次的逻辑和合理性。
阅读,知识整理,笔记与错题本一一一结构化思维的通用方式。
结构化思维用于阅读,关注教材的目录和章节大小标题。
结构化思维用于知识整理:先对课本已有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整理,作出分类和层级;观察补充的知识点,思考这些补充属于课本基础知识中的哪一类的下
级或平级;按照其结构化定位,在笔记本的相应位置进行知识补充。
结构化思维用于记笔记:初期不熟悉时需要二次整理;后期熟悉后几乎可以一次瞬间达成结构化改编。
结构化思维用于错题本:错题本按照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去整理,同一章节、同一类型的错题集中在一起;使用活页本整理错题。
结构化思维的误区,局限与升级——为什么有时候思维导图没有用?
作者得出的统计结果:国内通用的思维导图使用方式,对于越是高难度、需要深度思考的学科,有效性就越低。
在数学、物理等学科里,对中国的中学生来说,最实用的并不是常见的知识点结构化,而是特殊的解题思路结构化。例如,"将柯西不等式章节的解题思路做结构化整理“。
第五章 流程思维—普通人如何炼成学霸
秘籍型思维的误区一一一对于学霸你是否存在误解。——秘籍型思维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它的本质是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代替复杂的成功规律。
全流程优化一一在平凡中创造奇迹的方法。——极简学习模型中,学习流程大概可以分为预习一听课一练习一复习四步。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优化,即可产生"复利“般的效果。
预习的策略一一在战斗开始之前得胜利。
预习不是单纯的阅读、熟悉教材,而是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结构化。
判定是否需要预习的标准:老师的讲课风格,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课程难度和即时反应能力。
预习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本,寻找和标记重点概念、公式和原理,尝试理解重点概念、公式和原理;记录自己的疑问,形成预习提问表。
听课的策略一一皇下高效学习的中枢环节。
课前准备:课间到走廊或操场进行简单活动,放松身体和精神;整理课桌(课桌是重要的微观学习环境)准备好下节课的重要用具
正式听课:保持专注的注意力;优先理解,其次记忆;课堂笔记速度要快,可以只写关键词,并在课尾和课后的三分钟整理笔记。课尾时间要整理的内容:盘点本堂课的重难点和相关题目,核对自己的预习提问表;回忆和补全笔记;做练习或记忆本堂课的知识点。
课堂提问的良好模式:不要笼统问"这道题我没听懂“,而要问"这道题的哪个环节我没听懂“;对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可以提问"怎么会想到要从这个思路着手呢“;对于好像听懂了但又不能完全确定的问题,可以问"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练习的策略一一把握考试得分的灵魂。
排序策略:先巩固简单题,再练习难题。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推理步骤长短、背景信息多少和知识点的多寡进行整理。
单一重复策略:对基础题和中等题反复练习以达到特别熟练近乎本能反应的地步,再解决难题。该策略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特别适用。
知识定位策略:看到题目的命题意图和考查知识点,并将同一知识点的典型问题进行反复练习。该策略对于政治、历史等学科特别适用。
结构化练习法:进行练习的时候,尽量以分类的方式集中训练。针对同一知识点或者同一类型题目最好集中练习,练熟了以后再去练其他题型。
分层处理:复习的最后阶段,大量看题少量做题,以达到快速训练查缺补漏的作用。但该方法需要学生对知识点和解题模式的认知极为清晰,对于关键点,关键步骤彻底掌握,要超越那种所谓模糊的"题感“。
复习的策略一一高效学习,不是临时抱佛脚。——数学、物理的复习以总结和整理题型为主;政治、历史的复习以总结整理知识点为主。英语、语文的复习以日常积累保持手感为主。
第六章 信息循环一一发掘漏洞并完美修补的方法
做事的两种逻辑一一一为了效率,我们该跟知识点死磕吗?——互联网企业产品的"快速迭代“策略可以应用于中学生学习方法中。
中学生的信息循环一一一切成绩提高的基础。
测试(考试)是信息循环的中心环节。
对待考试要有新认知。认识到考试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学习完了再去考试。摒弃对考试带来的评价性功能(如来自父母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和自我评价),更多关注考试的测试性功能。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由学校组织的考试所构成的信息循环次数太少,密度太低。自行做模拟试卷也可以是起到测试功能的重要环节。
费曼技巧的两种形态一一一更高密度的信息循环。——模拟讲题或者真实讲题。遇到讲不通的地方就标记下来并重新学习。这也是增加信息循环次数的有效方式。
第七章 记忆策略一一从记忆的原则到执行方法
记忆的最强原则一一适用于一切记忆内容的超级策略。
提取策略是一种实用性很广,掌握很便捷的策略。
"陌生提取“比"熟悉提取“更能带来记忆的增长:举例,语文文言文朗读过三遍以后就尝试着回忆或者默写,以逼迫自己进行陌生提取。
初次背诵时采取提取策略往往效果不惜;复习时可以先进行提取策略,再看书检验提取成果。
进行提取策略时,一方面要保证基本的饮食、睡眠和锻炼;另一方面要保证不被训练初期的困难吓倒,要主动适应训练强度。
分散记忆一一轻松提高记忆效率的小窍门
分散记忆的效果显著好于集中记忆。
越是零散的、逻辑的内容,越适用于分散记忆。
分散记忆的时段长度,按照逻辑性和篇幅等因素考虑,可以从一两分钟到半小时左右不等。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真的有用吗?——巧用记忆曲线的方法。
记忆曲线的第一特性:这是一条先快速下坠、后逐渐平缓的曲线。对应策略:最好的复习方式是平时多复习,而不是积攒到期中、期末再集中复习。
记忆曲线的第二特性:每复习一次,再次遗忘的速度就会比之前慢一点。对应策略:对于中等难度的内容,一般当天复习一次,第二天复习一次,一周内
复习一次,期中和期末各复习一次;对于比较难以记忆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两次复习,最好加在前两周内,因为早期复习效果好于后期。
记忆曲线的第三特性:不同性质的内容,遗忘速度不一样。越有逻辑性的内容,遗忘速度越慢。对应策略:能理解的内容,一定要先里解再记忆,这样效率更高
第八章 时间策略一一如何调配时间,能取得效率的最优解
脉冲策略的奇效一一一如何使用时间能够突破学习的瓶颈。
脉冲策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某一个学科或某个学科中的某个章节、版块,争取短时间内的集中突破。
短期脉冲:一周左右时间,突破版块或题型
中期脉冲:一个月左右时间,突破重难章节
长期脉冲:一个月以上时间(寒暑假更实用),突破重难学科
比较稳妥的安排:保证各个学科的课上时间认真听讲,利用课间和白天的零散自习课时间完成适当的基础性作业(并非要求完成所有作业)空出2一3小时的自由学习时间集中投入到某一门学科当中。
技巧性学科适用于脉冲策略;积累性学科不适用于脉冲策略。技巧性问题适用于脉冲策略;积累背诵性问题不适用于脉冲策略。
宏观时间策略一一中学6年的最佳学习节奏。
初中略过
高中阶段
高一全力拿下数学和物理的基础性问题,万万不能留隐患到高二高三。高一语文作文应该开始练习文体和审题训练。
高二开始均衡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时间,同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时间调整。
高三一,二轮复习期间使用中期脉冲策略解决重大问题,三轮复习时以刷题保持手感为主。
微观时间策略一一一天内时间的调配方法。
不提倡熬夜学习。午休加晚上睡眠时间加起来应该保障八小时
当天学过的内容最好有一到两次快速复习,第二天课前再加一次快速复习。
晚自习结束后到睡觉之前最好的学习内容是快速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点。
保证每天的锻炼时间。
第九章 信息源管理一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信息源
如果老师讲课不适合自己怎么办?——中学生的4种信息源
老师是重要的信息源;好老师(对学科知识理解深刻,表达能力强,懂得学习策略,懂得学生心理)往往很难得
学生的四种信息源,按重要程度排列:学校老师、教辅书、社会师资和网课、周围同学
教辅书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一一从平凡的教辅书里挖掘出宝藏。
教辅书应该进行"过量配置“,而不是卡在"刚好够用”的状态
人是学习的中心。人对教辅书只有权力,没有义务。没有必要做完每一本教辅书,只挑选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就行了。
找到内容、难度适合的教辅书,组合式使用。
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一一如何让更多人来帮助自己?
主动选择积极主动、奋发进取的朋友
远离那些拉着你一起堕落的人
自己也要变得积极主动,成为环境的构建者,而不是纯粹的享用者。
第十章 精力管理一一建设高效的学习后勤部
苦学者的误区——为什么学霸往往睡得很早?
衡水中学并不提倡"苦学“,事实上,衡水中学的学生每天都严格遵循时间表,规律充足睡眠
充足睡眠的学霸逻辑:因为充足睡眠,所以精力旺盛,大脑清醒;所以专注力强,听课效率高;所以思考速度变得更快;所以不需要学得很晚很累;所以可以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形成良性循环。
脑科学的研究证明: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清醒时,也发生在睡眠以后。进入深度睡眠后,大脑会自发对白天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整合巩固。就好像白天学习的过程是在用水泥砌墙盖楼房,夜晚睡眠的过程是在等待水泥彻底干透,等墙面稳固;熬夜就相当于把还未干透的水泥去掉,把白天建好的楼房拆掉
熬夜学习除了带来情绪上的自我感动,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学习效果。充足睡眠本身就是一种高效学习策略。
运动对学习有帮助吗?——运动改善大脑的4个维度。
运动能提升专注能力
运动能促进大脑学习时的活跃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运动能够显著改善成瘾行为,特别是高强度运动
运动能够显著改善情绪,特别是对压抑、焦虑、愤怒、自卑等常见的负面情绪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构建适合中学生的运动体系一一一以最具性价比的方式提升精力。
以慢跑作为室外核心运动方式
以跳绳、深蹲、平板支撑作为室内核心运动方式。深蹲运动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脾胃类问题发病。平板支撑可以有效改善驼背等肩背问题。
以各类拉伸运动和头肩部活动作为课件锻炼方式
以兴趣爱好类运动作为灵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