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表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所必须具备的依据。在审计活动结束时,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依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发表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
编辑于2021-01-31 23:17:50CPA考试审计第七章:风险评估的思维导图。分支内容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表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所必须具备的依据。在审计活动结束时,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依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发表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
2021CPA税法考试第一章税法总论、国际税收关系等。下图一共7个小节,分别为:税法概念、税法原则、税法要素、税收立法与我国税法体系、税收执法、税收权利与义务、国际税收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考试审计第七章:风险评估的思维导图。分支内容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表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所必须具备的依据。在审计活动结束时,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依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发表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
2021CPA税法考试第一章税法总论、国际税收关系等。下图一共7个小节,分别为:税法概念、税法原则、税法要素、税收立法与我国税法体系、税收执法、税收权利与义务、国际税收关系。
第三章 审计证据
8分,几乎必考简答题,考核函证
考点精讲
审计证据
性质
充分性(数量)
适当性(质量)
相关性
可靠性
程序
七大程序
函证
简答
分析
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性质
审计证据的含义
会计信息:记账凭证等
其他信息:被审计单位的会议纪要、分析师的报告、询证函回函等
两类缺一不可
审计证据的性质
必考点
1.充分性
(1)含义
数量,与CPA的样本量有关
(2)影响因素
①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②审计证据的质量
质量越高,数量越少
质量有缺陷,提高数量不能弥补
坑
质量有缺陷,提高数量能弥补质量
充分性影响适当性
适当性影响充分性
2.适当性
(1)含义
质量,只有 相关 且 可靠 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相关:逻辑联系
可靠:值得信赖
坑
相关的审计证据是高质量的审计证据
可靠的审计证据是高质量的审计证据
(2)相关性
含义
影响因素
①测试方向
逆查:账→证
测试高估
存在或发生认定
顺查:证→账
测试低估
完整性认定
坑
“从……中选取……,追查至……”,描述检查方向,关注测试方向是否正确
②审计程序
不同来源或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个认定相关
特定的程序可能只与某些认定相关,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与某一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不能代替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常考:函证/监盘 答题: ……主要针对……认定,与……认定无关; ……不能代替……认定相关的证据
(3)可靠性
含义
可信程度
其他
亲自获取>单位提供
外部(独立)>内部
内控有效>内控无效
直接>间接、推论
文件电子/纸质>口头
原件>传真/复印
多部门流转>单部门
坑
纸质>电子
传真>复印
可靠性的高低是相对而言的
CPA从外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可靠的
CPA从外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有可能是不可靠的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考虑文件记录可靠性
不涉及鉴定真伪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评价此类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背!
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相互印证……;不同来源/性质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4.获取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可以考虑取证成本与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取证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审计程序。
第二节 审计程序
检查
对象
记录和文件
实物
可靠性
取决于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坑 限于内部证据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收集信息
控制测试
规章制度是否有效?
实质性程序
找重大错报(“挑错”)
观察
对象
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盘点)或实施的程序(专家)
可靠性
仅限于观察时点
被观察人员的行为可能受到被观察的影响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询问
方式
书面或口头
对答复进行评价
对象
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供应商等)知情人员获取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可靠性
询问可能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必要时获取书面声明
背!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函证
对象
第三方(被询证人)获取书面答复
内容
账户余额/协议和交易条款
运用程序
实质性程序
重新计算
内容
以手工或电子方式,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运用环节
实质性程序
重新执行
内容
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运用环节
控制测试
分析程序
对象
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坑
分析程序……财务数据之间
内容
评价和调查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
实质性程序
考点
运用环节
第三节 函证
函证决策(客观)
应当考虑
(1)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2)函证程序针对的认定
(3)事实除函证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
可以考虑
(1)被询证者对函证事项的了解
(2)预期被询证者回复询证函的能力或意愿
(3)预期被询证者的客观性
函证的内容(简答)
1.对象
(1)银行函证
①必要性
CPA应当对银行存款、借款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
②特别考虑
包括零余额账户和本期内注销的账户
③豁免
不重要 且 风险很低
坑
且
或
社保/税款 +不重要且风险低
(2)应收账款
①必要性
CPA应当对……实施函证程序
②豁免
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 对财务报表不重要
或函证很可能无效
不重要 或 很可能无效
③替代程序
如函证很可能无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④记录
不对……函证,应在审计底稿中说明理由
(3)其他函证
往来款项: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
涉及第三方的其他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相关事项:或有事项、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2.范围
金额较大、账龄较长、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重大关联方交易等
3.时间
询证函的设计
1.总体要求:根据特定审计目标设计审计函
填列
空白
2.考虑因素
(1)函证的方式
(2)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
(3)拟函证信息的性质
(4)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
(5)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3.函证的方式
(1)积极式
要求
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
未回函原因
①被询证者不存在
②未收到
③没有理会
(2)消极式
要求
仅在不同意时回函
未回函原因
①被询证者不存在
②未收到
③没理会
④同意函证所列信息
适用条件(同时满足)
①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②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③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④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函证的实施
1.管理层要求不试试函证的处理
分析原因:eg.管理层是否诚信
(1)合理
替代程序
(2)不合理
审计范围受限
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函证发出前的控制
①亲自发出
②核实信息
3.函证发出方式的控制
邮寄
(1)不适用被审计单位本身的邮寄设施,独立寄发
跟函
(1)CPA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同时, 对被审计单位和被询证者之间串通舞弊风险保持警觉
(2)可以考虑采用非预约方式按照相应银行的通用流程在相应柜台现场办理
坑
1.不能在等候区等候
2.不能让被审计单位人员与被函证人员单独处理函证
函证的评价
1.评价回函的可靠性
邮寄回函
(1)验证回函原件、被询证者名称、地址、邮戳等;
(2)如果被询证者将回函寄至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将其转交注册会计师, 该回函不能视为可靠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 以要求被询 证者直接书面回复。
跟函
验证处理人员的身份、权限和工作流程;观察处理过程
电子回函
(1)CPA和回函者采用一定的程序为电子形式的回函创造安全环境, 可以降低该风险
(2)向被询证者合适回函的来源及内容
(3)必要时,CPA可以要求被询证者提供回函原件
传真回函
联系被询证者,向被询证者核实回函的来源及内容。
口头答复
不能作为可靠的审计证据,可以要求被询证者提供直接书面回复, 仍未收到书面回函,注册会计师需要实施替代程序。
第三方电子询证函平台
直接询证被询证者网站
2.评价回函的限制性条款
影响可靠性
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或注册会计师能够依赖其所含信息的程度。
不影响可靠性
格式化的免责条款
和发函无关
考试题型
判断/辨析
3.关注舞弊风险迹象
(1)…………(8)
4.积极式回函未收到回函的处理
再次寄发
得到回应 √
仍无回应
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无法替代
确定对审计报告意见的影响
5.对不符事项的处理
(1)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不符事项,以确定是否表明存在错报;
(2)——(3)【第九章】
第四节 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的目的(运用环节)(多选)
(1)风险评估程序
应当用
(2)实质性程序
可以用
(3)总体复核
应当用
坑
1.属于分析程序运用程序的有(1)(2)(3)
2.应当运用(1)(4)
3.不用于控制测试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1.总体要求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 应当运用分析程序, 但并非每 环节均需要运用, 如了解内部控制时, 注册会计师 般不运用分析程序。(单选/多选)
2.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1)……(3)
风险评估
用作实质性程序
1.总体要求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可以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但并未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程序中必 须使用分析程序。
2.设计和实施分 析程序的考虑因素
(1)对所涉及 认定的适用性
适用前提
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影响因素*3
①认定的性质;
②大错报凤险评估的影响;
③针对同 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2)数据可靠性
数据可靠性越高, 预期的准确性越高, 分析程序将更有效。
影响因素*4
①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②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③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④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当针对评估的风险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 如果使用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考虑测试 与信息编制相关控制的有效性。
(3)预期值准确性
准确程度是对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的度量, 预期值越准确, 分析程序越有效。
影响因素*3
①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
②信息可分解的程度;
③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4)可接受差异额
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测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3
①重要性, 包括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②计划的保证水平;
③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考点(多选)
1.背(1)——(4)大标题
2.辨析影响因素
实质性程序
分析程序
细节测试
用作总体复核
1.总体要求
为了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在此阶段应当运用分析程序。
2.特点(单/多选)
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