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兴七国比较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新兴七国比较研究的思维导图。新兴国家是指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又称“新兴工业化国家”、“半工业化国家”。
编辑于2021-02-01 01:05:57新兴七国比较研究
靠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崛起; 从产业资本走向金融资本
教训
接受新自由主义,推进制度转轨,与金融危机发生的相关性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跃升阶段,热钱流入,进入投机性的房地产、股市,脱实向虚,有增长无发展,贫富分化
二元结构; 外债、贸易赤字严重; 难以完成产业资本原始积累
教训
长期贸易逆差—> 外债 —> 财政赤字&通货膨胀 —> 币值下挫
后殖民主义—>主权负外部性; 单一经济
教训
产业结构单一,无论资源多丰富,都无法长远地、根本性地改善整体国民福利
工业体系地完整性和产业机构的多元性,应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
边缘国无本国资源定价权,更没有制度建设的话语权
核心国凭借软实力把过多承载全球危机代价、造成国家失败的责任,归罪于边缘国家政府
主权负外部性
启示
[主权外部性]
自然资源和公共部门
粮食
国企
政府推进逆周期调节和宏观调控的主要载体
和核心国大型跨国企业在国际上竞争
金融
人民币非自由兑换是政府得以直接干预汇率和利率的制度前提,是中国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制度条件
[脱实向虚]
[二元结构的辩证关系]
[单一经济结构]
依靠出口和外资
[制度建构权和话语权]
[加强多边关系与区域合作]
美国战略调整
货币&债务极速扩张 —> 相对收缩
非战略性收缩
唯一有能力用金融在全球制度寻租的国家—> 货币及金融利益决定美国始终会是扩张性的
页岩气能源革命:能源安全优势
改善美国贸易赤字
创造就业、带动本土制造业复兴
从中东战略性撤离
巩固战略性同盟
六方货币同盟
全球货币体系的“核心-半边缘-边缘”格局
核心
美元;欧、英、日、加、瑞
半边缘
依附于核心国的国家:墨西哥、巴西(美);东盟(日)
边缘
被排斥在外的国家
贸易同盟
保障[治外法权]的后殖民化体系
核心目标
产业经济和资源经济国家的经济主权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规律
长期贸易逆差—> 巨大外债 —> 财政赤字&通货膨胀 —> 汇率下跌 —>接受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全球化意识形态,放弃对资本流动管制 —> 金融做空—> 被金融化—>实体资产被超低定价 —> 资产被蒹葭收购
货币本身不是财富,只有把实体资产贱价收购,才是真赢!!!
国际分工产业链微笑曲线
全球化的本质——国家竞争
双重成本转嫁
经济成本转嫁
通过国际货币及金融制度权,破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资本流动的限制,转嫁金融风险
债权国与债务国关系颠倒
大规模债务扩张维持单极霸权
借债消费
借债投资
借债打仗
政治成本转嫁
利用军事、软实力、巧实力,颠覆政权——[去国家化]——国家失败
削弱主权
经济主权
调控经济、监管外国资本的能力
货币主权
铸币权收益、调控货币的能力
政治主权
维持社会稳定的管制能力
核心国趁乱收购资产
驱赶国际资本回流核心国
“中等收入陷阱”
实质
国际制度权不对称下的[依附性陷阱]
依附结构
核心
金融核心国战友收益,却不支付成本
半边缘
从属于核心过制度体系,战略伙伴,分享收益
边缘
资源经济&尸实体经济,承担成本
“新兴国家”定义
西方
因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而产生经济增长
萨米尔.阿明
一国唯有其目标是内向建构一个国内市场,并确立国家经济主权,才称得上是兴起中国家
中国
外部环境:币缘-地缘重构:美中解除耦合
各自结构性失衡
中:产能过剩;资本不足
美:产能不足;流动性过剩
耦合关系:双货币同步扩张的资本循环
中:基础货币供应因外汇占款被动膨胀,主权货币“再依附”
后果
资产泡沫化:增发货币流入房地产&股市
债务膨胀:资源性资产未货币化是应对基础
金融深化改革
内源性
资本扩张、逐利的冲动:利益集团推动金融自由化
输出产能、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外源性:被动金融化
人民银行两难局面
降低利率:通胀
加息降温:海外资本加速流入,无风险套利
短缺与过剩并存
银行:自身货币宽松
非金融企业:信贷紧缩
美:流动性充裕,利率稳定,加快金融化
解除耦合
中:加速自主金融化、人民币国际化—>币缘战略重大对抗性矛盾
美:推动内部再平衡—>强行把中国纳入新冷战,去中国化
美核心利益:强势美元
金融:敦促中国开放资本账户、金融市场、资本流动
政治:让中国[去中国化],政府失去调控经济能力
目的
占有本来属于中国的[货币租]
内部环境:金融深化
过去数十年经济发展
成就:供应链完整的工业体系——国力核心支柱
代价:
两大矛盾:生态环境(环境资源租)、社会矛盾(劳工福利租)
四大失衡:地域、城乡、贫富、经济部门
2015年以来的输入型危机
原因
外需下降造成的输入型危机
宏观调控错误导向:中央增加投资+地方土地融资与企业推高房地产泡沫=社会过度负债
表现:双重过剩
产能
流动性
后果:陷入流动性空转陷阱
实体经济通缩
债务膨胀
金融资本:追求流动性获利
[去国家化]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15年以来一系列骚操作
资本项目局部开放:[去中央化]要求中央对地方政府让渡对外资管制的权利
央企兼并重组,跨境并购:拿最优质资产向私人资本让利,金融利益集团利用危机倒逼改革的一次胜利
811汇改:人民币贬值
国内权贵阶层转移资产,加速资金外流
金融资本主义内爆:金融资本把实体都金融化的时候,其自身也走向灭亡
双金字塔稳态结构面临风险
社会结构
政治化的大资本
城市中产
小资产者农户
经济结构
债务资产
金融资产
实体资产
金融深化
触动财产关系
金融利益集团推进农村土地货币化、商品化、金融化
面临外部币缘金融战争和内部经济危机同步发生的高概率风险
土耳其
地缘政治:半北约+0欧盟
军事利用:被西方当作地缘战略要冲前沿
经济排斥:无论怎样西方化改革,都不被允许加入欧盟
80年代:转轨、外向型经济、私有化改制
2002年:新自由主义改革、国有资产私有化
经济脆弱
贸易赤字
新兴7国之冠
依赖外资
2002:fdi高峰,跨国公司借土耳其推进私有化,并购投资
2008:fdi降低,外需下降,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从制造业转向[房地产]
国土狭小
2014:城市化率72%,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换挡且后劲不足
外债攀升
用本国资源&资产抵债
请求减免债务或债务展期—>按照债务国的要求让步
美国
依靠军事霸权&操控金融规则,无限展期
操控汇率而达到实质性的免除
土耳其症候:外资撤出风险新兴七国中最高
未在外资流入、高增长时期有意识地形成良性产业结构
未借助国家敢于培养内部发展动力
社会矛盾
热钱流入:推动非就业导向的经济增长
公共财富私有化的结构性改革,以投机机会吸引外资
贫富分化
有增长无发展
采取私有化导向的经济制度转轨国家的共性特征
印度
两个基本矛盾
与中国相似
不同:中国土改
二元对立
非正规部门:分散小经济为主体的[民族资本主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正规部门:西方模式的市场经济
二元结构
原因
西方[高成本上层建筑]促使劳动人口流入非正规经济;反过来越不能实现官方制度的有效治理
西方制度体系造成恶性循环
制度性致贫:中央对本党执政地区厚此薄彼
制度性腐败
民间依靠潜规则低成本地处理负外部性问题
小私有经济、高度分散的弱势群体,对外部资本排斥强烈
灰色经济
双刃剑
利:淡化正规部门经济波动和金融波动对民生和社会的实际影响
弊:巨大的制度成本,外国产业资本无法依靠规范法律进入市场
低烈度内战
超前金融业
商业银行潜藏债务危机:基本建设债务占比最高、增长最快
与中国的区别
投资主体: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
土地和自然资源:国有
人口资源关系紧张
依赖外资和产品
后果
贸易逆差:能源进口需求
内外负债
政府债务占GDP比重,E7之最
企业向外举债,美元结算
财政赤字
两次发展机遇
第一次:冷战时期,苏联的工业化战略性援助—> 苏联解体,印度自由化改革
第二次:it泡沫崩溃,美国的it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外溢
第三次?:08年以来量化宽松,金融体系流动性增加
金融开放
资本市场波动
本币贬值:并未改善出口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14%
自给自足的小农
第二产业:27%
以民族资本的非规范经济为主
灰色就业:90%
第三产业:59%
外向型服务业
就业:10%
印尼
发展困境
内因:地理、种族、宗教多元化,客观上无法完成国家化建设
外因:跟从核心国地缘战略、照搬西方意识形态,外国资本大进大出,占有资源资本化收益,不构成本地的资本积累
金融全球化下的资源经济国家
资源出口经济受到恶性冲击
全球经济下行,对大宗商品需求减少
投机资本流出原材料期货市场
大宗商品价格不由供需决定
过剩外资进入
资本稀缺:亲资本政策
战略产业并购
新圈地运动
土地、自然资源被大规模圈占
高附加值产业被跨国公司在海外完成,无法在本地形成本国金融吸收存款的可能性
E7中国土被圈占面积最大的国家
后果
外贸及出口下降:
靠出口资源长期录得顺差,但2011年后顺差额下跌
资金持续流出:
过度依赖出口,缺乏基本必需品生产能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外债上升:
高度依赖外债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融资
币值急挫:
输入型金融危机的最典型症候
亚洲主要经济体中最脆弱者:资本流出风险仅次于土耳其
石油出口转为进口
燃油补贴政策
后果
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对石油消费不平衡
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导致燃油走私猖獗,国有资产流逝
调整困境:上调油价
通货膨胀
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裁员或倒闭 —>失业率上升
油田老化、储量衰竭,产量和储量下降
国内石油消费量攀升,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攀升
社会动荡
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无法拉动本国制造业—>无法带动就业
非正规就业
核心国量化宽松:能源进口国油价高涨,通胀严重
委内瑞拉
美国
密切共生:出口石油40%给美国,从美国进口商品
利益冲突:一边搭美国量宽便车,一边在拉美后院高左翼国家同盟
战略调整
2013 战略性货币收缩
能源独立策略
新门罗主义:减少直接军事介入,运用意识形态煽动中产阶级,颠覆政权
单一产业结构困局
基础民生商品完全依靠进口,国内消费品价格高昂—>油价下跌,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低收入人群生存危机
对资源出口收益作为福利分配的政治依赖—> 劳动者收益<被动福利+被动闲暇—> 一般加工贸易难以发展
后果
通胀压力 —> 币值急挫
外汇管制,官方和市场化汇率差距过大
中产阶级推动民间外汇流出
外债规模扩大,外汇储备收缩
贸易顺差至逆差
社会动荡
农业沿袭殖民化大种植园经济:粮食生产被跨国公司把控,粮食自给率低
粮食主权运动
激进城市化:贫民窟
教训
收回经济主权斗争不彻底,收回石油主权的同时,未及时掌握跨国金融资本流动
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提升福利,不可持续
巴西
发展困境:国际资本的牟利机器
90年代:金融市场私有化、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进大出
08年后:贸易项目顺差变经常项目赤字
净负债国
工业化发展教训
[去工业化]
70年代:已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21世纪头10年:靠初级产品贸易,跻身经济大国
繁荣的经济形势消磨了结构性投资和改革的动力
近年来,依赖初级产品市场,和制造业成本急速上升造成工业部门萎缩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结构单一:粮食、能源、原材料
搭便车:21世纪头10年
新经济危机,产业资本大量流入中国,需要大量原材料和能源
虚假繁荣——gdp靠国内消费支撑:放宽信贷和补贴促进消费,亲民生政策,但制造业未扩张反而因资源溢价收益高于制造业收益,导致制造业收缩
美国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前提
向全世界输出美元
受制于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13年后,美国停止量宽,大经济体发展减速,原材料需求下降
出现贸易逆差
铁矿石需求减少
美国页岩油开采,全球原油价格下跌
为跨国资本打工的依附型经济:商品贸易盈余+海外投资收益,仅够支付国际资本在巴西的投资收益
汇率暴涨暴跌,国内宏观调控完全失效
热钱涌入不断推高巴西汇率
削弱工业竞争力
12-16 汇率暴跌
应对危机:紧缩政策
街头政治此起彼伏,社会动荡
西方政治与福利制度成本高昂
美国门罗主义&新自由主义话语软实力:颠覆政权
2016新政府推出庞大私有化计划
自然资源和公共部门被私有化
后果
高通胀
高外债
低增长
触动社会关系
重大战略选择
生态文明
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
保护完整的工业体系
载体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乡融合
全面金融化
战略调整
中土比较
陆权竞争态势:完整主权,战略纵深
国有经济,举国体制:逆周期的宏观调控
外交:
凯末尔主义:脱亚入欧,政教分离的现代化民主政体,充当美欧与伊斯兰的中间人
新奥斯曼主义:多边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地区霸权
图谋成为区内能源枢纽
发展战略:就业压力—>发展制造业
难题
基础建设瓶颈
财政能力不足
无法充分动员,L替代 K
土地私有制
政府腐败、不作为
教育:文盲人口庞大,无法释放人口红利
非正规部门两难
扩张性财政如何保持财政稳健
it、房地产发展失去动力,制造业正被越南、孟加拉抛离
激进改革,好高骛远,不顾社会可承受能力
震荡式货币改革,伤及非正规经济
税制改革:销售税(累退税)
海洋战略
地缘战略
全球地缘核心:印度洋——中国南海——西太平洋
印尼:地理中心点
锐意发展为世界级航运强国
印度洋航线转移:大型集装货船
传统航线(马六甲)—> 深水航线
南非
主权负外部性
形式上独立政权,实质缺乏经济主权 —> 政府长期缺少财政来源,无法改善民生
经济脆弱
汇率大幅度贬值(仅次于委内瑞拉)
经济增长下滑:依赖资源出口,国际经济收缩,大宗商品价格下滑
经常账户贸易赤字
经济增长完全依靠外资:经济增长率越高,经常账户赤字越大
资源和原材料出口被跨国资本上空
资金外流风险
评级机构落井下石
风险评级被工具化和政治化,操控评级成为政治和经济打击手段
外债上升
通过谈判建立政权,往往要承接前政权债务
社会问题
失业率高企,贫富分化
种族阶级冲突,排外情绪高涨
劳资冲突
ANC内部分裂,青年政治家激进化
不谈判,直接剥夺白人土地,矿产国有化
反对外国人拥有南非土地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