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黄平老师:新自由主义的前世今生
这是一篇关于黄平老师:新自由主义的前世今生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02-06 21:30:21新自由主义的前世-今生
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一战后的大萧条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的破灭,第一次出现全面的、整体性的大萧条
奥地利学派:旧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不够解释实际情况
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哈耶克、弗里德曼
David Harvey《新自由主义简史》 Perry Anderson《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和教训》
还未形成政策落实,就进入了二战
新自由主义停留在学院内、学者个人层面,边缘化
凯恩斯主义-福利政策:二战后1945-1965 “黄金”20年
凯恩斯John Keynes :
旧古典主义经济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只强调生产,不强调需求
强调需求,且需求不能靠市场自己完成
“到最后,人都是要死的”——凯恩斯还没等到市场调节好,大萧条就来了,战争就来了,人都死了
政府必须扮演看得见的手
干预、调节物价
政府财政刺激、拉动需求,创造就业
凯恩斯主义
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 :
《贝弗里奇报告》
自由资本主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失业
贫困
分配不公
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
战后英国工党执政政策:政府税收调节再分配
[累进税]
[遗产税]
福利政策/福利国家
新自由主义依然边缘
任何一种学说/理论是否能落地,不只看它内部是否逻辑自恰,更要看它是否能内在地[嵌入]到社会生活里
新殖民主义
第一次危机:1973 石油危机
外部
石油输出国提高石油价格
对工业化国家造成巨大外部冲击
内部
[人口老龄化]福利政策的养老、医疗成本过高
欧洲政府入不敷出
福利国家陷阱
“福利政策养懒汉”是抵制福利政策的人的歪曲说法
主张自由市场的人
反对征税的贵族
福利覆盖面、效果越来越差
北欧:全面平等的福利
福利陷阱更严重
西欧:根据福利的需求程度,差额提供
通胀
凯恩斯主义-福利政策也未很好地解决劳资矛盾下的充分就业
推动新自由主义的客观条件形成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第一次演练:智利 1973
极右翼皮诺切特推翻民选的社会主义政府
芝加哥学派设计智利经济政策
撒切尔主义:1979
撒切尔(保守党)当选英国首相
不完全=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国家完全靠边站,市场来推动私有化
撒切尔主义:
插曲推动
打赢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
英国发现北海石油
80年代英国三大支柱产业
金融
旅游
北海石油
工业转移
原因:资本外移(龙头要素)
后果:更严重的失业
税收有所增加
强有力的[政府主导]的[私有化]
给大企业减税
[经济市场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经济交给企业和市场
国企、公共部门[私有化]
“效益不高”
反对社会福利,大力削减公共开支
打击工会,劳动力市场尽量灵活——失业不是问题
“劳动力市场越灵活,资本运作越有效率”
[金融自由化]
手段
提高利率
减少货币供应
控制通货膨胀
人头税
受到社会中下层反对
抵制欧洲一体化
受到保守党元老和重量级人物联合反对
未执政完第三任期
97 工党Tony Blair上台
被撒切尔主义改造过的英国,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labour party 改称 new labour,修改党章,不再强调“社会主义”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Tony Blair的第三条道路
被私有化的企业不可能再国有化,也不可能再回到福利国家;但也不能再沿着新自由主义继续走下去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labour investments
创意文化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
并未跳出新自由主义,失败告终
里根经济学:1980
里根(共和党)当选美国总统
“问题不在于政府能解决什么问题,而在于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与英国不同
没有30年的福利国家包袱,不需要解决福利国家陷阱
连基本的医保都没有
世界领头羊
美苏争霸,冷战的政治需要
资本外移
1983年,大量美国资本已经转移至墨西哥、南美、东亚、东南亚
结果
高债务
美国第一次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高逆差
高失业
民主党Bill Clinton执政
stupid, it's economy
对内:中间派路线
财政政策:
继续保守
福利:
工作性福利 working welfare
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相关的服务业
近年来美国经济最好时期
支柱产业
金融
龙头产业
信息服务
医药
高增长
高就业
低赤字
低债务
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
在里根资本外移的基础上,进一步资本外移
制造业进一步外移
执政后期失业高企,失败告终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第一次成为国家政策
结果
最重要原因:[资本输出]——资本的本性就是追求超额利润
确实提高了大资本的[效益],却没有出现[涓滴效应]
没有解决就业问题
供给策改革并未实现经济的最佳均衡
金融资本全球化
埋下2007-08金融危机
华盛顿共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成为主要政策依据
时间
冷战即将结束,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正在推行
事件
拉美陷入严重债务危机
参与者
美国财政部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美洲开发银行
十条共识
压缩财政预算,降低通货膨胀
政府开支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倾斜
税制改革
扩大税基,降低边际税率
利率市场化
放开汇率
国企私有化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保护私有产权
放松对外资的管制
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
斯蒂格利茨:市场原教旨主义
提出[后华盛顿共识]
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
公平
引入竞争,而不是产权是否私有
后果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都造成极大危害
新自由主义金融全球化下的world system
结构性问题
不是一个国家的政策能够改变的
脱实向虚
如何缓解
大规模战争
另类选择
只在资本主义体系的框架下的任何设计,都不能解决资本要不断追求超额利润的内生需求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
每一个时代的经济生产和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才是这个时代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
不是权力中心的转移,而是整个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结构)的重新组织
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新自由主义无法自恰
市场失灵:资本需要外移以寻求超额利润
产业政策
支撑产业政策的体制机制
基础设施
需要高度组织化、有教育、有技能的劳动力,而非“廉价劳动力”或新自由主义讲的“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核心
企业私有化
经济市场化
金融自由化
“新自由主义”概念
[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古典主义经济学
不同意[重商主义]——注重交换和贸易
不同意[重农主义]
最重要的不在交换,而在生产;不在农业,而在工业
看不见的手
市场自己调节,达到生产的最优
[新自由主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neo classical economics
资本外移
制造业外移
失业
脱实向虚
金融霸权
看上去很强大,其实最虚弱的时候已经到来
资本追求超额利润
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