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这是一篇关于病生第十三章休克思维导图,包含病因、发生机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等。
病生第十四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
病生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组织血液灌注减少而使细胞发生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证据表明)恢复某些缺血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及氧供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此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动脉性充血
因动脉输入血液过多而致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
原因
炎性充血
侧支性充血(生理性充血)
减压后性充血
病理变化
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组织颜色鲜红
后果
动脉性充血时,局部氧和营养物质的输入增多,代谢及功能活动增强,对机体是有利的,常采用热敷的方式造成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静脉受压(妊娠期造成的下肢水肿)
静脉腔狭窄或阻塞(静脉内血栓或静脉内膜炎性增厚)
心力衰竭(心输减少,静脉回流受阻)
淤血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质地变实;如在皮肤黏膜可能出现发绀
取决于静脉受压,阻塞发生的程度、速度、部位、持续时间及局部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等。
淤血性水肿(胸水、腹水或心包积液)
淤血性出血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淤血性硬化
重要器官的淤血
肺淤血(由左心衰竭引起,有谈红色或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心衰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红素,这种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肝淤血(通常由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引起) !槟榔肝:表面及切面可见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条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出血
血液从心脏或血管逸出,称为出血。血液流至体外者,称外出血。血液流出而聚集于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时,称内出血。
原因和类型
破裂性出血
血管的机械性损伤
破坏性病变侵蚀血管壁
心血管壁本身的病变
静脉破裂
毛细血管破裂
漏出性出血
血管壁损害
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合成减少、消耗过多、先天性疾病)
小出血灶(瘀点、瘀斑)、血肿
急性大量出血会造成失血性休克。(血量、出血速度和部位的不同而异)
血栓形成
概念: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的形成条件及机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前提条件)
损伤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
血小板的活化(黏附、释放、黏集)
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
血小板进入边流,增加了与内皮接触机会
被激活的凝血酶或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或冲走
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术后或产后(血小板增多)
系统性红斑狼疮(激活血小板)
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
异型输血(释放血小板因子和凝血因子)
某些癌症患者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
包括血小板黏集和血液凝固。
血栓头部:白色血栓(灰白色,质地较坚实)
混合血栓(红白相间的波纹状血栓)
血栓尾部:红色血栓(红色血凝块)
透明血栓(纤维蛋白和少量血小板)
血栓的结局
软化、溶解、吸收
机化、再通
钙化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的防御意义(对破裂的血液有止血作用)
血栓形成的不利影响
阻塞血管(心肌梗死、脑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栓塞
心瓣膜变形
出血(广泛性出血和休克)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的运行途径
与血流方向一致
来自右心内及体循环静脉系统的栓子(肺栓塞)
来自左心、肺静脉或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
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
交叉性栓塞(少见)
逆行性栓塞(很少见)
栓塞的类型及机体的影响
血栓栓塞
由血栓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占所有栓塞的90%以上。
肺动脉栓塞(造成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都来自下肢深静脉)
巨大栓子
肺主动脉
大量正常大小的栓子
肺主或支
少数小栓子
无影响
少数特小栓子
通过气血屏障到达左心室到脑到肾等
动脉系统栓塞(80%栓子来自左心)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的心瓣膜赘生物
二尖瓣狭窄时的左心房附壁血栓
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
脂肪栓塞
创伤性脂肪栓塞
长骨粉碎性骨折或严重脂肪组织挫伤或烧伤
非创伤性脂肪栓塞
血脂过高、酗酒、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
气体栓塞
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来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气体栓塞。
空气栓塞
由于静脉损伤、破裂,空气通过损伤的静脉入血(少量会溶解,超过100ml造成循环障碍)
减压病
又称沉箱病或潜水员病
羊水栓塞
羊膜破裂—子宫收缩将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肺体循环—导致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紫绀、休克、抽搐、昏迷直至死亡。
其他类型栓塞
肿瘤细胞栓塞,细菌栓塞,寄生虫栓塞
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血栓的形成和栓塞
血管受压闭塞
动脉持续性痉挛
条件
供血血管类型(肝/肺有双重循环,不易梗死;心和脑虽有侧支循环,但管腔小,易梗死)
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
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脑缺氧中断3-4分引发梗死,心肌缺氧20-30分发生梗死)
血液的含氧量
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贫血性梗死
多发生于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
梗死灶呈灰白色,又称白色梗死。形状与动脉分支的分布有关。
出血性梗死
常发生于组织疏松和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如肺、肠
严重淤血
双重血液循环
组织疏松(肺和肠组织较疏松)
败血性梗死
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
梗死的影响和结局
溶解、吸收
机体—瘢痕组织
包裹—钙化
囊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