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看见》读书笔记
全书二十章,几个部分是我自己分的,除了便于排版没有多大作用。这本书是一个记者的成长,是在生活中打滚。采访是与人的交往,所以我记录了很多人的话语,这些都是令当下的我所动容。归纳的是我很喜欢的,有认同的句子,只是一篇不甚出彩的“读书摘抄”,我能力不够,期待有人能更为精彩的作出它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02-03 23:11:55《看见》柴静 思想的本质是不安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 “我关心新闻当中的人。”
什么是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就是不往地上砸瓶子。
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
“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
(做新闻前先问问,对新闻的欲望是什么。)
第二章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非典
我们走过的时候,他连看都不看一眼。我停下来看他。他没有昏迷,眼睛是睁着的,只是什么表情也没有。日后,我在很多绝望的人脸上看过同样的空白。
海淀卫生院的女医生第一次穿隔离服,穿了一半又去拎一只桶,拎着那只桶她好像忘了要干什么,拿着空的小红桶在原地转来转去。我问她怎么了,她嘴里念叨着:“我小孩才一岁,我小孩才一岁。”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医生要让人活着,自己得有牺牲的准备。”
“你害怕非典吗?” “我不怕它,我憎恨它。”
“回忆太痛苦了。” “但痛苦也是一种清洗,是对牺牲的人的告慰。”
“你们靠什么防护?” “我们靠精神防护。”
血管在颈上嘣嘣地跳,这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第三章 双城的创伤
“我是三无人员,”她说,“无知,无畏,无耻。”
“她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人,仍然有自尊的需求。”
“去看西北的天空,去看明亮的树林,那是永恒的安慰。”
“像我们在急诊室,实习的医生都很同情受伤的人,会陪着他们难受,但是如果一个医生知识握着病人的胳膊,泪水涟涟,这帮不了他们,冷静询问才能求解。” “你说得对,但我还做不到,也顾不上,我就是那个刚进手术室的小医生,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伤口。我有我的反应。”
“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课桌上的“519”可以被抹掉,孩子们心底的“519”永恒。莫忘五月十九日。)
第四章 是对峙,不是对抗
医院违规出车
失败感比口含硬币还苦。
天性里的那点怯弱,像钉子一样钉着我。
人被硬生生直接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
“有乐趣的人从不说累。”
现任官员洗钱
“那你认为哪里安全?” “你们的镜头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风动,树梢动,月光动,你别动,就会看到端倪。
为了一个目的——哪怕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辗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决定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第二部分
第五章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阿文
没人会在意一个吸毒的人的生死。
“我可以这样厚颜无耻!我都觉得自己厚颜无耻……现在想起来也还是。你可以到那条街上站在那里跟别人讨价还价,不是说卖别人,卖什么,是卖自己呀!那是跟别人讨价还价卖自己!”
“我也希望做一个有用的人,希望社会给我一个机会,不要把我们不当人。”
赵铁林
“你想采访弱者,就要让弱者同情你。”
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 来到“新闻调查”后,我下意识里寻找像阿V这样的人——那些我知道,但从没感到他们存在的人。
同性恋
“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有巨大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安全。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两个人完了关系大家互相都不认识,不用担心身份的泄露。” 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地方,爱活不下来,只有性。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每年自杀的那些同性恋者,他们就是心理上的艾滋病患者,心理上的绝症患者。这个绝症是谁给他的?不是艾滋病毒给他的,是社会给他的。”
“有一些东西对同性恋者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么?” “爱情、自由,公开表达自己身份的空气、空间。” “假如不能提供呢?” “不能够提供,这种压制,这种痛苦、绝望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就成为社会的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痼疾。”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家暴
我想感觉到人,哪怕是血肉模糊的心。
一个没当过弱者的人,不会体会到这种恐惧。
全世界都存在难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
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最后一夜,“血红的眼睛”睁开,人的脸也许在背后挣扎闪了一下,没有来得及尖叫,就在黑色的漩涡里沉下去了,暴力一瞬间反噬其身。
“你这么多年来反抗过吗?” “没有,从来没有反抗过。这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小豆对我说,她热爱这个节日,“但是,一年,为什么只有一个三八节呢?”
“男人不能打女人,但老公可以打老婆。”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第七章 山西,山西
“你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管不了那多。”
生活在漠然无所知觉中。
“这个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吗?” “这个代价是惨痛的。”
“你怎么不给山西办点好事儿?” “我办的就是。”
第八章 我只是讨厌屈服
郝劲松
“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一个结果。”
当一个人的本能要求他逃避或是还手的时候,他能留在原地、忍受着攻击的前提是,有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并且深信对方会回到游戏规则当中来。
“因为老百姓在向强力机构发出疑问的时候,已经习惯了没有回应。”
“你靠什么赢得尊重?” “靠我为自己权利所做的斗争。权利是用来生伸张的,否则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是刺头,但是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第三部分
第九章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人性是这样,光靠自己靠不住。
我问一个哈佛的老教授,社会上这么多问题,改起来有很多惰性,怎么改?他说,让问题浮出水面,让它“不得不”改变。
“你观察两会,我观察你。”
第十章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俄罗斯的人民用花朵纪念她,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比什么都柔弱,但比恐惧更强大。” 我被这支玫瑰深深打动。
“什么东西是神圣到不能开玩笑的呢?”
“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神话它。”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他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采访不用来评判,只有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
“那你靠什么直言不讳还能让人接受?” “准确。”
“这个事件中没有人是正义的,别打着这个旗号,大家都是为了利益。”
第十一章 只求了解与认识而已
高跟鞋踩猫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什么让你麻木呢?” “利益。” “你只是不会那么轻易地动摇你的底线,这是你和我的区别。”
一个过于主动甚至积极坦白自己内心阴暗面的人,往往会让原本想去挖掘他内心弱点的人感到尴尬和一丝不安。
“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
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
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
“放下你的鞭子”
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只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在赤贫的中部乡村,历史上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后的贫瘠之地,猴子和人共同生活了六百多年。人和动物就是这样,心里磨着砂石,相互依存,都吃着劲活着。
“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第十二章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 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唐山大地震
“我觉得我已经破碎了,和唐山一样。整个都拾不起来了,我后来所做的不过是把我一点点捡回来然后拼凑在一起,跟唐山一样。”
灾难的本质就是灾难
“西藏人有句话说,幸福是刀口舔蜜。唐山首先是个刀口,如果刀口本身的锋利和痛感感觉不到,后来的蜜汁你吮吸起来也会觉得少了滋味。”
抗战
要服务,不要表达。
“一个人忘掉过去可能有自我净化的作用,但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不同了,尽量掩盖,假装这类事根本没有发生过,难道对我们民族的良知没有损害么?”
“我和兰晓龙开车沿着昆明一路走,一个一个采访,越了解浑身越颤栗,越颤栗就越想了解。”
“我们哭我们自己的无知,自己的可怜。”
对历史说真话,就是对现实说真话。 (“媒体的选择”不是让世世代代听心得,不管对历史下怎样的结论都会误导一批人,把真实放在台面上,让人们自己作是非对错的判断。)
第五部分
第十七章 无能的力量
卢安克
“如果已经理解,然后再去跟他们说一句话,跟反感而去说一句话是不一样的。”
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自己的事情不要有目的,我觉得就可以。
“我不敢向学校要工资,因为我怕学校向我要考试成绩。”
“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不管是故意还是不故意。”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我像接受淋雨一样,接受他们带来的后果。”
“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
“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创造本来就是乱来。”
“改变不是目的?” “它压着太重了,也做不到。但你不这么想的时候,它会自己发生。”
“如果怕自由,那就危险,自由是一种站不稳的状态。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自由。”
“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
“我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为崇拜基于的往往是幻想。崇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
“现代社会人的追求就是想要有保障,对一切的保障。如果出现任何意外,人们马上就要找一个负责人,让上级负责任。上级就很紧张,怕出事,所以要管好一切,不允许任何意外发生。反过来说,我们为什么要提那么多要求?偏偏这些要求给我们带来的是不自由。”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以为自己的名字能给别人力量,是最坏的一种幻觉或者邪教。”
“这里是农村,自然的力量很强,叫他爬山,他什么山都爬,但叫他反思自己的一些问题他会很痛苦的。” “跟他沟通没有用,跟他一起行动有用。创作就是这个道理,一起做某一件事,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
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
第十八章 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
药家鑫案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是经验,经验不就是人们的感受?”
“正义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在个案中实现。”
剥夺生命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切的发展,一切的可能,结束了。 但如果只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
人死如灯灭,什么动静都没有。
狂热与极寒交激,焠出一颗赤红滚热的心。
“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
“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
“唯有完人才够资格向罪人扔石头,但是,完人是没有的。”
“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第十九章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这就是错的方式。”
“所谓专制,就是坚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想法。”
“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
“你老唱,我们就去网上找来学啦。”
第二十章 陈虹不死
“保重身体,人不要死不要进监狱不要进医院。”
“陈虹的一生没有拍什么片子,但我们就是他的作品。”
“哪儿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人不可能孤立而成,人由无数他人的部分组成。
我以为我失去了他,但是没有。
第四部分
第十三章 事实就是如此
华南虎
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住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寻找事物原由的人,是要倒霉的’。
赌脑袋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偏见与迷信。
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媒体重要的是呈现出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法,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公敌。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
什么东西,都要拿证据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第十四章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汶川大地震
“她说叔叔,你救我。” “我说我会救你的,可是我搬不动啊,我喊了,我疯了一样地使劲,我搬不动啊柴静,我只给了她两个大白兔奶糖。” “只有两个……糖……啊……”
知道死,和经历它,是不一样的。
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 只能忍受。
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喊口号就度过去。
四川人说“火落在脚背上”,这个痛别人明白不了,烙着他,折磨着他,没办法了,喃喃自语一样说出来。他说最难受的就是觉得孩子不会怪他,“她如果活着,要是写作文,肯定会写《我的爸爸》。”
受难者不需要被施予,或者唱《感恩的心》。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回到家里,等待我的是一叠叠的账单和空荡荡的冰箱。去超市买东西,我会完全迷失……一群女孩一边喝着水果颜色的饮料,一边谈着化妆品和电影,我看见她们的嘴唇在动,看见她们灿烂的笑容和挑染的头发,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我会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然后看到上面的血迹。” “我在外面待的越久情况就越糟糕,回来后甚至无法开口说话。” “我会去看电影,去见朋友,可几天后,我发现我又在看飞机的时刻表,寻找可以前去报道的地方和事件。” “我以为我能就此脱身而出,不受任何影响和改变,但事实却是我根本无法解脱。根本不可能做到视而不见,即是不听,痛苦还是能渗透到你内心深处。”
感情在血肉里,尖刀剜不掉。
生老病死在这片土地是平淡的永恒。
“记者”就是“记着”。
生活并不需要时时有新的主题,即是是华丽的《霸王别姬》,力量也在于真实的市井人性。
“不要找,要等。”
人们总是说,新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忘记吧,忘记过去,新的生活就开始了。
第十五章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当你训练的时候,才会忘记所有的一切。”
“没有人知道自己在伊拉克的命运是什么。”
翻译或是采访,不仅是工作,是人与人的往来。
他说他害怕奥运结束前的这些天,因为他已经举起过世界上最沉的重量,无可再举。
“有呼吸,就有希望。”
一代一代人都是相似的生活,这辈子决定你悲欢的就是你身边的几个人。
“一万个口号都比不上亲人睡不着的一个晚上。”
“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
"只有最亲的人才能了解和陪伴你的伤痛。"
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奥运之美,不仅在夺取金牌的一刻,还有那些蕴含着人类精神的不朽瞬间。”
第十六章 逻辑自泥土中剥离
土地
自治,本就是一个解缚的过程。解,不是一扯两断,是需要找到线头,以柔和手势轻轻一抽,让一切归于本来应然。
普通人的生活反映出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