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业文化
主要针对商业文化的发展时间线进行一个总的概括,从远古时期知道现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商业文化
远古
母系
产品偶尔有剩余的情况下,便会发生个别的物物交换
父系
交换偶尔变成经常,变换的内容由少数有限的产品逐渐转换为相对较多的广泛交流
古代
先秦
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
秦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不一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隋唐
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隋唐大运河沿岸的宋州、扬州都是当时的商业大都市;东南沿海的越州、洪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两宋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首先,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第三,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代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明清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商业已有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增开中国北部沿海口岸和长江沿岸口岸,宝顺洋行随即在烟台、天津、镇江和芜湖、九江、汉口等地设立分行。
1866年伦敦爆发金融风潮
1875年以前,招商局的船货只能向外商设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投保,不仅保险业利润被外商赚去,外商还恃此联手排挤打击招商局。
1887年秋,徐润首次出关塞勘矿,这时他已年届五十。在这以后将近20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天南地北奔波于各个矿区,北出长城,南至广东,东赴台湾基隆,或翻山越岭踏勘,或深入矿井验看,为寻找和开发中国的矿产资源,筚路蓝缕,其中在关外的热河建平金矿一住就是3年。
1894年甲午战争前的半个世纪,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量增长不过半倍,茶、丝也只增长一倍左右。但市场结构已发生变化,各地区贸易中心向通商口岸转移,机器工业品开始占重要地位,并随着西方19世纪70年代的技术革新,带动了国内工业品价格下降。
20世纪初,一个从通商口岸到穷乡僻壤的商业网逐渐形成。
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发展,新式商业中出现了专营国产商品的经销商。
1919年又有人试行直接向国外办理进口。
1920年上海首见华商证券物品交易所,继有纱布、面粉等交易所开市。民族工业发展后,出现工厂自设的发行所、分销处、外庄、办庄等,它们也是一种新式商业
1927年以后,出现另一种新的商业资本,即官僚商业资本。
1936年起先后垄断了钨、锑、锡的运销。
现代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许多工商企业已深知,商业文化是从更深层次提高服务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它们不但努力开发自身的文化潜力,并且还积极引进外部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但是,从总体上说,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的客观需要。如泛市场经济观念的抬头,公平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以顾客为上帝”的服务意识的不到位,以及制假售劣,唯利是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商务活动中,成为现代商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因素。应当说,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出现上述情况,并非完全不可思议;然而,换个角度考察,却正好说明加强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