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土中国-续2
乡土中国 第11-14章节,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乡土中国-续2
11.长者统治
社会继替
含义
指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
我曾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生育制度》,一 O 一页)。从并不征求、也不考虑、他们同意而设下他们必须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方面说,教化他们的人可以说是不民主的,但是说是横暴却又不然。横暴权力是发生于社会冲突,是利用来剥削被统治者以获得利益的工具。如果说教化过程是剥削性的,显然也是过分的。
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
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是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
无为而治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
长幼之序
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
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
12.血缘与地缘
血缘
血缘,严格说来,又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亲密的血缘关系
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 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
仅存在地缘关系
”客边“指外来人
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扩张
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让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是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过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
融入新地方
我在江村和禄村调查时都注意过这问题,“怎样才能成为村子里的人?”大体上说有几个条件,第一是要生根在土里:在村子里有土地。
这几个条件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土地并不充分自由卖买。土地权受着氏族的保护,除非得到氏族的同意,很不易把土地卖给外边人。
13名实的分离
权力
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
在横暴权力之下,没有反对,只有反抗,因为反对早就包含在横暴权力的关系中。
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
容忍、甚至奖励、反对在同意权力中才发生,因为同意权力建立在契约上,执行这权力的人是否遵行契约是一个须随时加以监督的问题。
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
第四种是时势权力
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
产生原因
旧的生活方法有习惯的惰性。但是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它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守住一个没有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蒙受损失。
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
这里发生了“ 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
这种权力最不发达的是在安定的社会中。乡土社会,当它的社会结构能答复人们生活的需要时,是一个最容易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是个很少“领袖”和“英雄 ”的社会。
在时势权力中,反对是发生于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上,但是有时,一个社会不能同时试验多种不同的方案,于是在不同方案之间发生了争斗,也可以称作“冷仗”,宣传战,争取人民的跟从。
14.从欲望到需要
时势权力与长老权力的差别
欲望
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
在十九世纪发生了一种理论说,每个人只要能“自私”,那就是充分的满足我们本性里带来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治的秩序。亚当斯密说“其实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个社会秩序给每个为自己打算的人们去好好生活的。
这种理论所根据的其实并非现代社会而是乡土社会,因为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理论多少是可以说正确的,正确的原因并不是真是有个“冥冥中”的那只手,而是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我说它是文化事实,意思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
譬如说,北方人有吃大蒜的欲望,并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
这句话并没有保证说一切文化事实都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
需要
自觉的生存条件是“需要”,用以别于“欲望”。
总结
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