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新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外部的社会和人际交流因素以及语言内部的相互作用。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王一川版)——文学体裁,先秦时期新兴文学样式的不断出现催生了体裁及其分类意识的萌芽,带动相应的理论探讨。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注:本思维导图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疑问与勘误,请友善评论,作者会及时修改订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美洲物种的外传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玉米、马铃薯和甘薯的传播
西方
16世纪中叶
玉米成为南欧地区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17世纪
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全国
16世纪末
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以后,传播比较缓慢
东方
明朝
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清朝前期
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乾隆、嘉庆年间
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
鸦片战争前
玉米种植遍布全国
番茄的传播
西班牙人代会欧洲
最初作为观赏植物
18世纪中叶
作为食用栽培
18世纪末
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
引入中国
长期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
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的传播
原产于美洲秘鲁和墨西哥一带
15世纪末
传入西班牙
16世纪
传到其他欧洲国家
传入中国
其它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植物
粮食作物
小麦
欧洲移民带到美洲
最初仅供富人享用
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产业兴起
水稻
西班牙人带到美洲
18世纪中期
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影响最大
大麦
水果类
苹果
葡萄
甜橙
柠檬
蔬菜类
黄瓜
豌豆
经济类
甘蔗
动物
种类
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
意义
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丰富了人们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新物种的引进对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