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政治史(全体系)
高三历史政治史五章节体系,也可用于高一上期中国政治史,构建体系思路。一共五个专题,专题一古代政治史、专题二三为侵略与反抗、专题四新中国内政建设、专题五新中国外交发展。
编辑于2021-03-02 15:29:10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的详细知识清单,详细梳理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特别关注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从经济角度看,欧洲经历了从积累财富到商业中心转移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通过海外探险活动获取了大量财富。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不断拓展势力范围,逐渐确立了各自的殖民霸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知识导图,详细概述了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了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经济结构则显著地向工业化方向转移,农业比重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的详细知识清单,详细梳理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特别关注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从经济角度看,欧洲经历了从积累财富到商业中心转移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通过海外探险活动获取了大量财富。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不断拓展势力范围,逐渐确立了各自的殖民霸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知识导图,详细概述了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了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经济结构则显著地向工业化方向转移,农业比重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中国政治史
专题一古代政治史
先秦政治
四项制度
世袭制
概念:王位世袭
表明社会权力和财富集中达到一定成功度、国家(夏)出现、政治文明开端
特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社会基本秩序建立
具有神秘色彩
王意通天
占卜决事
宗法制
概念: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宗族法规
目的:协调宗(家)族关系,主要是权利继承关系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关系
分封制
概念:封邦建国
目的:以藩屏周
对象:王室贵族(主)、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特点:对象、地区、纵向联系、横向联系
发展历程:分封-分封制-分封
影响
积极性
开疆拓土、巩固统治
促进交流,民族融合
打破松散,走向紧密
局限性
地方相对独立,分裂隐患大
礼乐制
概念:周朝等级制度
范围:政治、生活各方面。
影响
积极
人文精神
社会美德
中和之道
整体思维
消极
尊卑等级
春秋战国
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先秦制度逐渐崩溃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封建政治
君权与相权
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汉:汉承秦制、内(中)朝制度
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
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文官制度
明:废丞相、内阁制度、厂卫制度
清:军机处、南书房
中央与地方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存(七国之乱)、刺史制度、推恩令、附益之法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晋朝南迁
元朝:行省制、土司制
清:改土归流
监察制度
秦朝:御史大夫
汉:刺史制度
明:厂卫制度
选官制度
秦:皇帝任命官制
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清:科举制
专题五新中国外交发展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初期三大方针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0年代外交事件
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万隆会议
60年代外交政策、事件
两只拳头打人、一大片
1961国际不结盟运动
70年代外交突破
197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
1979中美建交
70S第三次建交高潮
78年之后新时期外交政策
对外开放
不结盟
全方位、多边外交
1980S末中苏关系恢复
专题四新中国内政建设
1949.3西柏坡会议
一中心、二转变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制度
政协制度(1949.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文化大革命时期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1982宪法
1995科教兴国
1997提出依法治国
1999依法治国入宪
一国两制
1979《告台湾同胞书》
三通一探
和平统一
80S初一国两制
1984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实践
1997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
专题二、三侵略与反抗(详细见另一张导图)
1840-1901:五战+四运动
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1851-1964)
洋务运动(1861-1895)
戊戌变法1898
义和团运动1900-1901
1901-1923:清末新政-中共三大
1924-今:九大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