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思维导图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的思维动图,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
编辑于2021-03-08 14:26:35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第一章 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
1. 运输的性质和作用
运输活动定义
运输活动是使用各种载运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管道、船舶等)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空间上的转移。
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生产的地区分工
鼓励生产规模扩大
开发自然资源,发展落后地区经济
加速土地开发
促进交通运输相关工业发展
平抑物价
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社会公平
增加了社会的机动性
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
对环境的影响
2.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交通运输系统
组成
载运工具
站场
线路
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设施管理系统
分类
按载运工具、运输方式不同
轨道
道路
水路
航空
管道
评价系统的性能
普遍性(Ubiquity) 通达性(Accessibility)
机动性(Mobility)
效率和效益(Efficiency)
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Serviceability)
各类系统特点
轨道
普遍性、通达性
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
普遍性较差,受轨道站点出入口限制
机动性
装载容量大
速度快
效益
运输成本低
修建和维护费用高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能源消耗较低
服务水平和对象
中—长途,客运货运
道路
普遍性、通达性
“门到门”
路网密度大时,普遍性高
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
地形复杂区域,通达性仍受限
机动性
装载容量较小
速度中等,受交通情况影响大
效益
运输成本较高
修建和维护费用低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低
能源消耗较大
服务水平和对象
短—中途,客运货运
水路
普遍性、通达性
普遍性较局限,需要靠水、码头
机动性
装载量大
速度低
效益
运输成本最低
修建费用较高
能源消耗低
服务水平和对象
长途,货运
航空
普遍性、通达性
较低,受机场密度限制
机动性
载运量高于汽车
速度最快
效益
运输成本高
基础设施修建费用高
能源消耗大
服务水平和对象
中—长途,客运货运
管道
普遍性、通达性
与轨道相似
机动性
运输能力高
速度最低
效益
运输成本低
修建费用低
服务水平和对象
长途,货运
3.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
公路
公路分级
按重要性、行政管理等级
国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专用道路
高速路网
7放射、11纵、18横
各种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
轨道
道路
水路
航空
4.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作为交通运输网上的节点,承担疏通、集散、枢纽作用 (2)作为一个交通网络,满足城市内部生产、生活、文化等活动产生的出行、货运需求
第二章 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
1.载运工具的类型
2.轨道载运工具
类型
有轨电车
轻轨
地铁
市郊铁路列车
普通铁路列车
高铁
高速磁悬浮列车
车辆组成
动车组:动车与拖车都有 机车:只配置动力,不载运乘客
动车
配置动力的车辆
拖车(挂车)
无动力的车辆
3.道路载运工具
类型
客车
小客车
面包车
公共汽车
货车
整车
组合车
功率
质量功率比 m/P
反映车辆总体性能 越低性能越好,有更大功率克服阻力
4.水上载运工具
类型
油船
杂货船
散装船
集装箱船
滚装船
载驳船
客船、客货船
内河货船
尺寸、吨位
5.空中载运工具
类型
运输飞机
通用航空飞机
巡航速度
飞机匀速飞行的速度
航程
飞机中途不加油能飞行的距离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1.三参数 (以《交通工程学》为准)
稳态流
流、密、速
非稳态流
排队长度、延误时间
2.通行能力分析
作用
(1)评价现有设施、评价各改善措施的效果
(2)设计有关交通设施时,用于确定规模
如何得到通行能力?
计算出平均车头间距,从而得到车头时距,去倒数即为最大交通量(即通行能力)
平均车头间距=平均车辆长度+车辆间安全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3.排队和延误分析
4.服务水平分析
V/C
‘’最大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比值
第四章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
包括
运输网规划
站场规划
设施规划
时间长度
近期(3-5年)
中期(5-15年)
长期(15年以上)
要求
【现在】充分了解系统、相应设施的现状(性能、服务水平、对于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
【未来】恰当的预估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交通需求的发展
1.规划的特点、方法、步骤
交通运输系统的目标
建立、维护、运营一个系统,它能高效、经济、安全地适应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规划的目的
提出 经济合理的方案 以
扩充交通运输系统的容量(通行能力)
提高服务水平
规划的特点
规划工作是综合性的
带有政治性
规划人员只起到参谋作用,不是决策者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滚动式(连续性)
规划的过程
弄清现状存在问题,明确规划目的和目标
制定方案
评价方案
实施和修订计划
六个基本步骤
现状数据的调查和采集
一直持续进行的 缺乏数据往往是规划工作的主要障碍
现状诊断分析、目标和政策制定
供给分析
需求分析、需求预测
方案指定、分析、评价
编写文件和报告
2.需求分析和预测
经济学供需模型
目的
了解【交通需求】与【社会活动和交通供给】之间的关系
需求函数
(个人因素)愿意更高价格的使用者,曲线上移
【y轴】使用该设施愿意出的价格(运价)
【x轴】使用该设施的车辆数(交通量)
供给函数
(道路因素)道路条件改善,曲线下移
【y轴】对应交通量所需耗费的运输费用
【x轴】使用该设施的车辆数(交通量)
需求预测
子主题
第五章 轨道工程
组成
线路
站场
附属工程
供电、控制、给排水
1.系统类型及设计准则
系统类型
普通铁路
高速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2.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平面
线型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连接直线和圆曲线的中间曲线 作用:1.缓和曲率过渡,使作用于其上的离心力平稳过渡 2.缓和外轨超高
纵断面
3.路基和轨道
路基
轨道
作用
引导车辆行驶方向
承受由车轮下传的压力,并将其扩散到路基
4.站场
按运输对象分类
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站
按技术作业特性分类
中间站
设置在区段的中间 主要任务:办理列车通过、会让、越行 主要目的:使一个区段内,能同时形式多对列车,保证通行能力
横列式
纵列式
区段站
横列式
纵列式
客货纵列式
编组站
单向横列式
单向混合式
客运站
尽头式
通过式
货运站
铁路枢纽
第六章 道路工程
分类
高速公路
干线道路
集散道路
支路
第七章 港口工程
港口系统组成
港口:水、陆接口
港口水域
船舶进港、停泊
码头岸线
停靠,以上下客、货
陆域设施
堆场和仓库
客运站
地面运输系统
1.港口的类型和组成
港口的运输 作业系统
航行
装卸
存储
客运
地面运输
港口的工程设施
港口水域设施
港内航道
锚地
回转水域
码头前水域(港池)
防波堤
作用:1.防御波浪侵袭 2.阻拦泥沙在港内淤积
突堤
岛堤
护岸
港口导航设施
码头构筑物
码头岸线
主体结构物
系靠设施(系船、防冲、安全等设施)
码头前沿装卸作业设备
陆域设施
堆场和仓库
客运站
地面运输系统
2.港口水域
3.码头
码头岸线平面布置
顺岸式
突堤式
挖入式
离岸式
码头形式
直立式
码头岸壁
重力式
板桩式
高桩式
斜坡式
半斜坡式
半直立式
4.港口陆域作业区
前沿作业地带
装卸货物的机械
2.飞行区平面布置
组成
跑道
滑行道
停机坪
维修机库
第八章 机场工程
1.机场系统的组成
空侧
供飞机活动的部分
航站区空域
空域
飞行区(跑道之类)
陆域
路侧
供旅客和货物活动的部分
航站区(航站楼、各附属设施)
进出机场地面交通
陆域
3.跑道几何设计
4滑行道和停机坪几何设计
5.航站区布局
航站楼平面布局方案
线型
廊道型
卫星型
转运型
运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