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离障碍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分离障碍思维导图,包含概述、分类、病因、临床特征、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04 16:23:03分离障碍
概述
定义:一类复杂的心理-生理紊乱过程,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部分或全部整合能力,在感知、记忆、情感、行为、自我(身份)意识及环境意识等失整合,即分离状态 特点: 1、程度与持续时间不一 2、分离症状与药物无关 3、非其他精神神经障碍的表现 4、与当地文化宗教习俗不吻合 5、造成功能损害
病因
1、遗传 2、脑结构与功能 3、心理因素:应激事件、幼年创伤经历、人格特征、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 4、社会文化因素 5、相关理论解释
分类
1、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2、分离性遗忘 3、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4、恍惚障碍 5、附体性恍惚障碍 6、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 7、分离性身份障碍 8、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
临床特征
1、多起病于青少年期,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而言,症状相对单一,反复发作的患者主要症状疾病相同 2、与明显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可由直接压力、刺激、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诱发,反复发作者可通过回忆、联想、在相似处境等方式诱发 3、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4、常缺乏自制力,不主动求治,对症状“泰然漠视”,更关注他人对其疾病的态度,常有“继发性获益”的可能 5、共病突出:常与边缘型、表演型人格障碍、抑郁、焦虑、双相、酒依赖共病
治疗
1、药物治疗:SSRIs 2、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 3、寻找诱发、维持、强化患者症状的心理社会因素 4、医疗联盟共同帮助患者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临床特征: 1、抽搐和痉挛(假性癫痫发作):与癫痫鉴别 2、虚弱和瘫痪:部分/全部失去躯体随意运动能力或运动不协调、肢体瘫痪、慢性者肌肉萎缩 3、运动障碍:震颤 抽动、肌痉挛、舞蹈样运动、肌张力障碍、运动不能、运动障碍 4、步态障碍:类共济失调、怪异步态 5、吞咽症状:咽喉部异物感、梗阻感,与茎突综合征鉴别 6、失声症 7、感觉改变 8、视觉症状:弱视、失明、管窥、视物变形、视野缩小等 9、听觉症状 10、意识改变:恍惚、昏睡等 11、认知症状:假性痴呆:童样痴呆;近似回答
诊断: 1、起病前常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 2、神经系统症状相对稳定,如持久的肢体瘫痪或失声等 3、症状的矛盾性,如步态障碍者可跑步 4、神经系统检查体征与症状不匹配 5、对神经系统症状相关的神经电生理、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全程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常伴抑郁、焦虑障碍、躯体忧虑障碍等
治疗: 1、早期积极治疗 2、关心患者、关心心理因素、接纳症状 3、心理治疗、暗示治疗 4、药物治疗
分离性遗忘
主要特征:在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后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体身份、特定时间的相关事件
分类:伴分离性神游、不伴分离性神游
诊断: 1、起病前无器质性遗忘的病程,无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 2、遗忘迅速出现,有相对明确的症状出现时间点or遗忘发生与特定的环境/事件相关 3、遗忘的内容或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与患者有明确关联,并可能导致患者处于应激状态 4、对遗忘内容之外的其他记忆保持相对完整 5、临床表现不能用神经系统疾病或物质使用来解释
鉴别诊断: 1、普通遗忘和非病理遗忘 2、痴呆、谵妄和躯体问题相关的遗忘:多为广泛性,部分有意识障碍 3、外伤后遗忘 4、抽搐发作后:动态脑电图 5、与物质使用相关的遗忘 6、分离性身份障碍 7、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8、炸病和做作性障碍
治疗:1、心理治疗为主 2、认知治疗 3、催眠治疗 4、集体心理治疗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
定义:持续或反复出现人格解体或/和现实解体的分离障碍
人格解体定义:是指患者感受到完整的自我有分离的体验,体验到自我整体性分离,感觉自己像一个旁观者从外部审视自我
现实解体定义:患者感知的环境知觉出现分离的体验,仿佛自己是外部观察者,对现实感知有不真实感、朦胧感、恍若隔世
临床表现
人格解体: 1、对身体完整性的感知分离 2、自己置身于自我之外看自己,此时人格有双重性 3、与自己的情感分离,自己体系验不到自己的情感,或者体验到的情感是虚假的
现实解体:感到眼前的环境不真实
诊断
在清醒状态下: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或二者皆存在状态 2、人格解体状态被患者体验为一种自我整体的分离 3、现实解体状态被患者体验为自我对外界感知陌生、不真实,就像自我置身于异度空间,观察自我周围的环境
鉴别诊断:1、药源性 2、其他精神疾病 3、神经系统疾病
分离性身份障碍
定义:既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种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体验,有独特的与自身、他人或世界的关系模式
临床表现: 1、记忆的分离 2、分离性身份的改变 3、其他症状:抑郁心境,频繁、快速的情绪波动,强迫症状
诊断: 1、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思维与环境作用和自身的行为方式 2、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3、不能回忆某些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通常无法用健忘来解释 4、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
治疗: 1、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催眠治疗、家庭治疗 2、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物(2)β受体阻滞剂(3)抗惊厥药(4)安定类药物(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