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管
适用于临床医学,组织胚胎学消化管的知识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消化系统
构成
消化管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一般结构
粘膜
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上皮:复扁(保护功能)/单柱(吸收功能为主)
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小消化腺(表皮下陷形成,1~2个腺泡),淋巴组织(防御保卫)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内环行,外纵行)挤压消化腺淋巴,调节固有层
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小消化腺(10多个腺泡,受神经调节),粘膜下神经丛
肌层
骨骼肌(消化管两端)/平滑肌,肌间神经从(间质喀克尔细胞)
外膜
纤维膜/ 浆膜(疏松结缔组织及表面间皮形成)
消化腺
胰腺
。。。。。
功能
消化,吸收,排泄
防御,免疫
内分泌
上皮:单柱,胃小区,胃小凹
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 (胃小凹:上皮下陷而成)
LM: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
EM:细胞间有紧密链接,核周有RER,Gol
FUN:分泌含HCO3-的不可液性,粘稠粘液,2~6天更换一次
粘性-碳酸氢盐屏障
粘液层:不可溶性粘液凝胶状粘液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减慢H*向粘膜扩散
表面粘液细胞→HCO3-→中和H*→(碳酸酐酶)H2CO3→CO2+H2O
固有层: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
疏松结缔组织 有大量胃腺
幽门腺
分泌粘液,溶菌酶
贲门腺
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胃泌素,促进壁细胞分泌泌酸
胃底腺
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胃体部,数量多,复管状腺
主细胞
LM:多,小,柱状,嗜碱性
EM:RER+Gol
功能:合成胃蛋白酶原(需要被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壁细胞
LM:小,大,圆形,1/2个核,嗜酸性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两者可互换)
功能:合成分泌HCl,内因子(与维生素B12(血红蛋白)形成复合物进入小肠)
颈粘液细胞
分泌酸性粘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
干细胞
增值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
内分泌细胞
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分泌
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
胃液
子主题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结缔组织
肌层:厚的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
外膜:浆膜
结构
上皮:单柱
吸收细胞
LM:最多,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游离面有纹状缘
EM
游离面
微绒毛:使细胞游离面扩大20倍
细胞衣:吸附多种酶,是消化吸收的部位
内因子受体:帮助Virb12吸收
侧面
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物质由细胞间隙进入组织
RER,SER,Gol
将吸收的脂类形成乳糜颗粒
参与消化吸收
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胰蛋白酶
杯状细胞
分泌粘液,从12指肠至回肠末端,逐渐增多,润滑和保护
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S细胞:促胰液素(水+离子)
促进碱性胆汁和胰液的分泌
小,柱状,增殖分化
帕内克细胞(小肠腺特有)
LM:位于肠腺基底部,锥形,顶部胞质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底部胞质嗜碱性
EM:RER+GC+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疏松结缔组织)
绒毛中轴
中央乳糜管(毛细淋巴管),有孔毛细血管,少量平滑肌纤维
肠腺
又称肠隐窝,帕内特细胞,干细胞等
淋巴小结
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
粘膜肌层
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液)
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其余-浆膜
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面积扩大600倍 ,大约200~300M²
环形皱襞
粘膜+粘膜下层
绒毛
上皮+固有层
微绒毛
细胞膜+细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