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 第四章
本导图整理了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的知识点,为备考的同学们提供复习思路,化繁为简,框架简单明了,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如有欠缺请补充。祝大家考试顺利~
英语语法——名词篇,看星火英语网课,自己总结的。语法是非常基础的东西,有了语法的基础学起其他的都可以非常容易理解。所以,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以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和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p92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
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
第三,他们中有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运动的新特点
1919年,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北洋政府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919年11月、12月,杨匏安发表《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做了比较确切的阐述。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简述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传播的主要表现:
第一,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第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第三,如果干进步刊物的创办。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斜线的论战。
第一次是同胡是围绕“问题与主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立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
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其季度中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意义
第一,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为成立总工会举行了总同盟罢工。2月7号造成二七惨案。二七惨案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
第一,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二,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
第三,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地生活状况。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五卅运动。
1925年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广州香港两地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这次大罢工前后见识了16个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于1926年7月9日。
1926年~1927年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伐吴佩孚,孙孙传芳,张作霖。其战略方针,首先以主力进攻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北上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二,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的革命战争。
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亿青岛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史称412政变。
1927年四五月间,钟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7月14日是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
(二)国民革命得意义
第一,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
第二,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