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第五章 写作动机与选题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包括写作动机的激发、选题的策略两个部分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编辑于2021-04-01 09:36:34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五章 写作动机与选题
写作动机的激发
什么是写作动机 【目需情意 】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人的内在心理过程,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所引起。 写作是一种心灵的创造活动,写作动机是作者投入写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动机构成要素:
(一)需要
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动机产生的基础。是人机体内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作家把文学创作看成是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基于艺术人格之上的动机,能够满足作者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目标意图
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的和结果,是动机产生的归宿和努力方向。在写作活动中,作者的意图贯穿写作实践过程的始终,是推动其行动的现实力量;
惠特曼《草叶集》从最初12首到终版401首。
(三)情绪、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联结需要和意图的动力。需要和目标都要在情感、情绪驱使下才能获得实在的体现;
鲁迅《阿Q正传》,正是面对国民劣根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驱使创作。
(四)意志
是要实现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它伴随着动机的产生而发生,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 在写作行为过程中,意志表现为权衡写作动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行动。
张炜用了22年时间完成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作品长达450万字 。
写作动机的特性 【注射福:主 社 复】
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动态系统,它不但包含多种成分、要素,各要素之间形成不同的关系和层次,而且具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一、复杂性
写作是由需要这一原始动力引发的,而人的需要不仅多样,且可能同时发生,故而当多种需要引发的多种动机组合成动态系统,共同作用于写作活动时,动机便呈现出复杂状态。
贾平凹说:“写书于我,是作用于社会,作用于时代,也同时是为了我自己的受用。”
龙应台:“写作对我而言,或对所有的艺术创作而言,都是因为在领会最深密、最隐藏之处,有某种不平衡,或者称之为苦闷,我称之为不安”,“诚实地说,我是为了生存,为了解决我自己存在的问题。而这些为了我自己存在经由书写而发出来的东西。如果对于社会,对于下一代,对于历史有什么任何影响的话,那是自然而然附带出来的,而最本质的那一部分是为我个人而写”。
1、多种动机并存时,其中必会产生主导动机,它处于支配地位;其余动机则成为次要动机,受主导动机的制约;
2、动机的发生源于某事物的激发,但写作对象可能不是这一事物本身,而不同作者的同一写作行为也可能受不同动机的驱使;
3、动机的复杂性还体现在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不定性上。
但丁最初创作《神曲》动机是出于对精神上的爱人无限哀痛和追念,但后来却从爱情诗的写作转变为社会批评之作。
二、主体性 (个体不同的差异,每个都不一样)
作者是自己情感愿望的主体,其动机的实施代表着个人的观念和情感。
艾克曼《歌德谈话录》
罗丹:“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到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自己所想到的。”
主体性的表现:(主观偏向)
1、对生活刺激的选择具有主动自决权;
2、作者的个性、气质、思想必然浸染动机,帮助动机的具体生成,影响动机的发展方向;
王质夫提出,白居易写了《长恨歌》,陈鸿写了《长恨歌传》
3、与作家的感知能力、知识经验、文化心理结构紧密相连。
《中国作家》我和北京胡同
三、社会性(人离不开社会)
作者的需要是在参与外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动机的产生也必然要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它包含着非个人意志的社会历史内容,具有普遍的社会性。
社会性的表现:(人离不开社会)
1、生活在不同国家、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写作动机具有差异性;
2、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者的写作动机往往受社会时代的影响和制约。
写作动机的生成: (未考)
1.文学写作动机的生成 :
外物激发
1、原型激发:即作者受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直接启发而创作。
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宾逊漂流记》、史铁生《我与地坛》、一合《黑脸》、蒋巍《牛玉儒定律》
2、情景诱引:即特殊情境氛围触发了作者创作冲动。
茹志娟《百合花》
3、外物启示:外部某物件或形象图景引发了作者强烈的创作冲动。
雪莱《钦契一家》
4、思想点化:在阅读或与人交流中得到某种思想的启示而形成。
张翎《余震》
巴乌斯托夫斯基:“谁知道一次邂逅、一句记在心里的话、梦……不是这种刺激,我们周围的一起都可以。”
内部刺激
触发源主要来自作者心理世界。无意识发动是内部激发式动机生成的一种典型。
郭沫若《回忆<凤凰涅槃>》
科勒律治《忽必烈传》、斯蒂文森《越过平原》
2.学术写作动机的生成:
学术写作是学术研究工作成果的总结,学术写作动机的生成与职业关系相辅相成。生成时间在研究开始之时。
(一)主动动机:指作者在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工作领域里,发现了(偶遇)相关的问题对象,积极投入研究;
闵可夫斯基研究狗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著
(二)被动动机:即写作的原初动机并非来自于作者内心世界的渴求,未能显示作者的主动意识。
3.实用写作动机的生成
(一)功利目的:“实用性”是其功利特征,“用的需要”是动机生成的重要因素;
(二)受他人意志支配的写作,多数情况可视为“职业受命写作”。
受命写作也面临一个主体动机转换的问题,主体要将外部驱动力变为内部驱动力,从“别人要我写”转变为“我自己要写”。
选题的策略
后面一页→
情绪情感→需要→意志→目标意图
第五章 写作动机与选题
写作动机的激发
选题的策略
选题的特征 (未考:)
一、剥离性将题材从游离状态提升为固化形态的阶段。
陆机《文赋》:情瞳胧而弥显,物昭晰而互进。
二、层级性
选题需要层次递进的过程。
低级选题:初步圈定写作范围 中级选题:对象明确,掌握对象特征、内涵、价值等 高级选题:澄明清晰,富有内蕴,具有感召力。
三、图示性
选题应是一种清晰的结构预兆,形成初步思维框架。选题的内在张力就在于构造完美图形的内在趋力。
选题的基本要求:
一、本色与当行
即选取符合主体写作范式和内在意愿的题材。指的是在选题时作者的内在标尺。
“本色”、“当行”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乃为本色,乃为当行”
张平《十面埋伏》
二、适度与适当
选题的范围大小、领域的宽广都要符合作者的个人量度。选题的度是由主体自我的“自律”(自己的规律)和客观环境的“他律”综合作用形成的合力所造就。
三、辨识与辩证
选题要求感性和理性的共时参与。
【值不值得写】辨识就是要求依据写作者的表达性标准来检验所选题材的外在物质化外壳。
【科学、理性】辩证则是对选题进行形而上的科学分析,从理性思维的角度看主观控制力能否把握选题的全部。
选题的方法与步骤:
学术写作的选题:
(一)从价值性、可行性方面选题:
1、价值性,是指选题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或精神文化效应的思想价值。
2、可行性,是指完成所选论题的研究条件及占有信息资料的多少。
(二)基本方法:
1、追问疑点“探索法”。【敢于质疑,问为什么?】
王国维啊《人家词话》“意境、境界”
2、学术动态“定位法”。【迅速定位】
3、学术盲点“补漏法”。【查缺补漏】
文学写作的选题:
(一)具有自由性【随意性】、主观性【自己想写】和命意性【命题有意义】。
《论语·阳货》:“小子和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二)文学体裁不同,选题的角度和着眼点也各有差异。
诗歌以抒情为主,情感思维起关键性作用; 散文注重“纪实性”,由生活情境透露细腻的情感体验和幽微的人生哲理; 小说更注重人物、事件、环境诸要素的完整性,能包容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感情层次。
实用写作的选题:
(一)所受限定较多:
1、应用背景的制约(“九一八”演讲稿。围绕什么写?)
2、实用目的的制约 (写通知、工作总结。不能发挥。)
3、文体发布范围的制约(通知选题有要求)
(二)选题思路和步骤:
1、制定写作目标和对象,即写文章的应用领域和主观意图;
2、根据文体特征,初步限定范围;
3、收缩范围,确定关键对象,选有突出价值和创新意义对象;
4、选定对象,对应写作意图和已知的写作素材,精心打磨选题。
小说选题关注以下几点: 1、捕捉“易感点” 2、捕捉“命意点” 3、寻找“兴味素”
易感点1.鲁迅《狂人日记》
命意点2.贾平凹《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