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第六章 聚思与立意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第六章 聚思与立意的内容,包括聚思的艺术、立意的匠心两个部分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如需要免费的请找本人,有一整套导图(从第一章到第21章)。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个人整理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
这是自考教材《写作(一)》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事务文体概述、种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及其他。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告知,非常感谢。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第六章 聚思与立意
聚思的艺术
聚思的含义
与“构思”不同,是作者从心灵角度出发,将注意力指向选题已甄选过的素材。
聚思的特点
拓展性
首先,由窄向宽扩散。 其次,由小扩大。 再次,反向思考(对现有思维方向的否定)。
创新性
余秋雨《废墟》
创造性活动,不可重复。 另一表现,就是作者突破了自己以往的思维模式。
聚思的方法
一、想象
功能:(是人类最原始的心理机制之一)
1.可对生活经验进行补充和超越。 2.可以深化认知。 3.预见作用。 4。是聚思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文学聚思活动中想象非常重要,在学术写作和实用写作中同样存在着想象。
方式:【夸 黏 典 联 】
1、黏合:把客观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特征、组成部分,根据需要在头脑中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
(美人鱼、孙悟空)
2、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创造新的形象。
①余光中的《乡愁》。
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指的是想象的方式中的联想。
③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夸张:改变思维对象的正常特点,突出某些特点,或者略去另一些特点,使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或可笑或惊人。
《镜花缘》中小人国的小人形象
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一只令人厌恶的大甲虫
4、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塑造小说中的人物 )
鲁迅说,人物模特儿没有专门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即“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二、抽象
功能:
要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
方法:
1、分析: (细致分析) ①对事物对象关系的分析,即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结构、多机制等方面审视与其它事物间的联系。 ②对事物对象整体的分解分析,即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对每一部分进行考察审视
2、综合: (重新组合) 是在认识事物各部分的基础上,把分解的对象有机地重新组合成整体,从而认识对象的整体性质。
3、比较: 是对事物对象属性相同点和差异点的辨别。
如臧克家《有的人》写道: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路遥《平凡之路》的高加林,和司汤达《红与黑》的于连进行比较。
不同文体写作聚思的策略: (不同文体的聚思活动有着不同侧重的思维方式,形成不同的聚思空间)
文学写作聚思:
文学写作聚思是在意象思维的框架中展开的。
文学写作聚思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聚思对象的确定; (2)意象含义再认识; (3)赋予物象特定的意味。
2.顾城《一代人》、 雕像“鹿回头”
3.舒婷的《船》
学术写作聚思:
虽然也借助想象和联想,但思维的拓展和聚敛是紧紧围绕问题目标,通过多层级比较分析与综合概括完成的。
(1)背景关系分析与综合; (2)现实性分析与综合; (3)内外关系分析与综合。
实用写作聚思:
目的是要人们遵循现有的社会规范,便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挥,其聚思活动必然也要在既定规范循序渐进地展开。
(1)程式化方式; (2)对象化方式; (3)换位方式。
立意的匠心
立意的
含义:立意之“意”是指主题,即文章的思想内核。 立意是对文章整体构思提炼和孕育核心理念的思维过程。
王夫之《姜斋诗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尤帅也……”
刘熙载《艺概·经义概》:“凡做一篇文,其用意具要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言……”
定义:
立意不等同于主题。(主题可以使完成作品呈现的中心主旨。但是立意是作者构思文本的出发点,是过程。)
立意的特征
目标性
元·陈铎《文说·立意》“意、景、事、情”
玛拉沁夫《旅行家树》
思想性
李渔:“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刘心武:“我写写小说都是有目的性的,但这种目的性,往往还不能形成确切的主题。”
过程性
立意的基本方法
一、利用因果律来确定立意(《悯农》因为辛苦,所以要节约)
01 运用因果元素分析 02 运用背景方法 03运用数量综合的方法
二、利用相似律来确定立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物与人、古与今、人与人、事与事的他相似思维
2.运用事物所处的精神、环境、历史的内部自相似律
如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辛弃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正是在时空环境历史的自相似律中找到了立意。
不同文体立意的策略
一、文学写作立意的策略(单选)
(一)设计:对选取对象进行多维度理性设计,让智慧跟随感性对象的指引,谱写出多声部的认识、体验、感悟。
(二)优选:从设计的多元立意中,筛选出最优方案,筛选最佳立意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切题、典型、深刻、新鲜。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三)提纯:把已初选出的立意进行再度提炼、深化,该立意具有写作的整体统摄力,具有意蕴的内在饱满度。
刘熙载《艺概》:“立意要纯一而贯摄”
二.学术写作立意的策略
(一)概括: 从已有的材料背景中概括提炼出前人研究的结论和科学实践发现,然后按照学术思路概括出研究的方法、方式、结论所属的类别。
《论知性在美学中的度》
(二)归纳和类比:将自己已有的研究条件、研究方法,以及预设的研究思路进行归纳整合,从而抽象的提炼出可能预期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实用写作立意的策略
(一)立意要从分析具体的材料入手
(二)提炼主题立意要从全局着眼
例题辨析: 【2016.10.21题、2016.04.21题】立意等同于主题。
意象思维是通过塑造审美意象来达到某种带有文学艺术情趣的思想境界。 (具体到抽象的超越,用某种形象的东西说明抽象的观念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