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物流管理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物流管理思维导图,包含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10 11:15:21第六章 物流管理(10-15分)
【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共四节内容,历年考试分值在10-15分左右,2023年考试可能会涉及案例
第一节 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考点1】物流的概念与功能
【考点2】物流的基本功能
【考点3】物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第二节 包装、装卸搬运与流通加工
【考点4】包装
第三节 仓储与库存管理
第四节 运输与配送管理
第一节 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考点1】概念与功能
含义
①商品
物流服务
②生产性服务活动。
③创造价值。
物流活动
【考点2】基本功能
①运输
最重要
②储存
③装卸搬运
④包装
生产的终点
物流的起点
⑤流通加工
⑥配送
⑦信息处理
【考点3】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概念
出发点
客户满意
目的
物流整体最优
效益
经济
社会
并重
核心
信息
内容
物流活动
系统构成要素
具体职能
【考点4】物流管理的发展
(一)绿色物流
定义
过程
利用
物流资源
采用
物流技术
规划和实施
运输、
储存、
装卸、
搬运、
包装、
流通加工、
配送、
信息处理
降低
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含义:
集约资源
本质内容
绿色
运输
仓储
包装
逆向物流
(二)第三方物流
定义
模式
独立
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之外
组织
主营业务
提供
物流服务
实现
合同方式委托
价值
降低成本
提高
水平
质量
顾客服务
竞争力
规避风险
自己运作面临的风险
投资
存货
提升
社会价值
(三)供应链管理
概念和特征
概念
网链结构
原材料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最终用户
特征
参与者
每一个节点
必不可少
一条
物流链
信息链、
资金链、
增值链。
网络结构
若干个供应链集成
“牛鞭效应”
需求放大效应
又称
影响
库存水平
上游企业
下游企业
基本理念
强调合作
集成化模式
中心。
客户
最终消费者
传统企业关系的区别
强调
信任
合作
第二节 包装、装卸搬运与流通加工
【考点1】包装
(一)功能与分类
功能
(1)保护
(2)方便
(3)销售
分类
按目的
工业
商业
按使用范围
专用
通用
按使用次数
一次
多次
周转
(二)材料
主要物质
构成包装实体
分类
纸
塑料
金属
玻璃
木材
复合
(三)技术和方法
1.一般技术和方法
内装物
合理
置放
固定
加固
松泡产品
体积压缩
形状尺寸
合理选择
外捆扎
2.特殊技术和方法
1)缓冲
防震
又称
包括
全面
部分
悬浮式
(2)防潮
(3)防锈
(4)防霉
3.操作
(1)充填。
分为
装放、
填充
灌装
(2)封口和捆扎
主要有
直接
夹板
成件
密缠
捆扎
(3)裹包
直接
多件
压缩
(4)加标和检重
标签
标志
检查
重量
(四)集装化
1.意义
采用
机械化操作
提高
装卸速度
减轻
装卸搬运的劳动强度,
降低
运输成本
节省
运杂费用,
保护
质量
数量
商品
促进
实现标准化
形式
集装箱、
最主要
也称
货箱
货柜
按用途
冷冻
框架
罐式
冷藏
按箱体材料
钢质
铝合金
玻璃钢
按箱体结构
折叠式、
固定式
薄壳式
托盘、
集装袋、
用途
粉状
颗粒状
常见
橡胶
塑料
帆布,
货捆、
若干件单件货物汇集成一个单元
框架集装等
【考点5】装卸搬运
(一特点
(1)量大、对象复杂。
(2)不均衡。
(3)对安全性要求高。
(4)具有
伴生性
起讫性。
(二)方法
1.按对象分
(1)单件
(2)集装
(3)散装
2.按手段和组织水平分
(1)人工
(2)机械化
(3)综合机械化
3.按特点分类
(1)间歇
(2)连续
(三)活性指数
概念
方便或者难易程度
特征
自然数
越大
装卸搬运活性
越高
货物装卸搬运
越容易
越小
货物搬运难易程度
0
散堆
1
装箱
2
便于叉车作业
3
可移动
4
已被启动,可直接作业
平均活性指数α
α<0.5时
叉车
动力搬动车
当0.5<α<1.3时
对应活性指数为1
1.3<α<2.3
对应活性指数为2
α>2.3时
对应活性指数为3
大小是信号
确定改变搬运方式
(四)合理化
1.防止
消除
无效作业
2.提高活性
装卸搬运
3.实现省力化
4.合理利用设备
【考点6】流通加工
(一)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①对象
②深度
③责任人
④附加价值
不同
(二)形式
1.以保存商品为目的
2.为提高
商品利用率
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损失
3.为方便消费、满足用户需求
(三)合理化
(1)和配送
(2和配套
(3)和运输
(4)和商流
结合
第三节 仓储与库存管理
【考点7】仓储与仓储合理化
(一)功能
①调节
②保管检验
③集散
④客户服务
⑤防范风险
(二)仓储合理化
(1)评判标准。
①仓储
质量
数量
结构
费用。
③储存时间
(2)实施要点。
①对储存物品进行分类管理
②采用先进先出方式
③提高储存密度
④快进快出
【考点8】仓储设施与设备
(一)仓储设施
仓库
最常见
按保管条件
普通
保温
冷藏
恒温恒湿
特种仓库
危险品
战备物资储备
气调
按封闭程度
封闭式库房、
半封闭式货棚
露天式堆场
按使用范围
自用
自身生产经营
营业
经营储运业务
公用
为社会服务
(二)仓储设备
1.货架
功能
保护商品
有效利用空间
需要量的计算
N为货架数量(个);
Q为上架存放商品的最高储存量(吨);
l、b、h分别为所选用货架的长、宽、高(米);
k为货架存放该种商品时的容积充满系数(%);
γ为上架存放商品的单位质量(吨/立方米)
2.托盘
国际标准化组织优先推荐尺寸标准(长x宽)
1200mm×800mm
1200mm×1000mm
我国
(1)种类
按结构特征
平
柱式
箱式、
轮式
按使用范围
通用
专用
按材料不同
木
钢
铝
纸
塑料
复合材料
按使用寿命
消耗性(一次性)
循环性(多次性)
(3)需要量的计算
N为托盘的需要数量(个);
D为单位时间进出商品的数量(件/小时);
T为托盘的平均使用周期(包括移动、等待、卸空、返回、填补等的时间)(小时);
X为托盘的平均装载效率(%);
C为托盘的标准装载量(件1个)。
三、仓储作业流程管理
(一)商品入库作业管理
1.仓库储位规划
2.货位分配原则
(1)以周转率为基础
(2)商品
相关
同一
类似
替代
相容
(7)先进先出
3.储存策略
(1)定位
(2)随机
(3)分类
(4)分类随机
4.商品入库流程
(1)入库验收。
①验收准备
②核对资料凭证
③实物检验
数量
质量
④建立货物信息档案
(2)入库堆码
基本要求主要
合理、
牢固、
定量、
整齐、
节约
方便。
1)计重商品就地堆码。
S为商品堆码占用面积(平方米);
Q为该种商品的储存量(吨);
N为该种商品的仓容定额(吨/平方米)。
)计件商品就地堆码。
(二)商品维护管理
1.商品储存损耗形式
自然
异常
2.商品储存维护方法
(1)自然通风
风压
热压
(2)密封
目的
防
潮
锈蚀、
霉、
虫
按使用介质
大气
干燥空气
充氮
去氧
按密封的范围
整库
小室
货垛
货架
包装箱
容器
单件
(3)除潮。
(三)商品盘点管理
目的和内容
目的
清查实际库存量
内容
数量
质量
安全
保管条件
检查
方法
账面
永续
现货
实地
实盘
(四)商品出库管理
1.出库方式和基本要求
方式
送货、
收货人自提、
过户、
取样、
转仓
要求
三、
不
核
五检查
2.出库程序
核单备料、
复核、
包装、
点交、
登账、
现场
档案
清理
【考点9】库存管理
Ø (一)意义和分类
1.意义
广义的库存包括处于
制造加工状态
运输状态的物品。
2.分类
(1)按功能
①周转
周期
②安全
缓冲
③在途
④调节
季节性
⑤投机性
屏障
2)按需求特性
独立
相关
(3)按所处的生产阶段
原材料
在制品
成品
(二)库存管理的目标
核心:库存控制
(三)ABC库存分类管理法
1.基本原理
A
品种种类
10%
价值
70%
B
C
(四)库存控制基本模型
1.定量库存
特点
不确定
盘点周期
②固定不变
每次订购的批量
③变动
相邻订购间隔时间
④订购提前期基本不变
生产能力
运输能力
供应商外界因素决定
商品需求情况
无直接关系
(2)订购点与订购批量的计算
订购点=平均日需求量×备运时间+安全库存量
经济订购批量
EOQ模型基本假设
需求量
供应周期
确定并已知
集中到货
无缺货或延期交付
无数量折扣
存储费
库存量
线性关系
只有一种商品,或多种商品,需求独立
C为每次订购成本
D为 年需求量
K为单位商品 的年持有成本
F为单位商品的年持有成本占商品价值 的百分比
P为单位商品的价格
课件例题
商品年购入总价=PD
商品年订购成本=CD/EOQ
商品年储运成本=K*EOQ/2
年库存总成本=商品年购入总价+商品年订购成本+商品年订购成本
(3)优缺点。
优点
管理简便
节约理货费用;
节约库存总成本。
缺点
不便于对库存进行严格的管理;
订购之前计划比较复杂。
2.定期库存控
(1)特点
每次的订货批量通常是变化的,
而订货间隔期是固定的
(2)订购间隔期的计算
最佳年订购次数
(3)订购批量的计算
Q=E-Q0-Q1
Q每次订购批量
E最大库存量
Q0订单发出时的库存余额
Q1在途库存
最大库存量计算
E=D(T+L)/N +S
E最大库存量
D年需求量
T订购间隔期
L订购提前期
S安全库存量
N工作日
(4)优缺点
优点
订购费用低
一次办理多种商品的订购,
,便于获得价格折扣;
一次订购的金额大
减少
库存登记费用
盘点次数。
不必跟踪库存变化
缺点
订购量会很小
按期发出订单
安全库存量比定量控制系统高
第四节 运输与配送管理
【考点10】运输管理
(一)运输与运输系统
1.运输的效用
①空间
②时间
2.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线路、
工具、
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
①仅提供动力
②没有动力,但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
③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
参与者
①货主。
②承运人。
货运代理人。
④运输经纪人
中间商,不具体展开运输作业
节点
(二)运输经营方式的选择
自营
优点
①提升服务
②降低成本。
缺点
①空车回程率高
这是自营运输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
②对专业货运管理技术要求高。
③资金占用较多
④承担风险较高。
外包
优点
减少
投资
管理负担
降低风险
缺点
①运输控制力减弱。
②连带经营风险。
3.自营运输与运输外包的选择
典型的“制造”与“购买”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管道
(四)合理运输
1.不合理运输的形式
(1)空驶
最严重
(2)对流
亦称
相向
交错
(3)迂回
(4)重复
(5)倒流
(6)过远
(7)运力
(8)托运方式
选择不当
(9)无效
2.实施
(1)合理选择
模式
工具
运输
(3)确定运输路线
(4)提高运输设备装载效率
(5)构建并完善运输网络系统
【考点11】配送管理
(一)含义
①送货形式
物流据点至收货人
②组合体
流通加工
整理、
拣选、
分类、
配货、
配装、
末端运输
③根本出发点
用户要求
④体现经济合理性
(二)类型
1.按组织形式分类
(1)集中
(2)共同
又称
协同
(3)分散
2.按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
(2)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
(3)成套配套
3.按时间和数量分类
(1)定时
(2)定量
(3)定时定量
(4)定时定路线
(5)即时配送。
(三)配送中心的运作
2.分类
(1)按物流设施的归属分。
①自有
②公共
③合作
(2)按服务对象分类
①面向最终消费者
②面向制造企业
③面向零售商
(3)按运营主体分类。
制造商
批发商
零售商
仓储运输企业
3.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1)订单处理
(2)进货。
(3)分类。
(4)储存。
(5)分拣。
(6)配货分放。
(7)配装。
(8)送货。
4.配送中心分拣策略
(1)按订单分拣和批量分拣。
(2)单人分拣和分区分拣。
分区接力
分区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