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五章
本图为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章节内容的知识点大致梳理。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拥有轻松快捷的复习体验。
这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认识论、 唯物史观。
这是一个关于考研政治法律思维的思维导图,满满的知识点!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
人类的建筑活动历史久远.世界各地保存有丰富的古代建筑或建筑遗迹。本思维导图对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之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五、战后40~70
现代派发展
第一节 理性&感性 艺术&技术
二战后现代派
是多种现代建筑派的综合提现 (二战前现代建筑派 只讲经济不讲人情)
派别间差异
理性派:
满足生理要求
经济成本低,合理性标准化
与政治、经济不可分
“功能城市”柯布西耶
欧洲
有机建筑
追求艺术,不计成本
新技术为艺术成果的重要因素
装饰物,生活情趣
美国
人情化&地域性
满足心理需求
介于理性&有机间
北欧
与现代派对立关系
学院派
新传统派
目的:政治宣传。一站后为行政权表达政治面貌——纪念性
学院派代表旧政权❌
现代派意识形不符❌
特点
手法保守
构图:学院派(轴线、主次、比例、韵律)
形体:现代派
无装饰
雄浑、纪念碑式
多应用于美国高层建筑(几何装饰、几何形层层收分)
二战后被反感
现代派特点
反对复古,新功能,新技术——创时代之新,几何美
提倡建筑艺术性&技术性结合
空间是主角
建筑表里一致,反对外加装饰
发展
二战前被压迫,包豪斯成员逃向美国
二战后成为主流
新传统派被谴责
经济、灵活、快捷,需要大量建筑
体现进步性
现代派倾向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第二节)
粗野主义倾向(第三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第四节)
典雅主义倾向(第五节)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第六节)
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第七节)
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第八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第八节)
几何图形为象征
抽象的象征
具体的象征
结合人们的物质与感情需要
功能与技术结合的合理性
建筑艺术,个性表现
第二节 对理性主义充实提高
统一考虑
技术
功能
各种形式
社会
经济
物质&精神要求
创造新的美
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1950—1960
毛糙的混凝土外露
沉重的构建组合
视觉冲击力强
案例
马赛公寓——柯布西耶
适用于公共建筑
根源: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结构的夸张表现
流行于欧洲
第四节 讲求 技术精美倾向1940—1960
特点
纯净,施工精确的钢玻璃盒子,清澈的反应材料、结构、内部空间
结构逻辑性,构造精确,技术美
自由分隔空间,很少有柱子
结构—空间—形式,技术—艺术
案例密斯•范•德罗
“少就是多”
简化结构,产生大、无障碍的空间
子主题
“隔而不断”
“全面空间”
高层建筑(矮墙、家具划分形成一体大空间)
“模数构图”
“纯净形式”
第五节 典雅主义倾向(195—1965)
与技术精美的区别
技术精美:钢+玻璃的精美
典雅主义:钢筋混凝土梁柱形式的精美
现代材料&结构+传统美学=规整、庄重的庄严感
优:类似古典建筑有条理、有计划、安定
劣:缺乏时代感创造性,思想简单手法贫乏的无奈表现。 反感象征权利的做法
案例
约翰逊
斯通
流行于美国的官方建筑
第六节 高度工业技术倾向(1950—1970)
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以材料、结构、施工特点为建筑美学。 包含技术精美&粗野主义
具体表现
取悦: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美学观
激进、未来主义:高度工业技术改变人们审美
巨型结构
试验性房屋
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空间结构、幕墙、表现预制装配构件
第七节 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1920—1960)
技术+形式+功能+经济+强调特点,反抗建筑互相雷同
追求独特个性&象征
现代建筑+传统
人情与心理需求
源于北欧
地域性
对当地自然气候、文化特点的适应、运用、表现
阿尔托 北欧
传统建筑材料
曲线波浪线
空间布局有层次有变化
体量强调人体尺度
不严格从经济出发
第八节 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1955—)1960
缘起
战后民族意识高涨
经济上升
留学生回国
时代与地域性结合的尝试
提现本土文化的内在力量、复杂性、个性
探索路程
利用地域文化满足现代生活
本土廉价材料
改良施工方法,标准化
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倾向/多元论(1950—1960)
缘起
满足人们对建筑多种多样的需求
建筑本身的任务条件不同
对两次大战间现代建筑抽象、客观的反抗
与人情化地域性接近又不同
建筑&场所要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征,见之难以忘怀
灵感先行
反对集体创作
建筑形式变化多端
几何构图
莱特——流水别墅、古根海姆美术馆
贝律铭——美国国家美术东馆
运用抽象象征
柯布西耶——朗香教堂
运用具体象征
悉尼歌剧院——乌特松
目的
使人们生活更富情趣&丰富
总结
是一种设计手法而非一种格式
基本精神:建筑可以有多重目的&方法而非一种——多元论
过程:由任务性质、环境特性出发设计能适应多种要求&内在统一的建筑。不是预先固定思想在某些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