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思维导图
了解大脑,观察指导自己,运用认知的力量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告别痛苦的人生!该书通过7大底层概念和20个成长关键词,帮助读者走出焦虑与迷茫,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以及清爽的情绪。书籍不仅适合渴望成长的人群,尤其对于那些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以及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编辑于2023-11-17 10:40:00认知觉醒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大脑
大脑
人的三重大脑
本能脑
主管本能
情绪脑
主管情绪
理智脑
主管认知
身体控制权: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人的天性
本能脑和情绪脑占据主要位置,大部分时候以为我们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合理化
避难趋易
逃避困难,只做简单舒适的事
急于求成
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如何让自己变得清醒?
提升理智脑
经常思考,时常反思
将与本能脑和情绪脑对抗转化为协同
理智脑发挥特长,指挥本能脑和情绪脑干活
焦虑
焦虑的形式
完成焦虑
日程安排太满
定位焦虑
对自身能力估算太高
选择焦虑
不能区分轻重缓急
环境焦虑
家庭工作影响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了
难度焦虑
面对困难的事情恐惧
焦虑的原因
想同时做很多事情
想立即看到效果
如何处理焦虑
克制欲望
避免同时做很多事情
面对现实
看清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
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
在局限中做能所能及的事情
直面核心
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
耐心
对耐心的正确认知
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
高手的耐心水平更高,延时满足能力更强
如何提升耐心
掌握事情的基本规律
复利曲线
舒适区边缘
成长权重比
平台期规律
学习开始会进步很快,到一定时间后会停止不前进入平台期,继续坚持会突破平台期,继续快速增长
坦然接受天性
提升耐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
培养耐心要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这一事实开始
延时满足,边对抗为沟通
与基本脑沟通:先做要事,后面在玩或者有奖赏
面对困难改变视角,赋予行动积极意义
不想做时:如果做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或意义?
协同本能脑和情绪脑解决问题
潜意识
模糊
意识分层带来的副作用。人生困扰支援
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
人天生不喜欢思考,因为很耗能
提升认知就得持续学习、思考、实践,懂得很多规律帮助我们消除模糊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是不断明确核心苦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目的和方法统一:学习知识的目的和获取知识的方法都是“消除模糊”
消除烦恼,消除情绪模糊
具体事情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
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
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
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如果失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具体的计划是什么?
不受其困扰的唯一办法就是正视、看清、拆解、化解
里清外明,消除行动模糊
所谓选择模糊,就是我们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即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
没有足够清晰指令和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
花心力让目标具体化,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感性
1.意识(理性)、潜意识(感性) 2.潜意识因为运转速度比意识强太多,能感知我们理性注意不到的事情
凭感觉学习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拉伸区学习法
回顾读书法
读完书几天后,问自己最触动点是什么,然后去关联实践
只取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
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1.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2.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
一稼的6个建议
这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卡洛琳的3个问题
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而后悔?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
如何捕捉感性
“最”字法
“总”字法
无意识的第一反应
梦境
身体
直觉
元认知
元认知
何为元认知
最高级别的认知
能对自身“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
元认知的维度
如何获取元认知
从过去获取
开启灵魂伴侣模式
冥想
自控力
潜意识总是喜欢左右大脑,导致我们处于模糊和缺乏自控的状态,所以对模糊零容忍 要在选择节点上多花点“原时间”
自我审视
每当有选择时,停下来几秒,审视自身行为是否合理,然后再选择
对当下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主张
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安排
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意义和行动动机
主动控制
每当做事情的时候,思考背后的意义、价值,从而更有执行力、专注力和意志力
思考做事的优先级及行动意义
觉察他人想法、克制自我言行
对模糊零容忍、明确自己的具体行动
外观世界,借力而行
专注力
情绪专注
走神的原因
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
觉得当下太痛苦,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走神的危害
影响情绪状态和能力提升
总是逃避困难,不能直面困难,造成拖延和低效
专注力的方法
让感受回归行动
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
学习专注
主动选择信息
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
深度沉浸
刻意练习四要素

有定义明确目标
练习时极度专注
能获得有效反馈
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学习力
匹配
舒适区边缘
匹配原则适用于任何领域
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拉伸区
在困难区做的事情很容易放弃
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时的事情
找到关注点,找到特别容易犯错或者不会做,稍作努力就能懂得东西
距离太远的我们把握不住,要去持续获取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财富和自由
学会拆解目标,目标越清晰,越专注,越能识别拉伸区
做事情的时长最好保持在意犹未尽的状态
深度
学习金字塔
被动学习
听讲
视听
阅读
演示
主动学习
讨论
实战
教授
阅读金字塔
深度学习的三个步骤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深度缝婕知识
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
输出结果去教授
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知识写出来
反思生活
专注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关联
深度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道信息点
用自己的预言重述信息,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关联信息点
描述自己相关经验,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行动和改变
我的应用,转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首先,手中有出锤子(明确当下最急需的东西)
其次 ,输入足够多(阅读获取+现实经历)
再次,保持好奇心
最后,常说一句话(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体系
认知体系
本质: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者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搭建个人体系的真相: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触动自己的点然后拼接为自身的认知网络
“触动学习法”建立个人体系
找触动
找到认知的拉伸区并对深刻的触动点进行思考和实践
变紧密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知识,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者使用这些知识,实践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打卡
坏处
动机转移,动力扭曲
认知闭合,效能降低
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优化策略
改打卡为记录,获取成就感
设下限不设上限:给自己定最小目标,完成即可
反馈
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原理
本能脑和情绪脑提供学习动力
理智脑负责学习
方法
教是最好的学
用是最好的学
输出倒逼输入
痛苦也是一种反馈
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样子
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
冷静客观的对待打击
作品说话
休息
1.不要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反而精力能快速回升 2.真正的自控高手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科学的学习模式
极度专注
让自己在拉伸区学习
学会评估调整学习难度
将大目标调整为小目标,让目标清晰
主动休息
只要感觉到精力不足或注意力不集中就主动休息
番茄工作法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行动力
清晰
1.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 2.成长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点就能让你成功而是多个能力的聚合 3.让自己热爱上从事的东西,是行动的原始力量 4.聪明的思考着都知道“想清楚”才是一切的关键,愿意花时间在“想清楚”这件事上
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将重要的事情变清晰,能显著的提高行动力
行动力最怕模糊
将你要做的事情写出来,会让你的目标变得清晰
做规划
目的不是让自己严格遵守
是让自己心中有计划,当完成其他事情后能马上回归正轨
“傻瓜”
行动的误区
凡事要看到结果才行动,如果前景不明确、不明朗,再有道理都没用
如果一个方法不能让自己快速看到变化,那么会不断寻找,不付出行动
行动中
假如想不清楚或者没有目标那么先行动试试,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目标
行动要产生一定的阈值才能产生大的变化
行动后
做成一件事之前,世界是一维的,成事之后,世界是二维或三维的
当真正做成一件事之后,会发现自己能做的很少,也会变得踏实,不那么好高骛远
行动
1.认知学习路径 2.认知是一种技能,知道东西仅仅是开始,不要误以为已经学到了,学到需要不断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联系
知行合一
不发生真正改变学习都是无效学习
让改变变为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懂百点不如学到一点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情绪力
心智宽带
心智的容量,支撑着人的认知、行动力和自控力,一旦降低就会失去判断
如何获取心智宽带
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在压力环境中尽量保持较大的格局和远见,保持主动觉知状态
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知道自己想什么,才能免于盲目奔波
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真正的高手不是同时做了很多事,而是避免同时做很多事情
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避免在情绪波动时做决定,太高兴或太悲伤时做决定
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适当的休闲可以提高效率,但过度的休闲会浪费人生
单一视角
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勤移动
多以第三视角看待问题,提升元认知的觉知能力
在紧张和焦虑时尝试以局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会发现很多担心是多余的
善学习
有知识储备才能借助高人的视角看问题
要开放
听别人的想法时不戴主观眼睛
忘我的聆听对方想法
从“我”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吩咐别人和指责对方
寻帮助
主动寻求外部帮助,借助他人的多维视角来克服自己单一视角的局限
多运动
运动提升多巴胺,对于提升创造力和多维角度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
常反思
复盘、梳理、拨云见日
游戏心态
幸福人生三要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和尊敬
独特的本领,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有自助选择的权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动机转移
假如自己不得不做某件事情,转为为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主选择力
为自己而做
为应对外部的压力和要求
为找到自己做事的另一层含义
可以解放情绪
为玩而做
为应对重复、枯燥的事情
找到自己做的事情好玩的一面
可以解放注意力
人生五件套
早起
睡眠规律
睡眠的脑科学理论
睡着后的3h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
3h后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
在睡眠后3h、3.5h、6h、7.5h这几个节点起床会神清气爽
放弃闹钟
抓住大脑工作的高峰期
上午7点-11点
下午2点1-4点
早期安排
规划
跑步
反思
读书或写作
困难的工作
注意事项
初期会有一个相对痛苦的适应期
循序渐进,难度匹配
按状态起床
中午午休
不打扰他人
提前准备
明确哪些情况可以不早起
冥想
原理
意识能处理的信息数量平均为7±2个
人每多做一件事就让自己处于低效率,通过冥想让自己同一时间做一件事
作用
让自己做事效率更高,提升脑灰质水平,变得更聪明
方法
闭眼静坐,专注呼吸,每天15min以上
感悟
人的心中其实有很多小球大球,通过冥想来接纳小球,通过写下正视大球
阅读
做决定
情绪决定
理智决定
阅读的好处
阅读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成长策略
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
阅读让人拥有高密度的思考
人与人之间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差异
认知能力极度依赖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极度依赖思考密度
阅读的技术
读书要选书
选择马上能解决自己迫切需求的书
选择难度在舒适区边缘的书
阅读是为了改变
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数倍于阅读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进行输出
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抓住改变这个目标,很多阅读障碍会马上消失
高阶读书法
要特别注意在阅读时产生的关联
读写不分家
写作
通过自己的预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事情描述清楚,让外行人也明白
好的写作就是聊天,好的聊天也是写作
采用类比、排比,尽量不用修辞
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而不是其他书本上的语言
运动
运动能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
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
运动不是关键
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和环境刺激才是关键
好的运动方式一定同时包含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