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反溺爱》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关于财商教育的亲子家教书。在这个高度物质化的世界,“钱”成为家庭中备受关注、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该如何跟孩子谈钱却让家长无比头疼。 本书试图纠正一个认知偏差:家长以为钱最容易宠坏孩子,困惑如何教孩子花钱,不好意思与孩子谈钱,但其实钱是中性的,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工具,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优秀品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反溺爱》读书笔记
作者及目的
引导孩子树立金钱观
为什么——和孩子谈钱
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孩子时期低成本试错。
谈钱——本质是价值观(金钱本身是中立的)
被宠坏的孩子四个特点
少分担家务及其他责任
没有太多作息及行为规范
被父母、其他人过多的关注
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零钱~耐心,捐赠~慷慨,工作~毅力,“想要”及“需要”~节俭精明~~~
怎么——和孩子谈钱
不回避有关金钱问题
不对小孩说谎
说谎会破坏信任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称赞孩子提出问题,并经常问孩子问题,最后把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
具体流程
1、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
平等、平和、鼓励语气,以了解沟通为最终目的。
注意性别差异
2、认真倾听问题
以重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不可随意敷衍。
3、引导、开放式回复
时间万物都没固定的答案
引导小孩子向我们认为的正确价值观思考,但不强迫思维一致。
不急于一定要解释,但是要答应尽快给出一个答案。
先整理思绪,冷静时再回复
告诉孩子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作出抉择
给孩子零用钱
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各种家务——必须做(家庭成员义务),而不是为了报酬。
零用钱——培养孩子耐心的工具
消费
储蓄
捐赠
捐钱不是捐赠的唯一方式。
给零用钱小技巧
避免减少零用钱,以免让孩子觉得在受罚。零用钱逐步增加的。
小孩的零钱先用纸币,容易可视化。银行账户会抽象化,孩子无法得到储蓄的直观快乐。银行账户开户等小孩子自己提出再考虑。
提供利息,金额越大,利息比例逐步减少。
教孩子买东西(用钱技巧)
需要
想要
认清楚需要想要的界限。(例如:智能手机、高档衣服等)
孩子自己要求负责钱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来
可以定一些用钱技巧规则。eg做账,评估,规划、选择
例如:想买电子游戏:写一篇论文,说服父母(监督者)
列出禁止购买清单:糖果,奢侈品,手机,上托型胸罩,暴力电子游戏、蝴蝶刀等(危害身体健康、精神)
要求孩子分担维修、购买新品的费用。(重复丢失物品罚款)(杜绝不珍惜)
孩子想要智能机(想要)只能自己买,并自己负担通话费。
孩子青年期,汽车—想要、需要—费用分担—不影响学业
孩子自己选择车型
可以用旧车(先开旧车,无事故再买新车)
自己承担基本财务责任—维修、汽油、保险
孩子的金库:零用钱,工作收入,生日,礼金等
不要把零用钱和家务绑在一起
家庭成员为家里做贡献
要求付费会让孩子自私,一切以金钱为目标
为钱做事,一点都不好玩。。影响孩子对金钱的兴趣。
通过事情传达价值观
以创业家的精神思考问题
对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可以赚到钱。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聪明消费(想要~需要)
钱花在持久快乐与回忆的物品、体验上,才能获得真正的愉悦。
设定消费的指导原则
想要~需要
好处更大,伤害更小
示范聪明地消费技巧
折扣券
消费、储蓄观点
二手商品
可以借就不要买(共享、租赁),利用效率低的东西完全可以租赁
案例:通过解读商业信息挖掘事情本质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我们来比赛,看谁先说出广告想传达给我们的潜在信息。”
总结:尊重自己身体,聪明消费,注意安全。独立思考,然后自己下决定。(可以选择求助家长)
不让孩子重视物质
节制和物质注意中寻找平衡点
为了某个长远目标,克制不理智消费,减少攀比开销。
不同年代不同消费标准、不同的价值观
少做毫无节制又不和礼仪的事情
强制插入孩子的活动中,剥夺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
强制为孩子制定计划、规划、准备工作等。要把这些作为考验孩子的机会
家长适时说”不“
物质主义的副作用就是不快乐。
首先要看家长自己如何花钱,言传身教。
说”不”会导致冲突,但也能告知小孩我们的原则(重要原则情况下,我们要说不)
说不,拒绝孩子不合理需求,不合理提需求的方式。时间会证明一切。
父母能做的
爱子女
未来必要时,帮忙收拾残局。
用更有趣、特别的方式庆祝
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事情传递给小孩
重要的是事件背后的价值观、用心
不打击小孩,满足其长远目标
把小孩的某些不合适的“欲望“转化成,孩子可以接受的东西。
家长花钱越多,孩子越有压力
供孩子参加运动的家庭收入比例越高,孩子越能察觉到父母压力。越有压力,越不喜欢,就会有越少动机坚持下去。
家长关注:小孩怎么看待家长的参与?
1、只要你喜欢,让你感觉良好,我们愿意花钱
2、不该为了取悦家长,希望你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
3、就算失败,我们也不会认为白花了。(对真正值得去做、值得拥有的事情,父母一定会为她掏钱。
小孩学会对自己的消费、储蓄、捐赠行为分析。
让小孩学会为渴望的事物等待
精神上的安全感等及时满足
物质上的需求,可以延迟满足或者拒绝不合理诉求。
重点:孩子要学会为了某样东西去等待,仔细考虑这个东西的价值,这样东西到手后,他才会好好品味和珍惜它。
和孩子谈捐赠
以身作则
把吃不完、用不掉的东西捐出来,给有需求却买不起的家庭。
人们互相依赖时,整个群体才会更加强大。
家长回应孩子有关捐赠的问题。
碰到自己个人能力、调整暂不支持——寻求其他途径——多个选择中择优——决定——实施。例如:募集资金,收集别人的零钱。
我不在乎别人是否骗我,我要教育子女:对别人要身怀同情与慈悲。
捐赠须知
人、力、物、钱,方式合适
被资助者因被资助而开心、生活状态改善
孩子的捐赠中必须有部分是帮助人,而不仅仅是动物。
捐赠使没有好处的付出。
观念要正,不然反受其害。
和管理零钱一样和孩子做预算。
过程中提升小孩心智
把捐赠作为一种习惯
净收入的3%(份额不能太高以致影响生活)
通过募捐活动可以增加能力
孩子可以学会评估申请案的技巧
组织技巧等
达成目标
孩子必须工作
工作是孩子的本能
家长职责
激励孩子这种赚钱本能
观察这种天生的勤奋能带孩子走多远。
家长允许孩子自己选择赚钱的方式,并付出努力
每周工作低于15小时基本不影响学业。
打工和学业之间不是零和博弈
在可认可的程度上负担部分大学费用。
孩子可以胜任许多工作
及早培养孩子的职业素养
未达成目标付出艰苦努力的基本素养
打工中学习的职业素养:倾听、 发展自我、 与人合作 、全力以赴 、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件事情(坚毅)。
让孩子摸索工作的意义
给孩子寻求机会,创造实践机遇。
孩子自己总结、分析。规划、逐步落实目标。
工作让孩子蜕变。
让孩子知道自己多幸运
知道感恩与慈悲
感恩是个“空”的容器,想着当天对自己有意义的人、事。
养成帮助身边人的意识(助人就是助己)
不要盲目参加义工旅行(自我感觉好的事情),首先先想清楚
领导者是谁
义工能否用到他的技能
留意该活动的实质意义是什么?促销?帮助他人?
决不让孩子带朋友一起去。(有小圈子很难真正学到东西)
家长不要为身份懊恼
钱,多少够用
和孩子说清楚花钱的原则
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稀缺性
教孩子懂得取舍
长期目标
短期满足
过多的同类物质享受,并不能大幅度增加生活乐趣
更多的同类玩具
跟孩子沟通对话培养出来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受益一生。
我们教育子女的时间不会很长,时机稍纵即逝。
但是其中的影响却很持久。
对孩子坦白家庭财务状况:反正他们最后也会自己找出答案
父母不要浪费任何机会,让孩子积累使用金钱的经验,成为一个可以妥善用钱的人。只要有足够练习,孩子就能克制自己,把钱用在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物上。
儿童的早起性格特征:找出答案的强迫心理,一种想要安排与改善现实的强烈冲动
忽视流浪者,就是在教孩子忽视受苦的人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见得适合中国实际情况,尤其是关于捐赠要谨慎。
为客户、目标主体提供礼物是基本公司运作常识。
如果你想要富足,想想你已经拥有的用金钱买不到的礼物
我们没办法拥有每一个想要的东西,所有的一切和取舍有关。
生活的经济法则:稀缺性(我觉得是所有的经济法则的起源)
教育孩子
用自己的价值观、决策技巧影响小孩
家长学会质疑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