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句法成分
这是一篇关语言-句法成分的思维导图,包含主语、谓语、动语、宾语等。
编辑于2023-11-19 21:32:31句法成分上
主语、谓语
主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主语
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多表示人或事物,包括: 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
主语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 “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谓语以带宾动词为核心时主语的确认
 
动词前名词是不是必有成分(施事、受事)
特定句式存现句,施事作宾语,前面成分成为陈述对象
非动作动词“是、有“等前头的时间处所是陈述对象
谓词性主语
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 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作陈述的对象
 
注意,主语后的谓语词性
名词性主语后面的谓语在词性上不受限制, 只要语义能搭配,可以用各种谓词语充当。
谓词性主语后面的谓语要受到限制,它总是 由非动作性谓词(含判断动词、形容词等)充当。
主题和话题区分
话题(主题)——说明(述题),一前一后
话题:谈话的出发点,关注点,常指明一句话中的已知信息。
占据位置不同,语用方面不同
主语和话题,前者是句法概念,后者是语用概念。话题是谈话的出发点、关注点,常指明一句话中的已知信息。话题与“说明”配对共存,一前一后,“说明”是对话题的陈述,指明一句话中的重点信息。话题又叫“主题”,说明又叫“述题”。话题与主语相似而并不等同。主要是在句中占据的位置不同,话题出现在句首,可以由时间、处所状语充当(如例 ⑬ Ԁ ),更多的是由主语充当(如例①② ⑳ @ ) ,这时两者重合,说明也就与谓语重合。例 ⑬ ӿ Ԁ 的说明都是主谓短语 ,说明与谓语并不重合。话题与主语的不同,还表现在语用方面,话题往往带有强调的口气。
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谓语的作用:对主语进行叙述、描写或判断, 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用作谓语中心的动词、形容词等通常是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核心,它和前头的主语、状语和它后头的补语、宾语都可以发生语法、语义联系,抽出它,句子就散了架。因此,认准谓语中心以及它跟前后各成分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动词性词语作谓语
动词性词语经常作谓语。动词一般不单独作谓语,动词单独作谓语, 常常要在前面或后面带上别的成分(修饰补充或动态语气等成分)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四个条件

形容词作谓语
形容词也经常作谓语。形容词单独作谓语也受一定的条件限制:

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汉语特殊的一大类型

详见主谓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作谓语比较少见,有一定限制
详见名词谓语句
数量短语的名词性和谓词性
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主语
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当谓语表示动作时,主语可以是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即施事,也可以是动作的涉及者、被动者,即受事。当谓语不表示动作时,主语既非施事,也不是受事,可以说是中性的。概括起来,主语可粗分为施事、受事和中性三大类。
施事主语
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 主谓句的语义结构:施事+动作
 
受事主语
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即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主谓句语义结构:受事+动作
 
谓词中心是动作动词
中性主语
主语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 叫中性主语,又叫非施受主语。
 
其他的,主语有多种语义内容: 表动作结果、表原因、表处所

推广而看,谓语中心词不用动作动词时:

谓语
着重于叙述
① 狼||把小羊咬死了。 ② 两只水鸟||在水草边梳理那晃眼的羽毛。
叙述主语所做的或与主语有关的一件事情(叙述句)
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充当
表示主语“做什么“或”怎么样“
着重于描写
⑪ 远近高低||各不同。 ⑫ 只生一个孩子|丨好。
描写主语的性状(描写句)
主要由形容词性词语(包括形容词性的主谓短语)充当
表示主语“什么样”
着重于判断说明
鲁迅是浙江人。 荷叶,是小青蛙的摇篮。
说明主语的类属或情况(判断句)
 
注意:“是、有、像”等非动作词语组成的谓语只是判断说明而非叙述

动语、宾语
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语和宾语是共存共现的两个成分, 句内有宾语,就必须有动语,无宾语就没有动语。
动语又叫述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

动语可以由单个动词充当。
更常见的是由动词带上补语构成, 或带动态助词构成。

动语和动语中心通常是及物动词,存现句里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有时候,某些不及物动词必须带上补语之后共同带宾语,因为这里的宾语只跟补语发生某种语义联系,如“他走肿了脚”。
形容词兼属动词带宾语

宾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宾语

谓词性宾语
  ①复句形式是类似复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只能出现在带有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边
宾语的语义类型
受事宾语

实施宾语

中性宾语

十大类
 
宾语是动词分类的主要依据
能 带 宾 语 的 动 词 叫及物动词,例如“做 、给、看 ”等 ;不 能 带 受 事 宾 语 的 动 词 叫 不 动 词 ,例如“休息、游行”和“来 、去”等。
及物动词
能带受事宾语的叫:
名宾动词 (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 1 ) 名宾动词:敲、砍 、摇 、打扫、修理、收割、采购等。
谓宾动词 (只能带谓词性宾语)
 
真谓宾动词

准谓宾动词
真准谓宾动词
名谓宾动词 名宾谓宾都能带)

名真谓宾动词

名准谓宾动词
名真准谓宾动词
不及物动词
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叫:
定语
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
构成材料: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作定语,例如“冰雪世界、神奇色彩、 微型电脑、一片绿洲 、戴眼镜的老汉、人多的地方”
按表意作用划分 (语义类型)
限制性定语
一般回答“哪一种或哪一类的、多少、何时何地”等问题
限制性定语是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范围加以限制, 使中心语事物在其性质、特征上能与同类的事物区别开来。
主要作用是给事物分类,使语言增加准确性,严密性。 这种定语越多,中心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的范围就越小。
作用
一般来说,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作定语多是限制性的, 表示人或事物的领有者、时间、处所、环境、范围、用途、质料、 数量、性质、属性、来源,等等。
例如“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冬季的阳光、林子里的光线、教学设备、野生动物 、驮炊具和行装的骆驼、石头房子、一块桦树皮、新衣服、大型歌舞、女朋友送的礼物”。
在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同一性的。
在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同一性的。例如: ① (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 ② 讲解员解说着(黄土高原变成肥沃良田)的远景。 同一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同一关系,所指内容一致。如果把其间的结构助词“的”换成“这个”,整个偏正短语就转化为同位短语。
语义
描写性定语
一般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多数是在语义上对中心事物加以描写或形容。
主要作用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 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增加形象性、生动性。
有些描写性定语也有限制作用
有些描写性定语也有限制作用,例如“绿油油的庄稼”里的“绿油油”,在描写状态的同时,也起限制范围的作用
作用
描写性定语多由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拟声词等充当,如:
如“碧绿的田野”、“壮丽的故宫”、“绿油油的庄稼”、“弯弯曲曲的小河”、“如飞的火车”、“风平浪静的港湾”。
顺行指向和逆行指向
多数描写性定语和所有限制性定语的语义指向是“顺行指向”,即指向后头的中心语;少数描写性定语的语义指向是“逆行指向 '即指向中心语前头的人,而不指向中心语。例如: ③ 他终于熬过了这个苦闷的夜晚。(他←苦闷). ④ 他又做了一件蠢事。(他←蠢) ⑤ 他在困难时期只吃了一顿饱饭。(他←饱 ) 这种逆行指向的定中短语有少数不能独立表义,如 “饱饭”不能单说,只有在特定语境(句子中,有上下文)中位居宾语中心才能成话,换了位置,就不能成话 ,如 饱 饭 他 在 困 难 时 期 只 吃 了 一 顿 。”出现定语逆行指向的语用原因是追求语言经济和特殊表达的需要。
语义指向
定语和助词“的”

形容词作定语
单音节的形容词通常不加“的”,加“的”为强调; 双音节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加“的”; 加或不加又是也取决于上下文音节的协调与否; 避免用的太多,不歧义的情况下可以不用。

名词作定语
名词作定语,有时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定中短语用作一种名称); 一些单音节名词作定语必须加的; 双音节名词作定语而中心语是单音节的,也常常加的; 用不用的的话,一般讲究音节的调整,看读起来顺不顺口; 有时候不加的,影响定语的性质和意思,
名词作定语,有时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例 如 “桦树皮、狍子肉、茅草屋顶、玻璃器具、语法论著”,这是把定中短语用作一种名称。不然就必须加“的”,例如“明天的课、脸上的表情、师傅的想法”。 一些单音节名词作定语必须加“的”,例如“人的性格、水的深度、树的形状、花的香味”。 双音节名词作定语而中心语是单音节的,也常常加“的”,例如“黄河的水、野地的花、大海的风、北极的冰”。 用不用“的”都可以的话,一般讲究音节的调整,看读起来顺口不顺口,例如“洪湖水,浪打浪”、“迎面吹过来大海风”,其中的“洪湖水、大海风”就不再加“的”了。 有时候加不加“的”影 响 定 语 的 性 质 和 意 思 。加“的”表 领 属 关 系 ,不加“的”表性质、属性,试比较: 定语表领属 定语表性质、属性 (中国)的朋友很多 他有一个(中国)朋友 她是(英雄)的母亲 她有个(英雄)母亲
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 如果用在句子或者一个更大的组合里,有时也可以不用“的”; 中心语是特性名词的时候,有时候也可以不加的; 人称代词和名词一样,后面紧跟着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
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例如“你的书、我的朋友、他的眼神、他的著作”。 如果用在句子或者一个更大的组合里,有时也可以不用“的 '例 如 “他把我书包拿走了、我朋友的亲戚”。 中心语是国家、集团、机关、亲属的名称,有时候也可以不加“的”,例如“我们国家、你们学校、他弟弟”。如果亲属称谓是单音词,就不用“的”了,例如“你叔、他爹、我哥”。 人称代词和名词一样,后面紧接着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例如“我这衣服、他上学期的成绩、你在上海的亲属、老张那些年的生活、老师五十年代的论文、哥哥在江心洲的家 '
动词作定语
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
动词作定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例如“活鱼、死狗、剩饭、烤肉、炒肉丝、烧茄子、感谢信、压缩饼干、注射器材、创作计划 、使用情况”。 这里面,单音动词作定语,中心语用具体名词,如 “烤肉”;双音动词作定语,不受这种限制,如 “压缩饼干、使用情况”。 这种结构,有一些从语义关系上看前后两部分很难构成动宾关系,特别是中心语为抽象名词的,有一些可能构成动宾关系而仍然不用“的”。例如“学习文件、参考文献”。
单音节动词作定语,中心语用具体名词
双音节动词作定语,不受这种限制
一般要用“的”,甚至必须用
例如“写的字、编的草帽、积累的经验、 翻滚的波浪 、飘 扬 的 雪 花 '
短语作定语
一般要加的
短语作定语,一般要加“的”,例如“非常新颖的设计、有抱负的青年、质量好的产品、对这本书的意见、荷叶上的水珠、一阵阵的歌声”。没有重叠成分的量词短语后面不加“的”。 一阵歌声
没有重叠成分的量词短语后面不加的
多层定语
定中短语加上定语就形成多层定语
区分: 偏正短语充当定语,即定中短语充当定语 即定中短语+中心语≠定语+定中短语
    
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比较复杂, 从最外层算起,一般次序如下:
( 1 ) 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
( 2 ) 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表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 3 ) 量词短语或指示代词(表示“多少?”)
( 4 ) 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样的?”)
( 5 ) 形容词性词语(表示“什么样的?”)
( 6 ) 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表示“什么?”)

有些有灵活性
多层定语的次序总是按逻辑关系来排列,跟核心名词关系越密切的定语就越靠近核心名词。但 是 有 一 些 词 语 也 有 灵 活 性 ,最灵活的要算量词短语。 例 如 :  这三个例子的量词短语的位置就不同。
多层定语歧义解决办法
注 意 ,使用多层定语要避免歧义。如 例④就有歧义,“两个”可以是“朋友”的定语,也可以是“朋友送的小花瓶”的定 语 ,这就要求用移位或更换(量 词 )的 办 法 来 消 除 歧 义 。 把例④说成例③ 叫移位法;例④中如果“两 个 ”指 朋 友 ,可以换成“两位”,这叫替换法。
移位法
替换法
状语
状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和位置
构成材料
1、副词专职作状语;2时间名词;3动词(能愿动词)、4形容词(特别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5介词短语;6量词短语;7其他一些短语

能够做状语的性质形容词
单音节的:多、少、早、晚、全、假、真 假只能修饰单个的动词:假笑、假哭、假生气
双音节的大都是一些书面词语汇:经常、特别、一般、正是 一致、普遍、积极、公开、直接、完全等
口语里能够做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很少:仔细、细心、勉强、 干脆、老实、大胆、一定等。
注意:1、可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一般名词、动词是少数, 限于能用来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 2、动词常常组成短语来作状语。

语义类型
限制性: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 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状语的语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限制性状语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在谈副词、介词时举过例子了。
描写性:从性质和状态两个方面对动作情状描写或形容
描写性状语是从性质和状态方面对动作情状加以描写或形容, 在语法结构上也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在语义指向上有些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描写动作者的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就是说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不都是一致的。例如: 
位置
  
一般放在主语后面
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句首
可以由两种位置的状语, 放在句首有特别的作用
或是强调状语 或是照顾上下文的连接 或是使句子结构紧凑,便于理解句意 或是防砸句首修饰几个分句
状语和助词“地”

1、单音节副词作状语一般不加 2、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
副词
1、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比较少,也大都不加地 2、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也有少数不能加 3、还有少数必须加
形容词
都不加:代词、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能愿动词、方位短语和介词短语作状语
有些可加可不加,加上了往往有强调意味

多层状语
状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就形成多层状语。例如:  分析状语顺序也像分析多层定语一样,左边的状语修饰右边的中心语,即以左统右。多层状语的排列次序不太固定,有时候位置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例 如 “都不去/不都去”意思不同,很不好/不很好”也不一样。多层状语的语序问题比较复杂,哪种在前,哪种在后,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上面例子的次序反映了一般情况: ( 1 ) 表示时间的名词(指明何时)(限制性状语) ( 2 ) 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指明何地)(限制性状语) ( 3 ) 表示范围的副词(指明什么范围)(限制性状语) ( 4 ) 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指明怎样)(描写性状语) ( 5 ) 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指明同谁)(限制性状语)
大致顺序: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补语
补语的结构材料和语义类型
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形状的程度和人、物的状态。下面以语义类别为纲谈补语的构成
结果补语
常用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 结构补语前面不用助词“得”
 
构成
1、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是指向主语或宾语。 2、有的补语可以同时指向两个成分 3、有时补语语义并不指向主、宾和谓语动词,而指向泛指或在上下文中出现的人或物
    
注意:变换复句来看,谓词性补语起到第二次陈述的作用
语义指向
情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形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 中心语不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例如:

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
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
作用有两种
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啊
情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 :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有的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这两种补语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 补语前有时用“个”、“得个”,例如“雨下个不停、他说个没完、打了个稀巴烂、闹得个鸡犬不宁”。 用“个 ”字 ,中心语后面有可能加上“了”。 用 “得”字的补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去,例如“把你美得!”、“看你那头发乱得!”、“看你急得呀!”这种句子表示的是:或者有无须或无法形容的意味,让对话者自己体会
趋向补语
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
 
数量补语
动量补语:由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看了几遍、走了一趟、看上几眼、打了我一下”
时量补语
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 ,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
表示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 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时段); 注意:时间名词和量词的区分:来了三个星期(月)

时地补语(介词短语补语)
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可能补语
用“得”或不用“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

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轻声), 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很少 ,限于用“极 、很”和虚义的“透 、慌 、死 、坏 、多”等 , 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 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例如
⑳ 心 里痛快〈极〉了。(必须加“了”) ⑬ 有一回天已经黑〈透〉了,他下了河滩。(同上) ⑳ 这拦河坝坚固得〈很〉。(必须加“得”) ㉛ 这里闹得〈慌〉,蛙吵一夜惹人烦。(同上) ⑫ 一走进山沟,可把我乐.〈坏〉了。(必须加“了 ”) ⑬ 山那边的情况我熟悉,还是我去好〈一点〉。
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形式
补语总表
补语和宾语
中心语
独立语
句法成分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