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同理心》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向内看,认识自己。现在,是时候向外看了,我们需要走出自我,探索他人的生活与视角。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外观时代,而外观时代的核心就是同理心。 从销售管理到婚恋家庭,从社会关爱到政治行动,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同理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于2021-05-09 21:29:22同理心
打开同理心开关
改变心灵架构,使我们能认识到同理心是人性的核心,而随着人生历练的增加,同理心也会不断延伸扩大。
科幻小说还是科学事实
人类是有同理心的动物,天生具有与他人心灵相通的能力。
同理心能力是人类祖先遗传给我们的,也就是说,同理心历经了长 久的演化过程。
同理心可以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扩展,因此我们 随时都可以加入这场同理心革命。
将同理心深植在我们的心灵中,可以 作为日后培养其他5个同理心习惯的完美基础,使心灵做好准备,设身 处地为人着想。
人本来就自私,不是吗
同理心、仁慈与其他慈善行为向来被视为人性的例外。
我们一直相信同理心与自利一样,都 是人性的一部分。
这当中最大的悲剧是,人们至今只认识到人性的一部 分,也就是强调自利的自我,以为人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为何有人会冲进火灾现场救素昧平生的人
我们生来有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
首先,同理心是视角的转换(有时又称 为“认知同理心”)
其次,同理心是分享的情感反应(又称为“情感同 理心”)
三山实验-两三岁小孩即有同理心
人类天生是社会动物,同理心是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并非单纯地读取他人的心智。
认知同理心”指从别人的视角看世界
“情感同理心”是分享或反映他人的情感
人们经常将同理心与怜悯(compassion)这两个词互 换使用。这两个词虽然在某些方面的意义有交集,但两者毕竟是截然不 同的概念。
同理心不仅能分享痛苦,还能分享喜悦
怜悯通常不包括认知上的跳跃,理 解与自己不同的他人信仰、经验与观点
怜悯通常指的是同情的情感响 应
越常被冷落的孩子,越有暴力倾向
首先,缺乏安定的依附关系,将阻碍同理心的发展,特别是会损害与他人建立情 感关系的能力,而这正是情感同理心的基石。
其次,培养情感能力(例 如让孩子产生同理心)的最有效做法,就是让孩子看见父母的同理心。
挑战达尔文:演化显示合作与竞争一样重要
德瓦尔的说法也具有同样的革命作用:人性不只是绕着自 利转。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一个能协助——而非阻碍——同理心自 我发展的世界。
为什么看恐怖电影时手心会冒汗
面对我们自身的疼痛与其他人的疼痛,我们大脑的反应方式显示“同理心不牵涉自我 与他人的完全融合”,而且同理心“使我们区别对他人的同理心回应和对我们自身疼痛的回应”
我们能借助学习让自己更有同理心吗
我们是毒蛇,也是鸽子
我们终其一生,可以不断地培养自己潜在的 同理心。
同理心可以经由练习而提高,这种说法获得医生群体同理心训练研 究的证实
重新架构你的心智
进行想象的跳跃
有意识地站在别人(包括我们的“敌人”)的立场设想,承认对 方具有人性的一面,了解对方的独特性。
如果同理心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使用它,4个根本的社会与政治障碍
偏见:贴标签逻辑
我们很容易产生刻板印象,依照第一印象仓促做出判 断,尽管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所知甚少,我们还是会随便地把先入为主的 想法套用在别人身上。
所有刻板印象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它是政治、宗教、民族主义还是其他力量的产物,那就是它会磨灭人性,去除个别性,使我们不去注 视对方的眼睛,不想知道对方的名字。结果是创造了一个同理心难以穿透的冷漠文化。
权威:平凡的邪恶
有相当比例的人会依照指示去做,他们不管行为的内容,也不管良知的挣扎,只要命令来自具有正当性的权威,他们就会依令行事。
我们轻易地将屈服权威内化成自 身的一部分,而放弃了原有的同理心本能。高同理心人士之所以特别, 就在于当同理心召唤他们时,他们愿意且有能力反抗权威。
距离:无法看见自己的行为后果,所以什 么事都做得出来吗
因此,我们面对的同理心挑战,就是要尽可能缩短这段距离,使在空间、时间与社会背景上远离我们的人能更接近我们关怀的范围,使我们更容易以自身的想象来接近他们。
否认:过多信息造成同理心疲乏
高同理心人士清楚地察觉到,这种推论是一种否认,可以免除内心的罪恶感或道德 责任,而这么做也会产生一种危险,它会让推论者的同理心被侵蚀殆尽。
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的跳跃,以进入他 人的心灵世界,无论那个人是生闷气的孩子,还是不耐烦的超市收银
我们需要三个步骤来进行同理心的想象跳跃:
我们必须理解“他 人”的人性
第一步是想象他人的人性,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每个人隐藏起来的个 性,我们总有仰赖这些人的地方。
第二种做法是从事想象的“角色游戏”。
最后一种用来想象对方人性的策略,是问自己一些深入的问题,例如我们对别人存有什么假定。
你认为别人会对你这种人存有什么样的假定?这些假定有多 精确?
找出三个例子,是你对别人存有假定,但最后证明你的假定 是错的。你的错误造成什么结果,这件事为什么值得检讨?
你有多少次对别人做出假定?你尤其会对哪一种人做出假 定?
探索我们与他人共有(以及不同)的部分
找出你跟他人共有的部分,以及你跟他人的差异
黄金律:你们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们,就要怎样对待别 人。
白金律: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
我们需要对敌人投以同理心
甘地的故事
格瓦拉危地马拉寡头政治的故事
同理心小练习:每一天有多少人参与你的生活
探索与实践同理心
探索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生与文化,试着亲身体验,运用同理心理解别人的人生历程,同时进行社会合作。
培养同理心也是如此。唯有步入经验世界,通过融入、探索与合 作,我们才能大大提升自己的能力,理解他人的情感与思想。
融入:成为一名隐秘同理心者
探索:同理心的旅程将如何改变你
合作:为什么应该参加地方合唱团
当人们 共同面对紧急的状况,或让他们追求共同的目标时,往往容易引发同理 心。
同理心的练习也是一样:唯有将手册丢到一旁,从事经验冒 险,我们才能真正学会同理心。
锻炼对话艺术
培养对陌生人的好奇心以及基本的聆听技巧,摘下我们的情感面具。
对陌生人充满好奇
在实践中,我们该迈出脚步与陌生人交谈,不是聊天 气或球赛等琐碎小事,而是好好交流想法,讨论梦想,畅谈生命的价 值。
积极倾听
极富同理心的人习惯采用一种我 称为“积极倾听”的特殊方式,准确了解对方所说的话。
第一个要点是“感受”,你得清空自己的杂念, 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说话,不预设立场,不妄加评判。
第二个要点是得跟对方感同身受。
第三个要点则是努力 了解对方的需求。
卸下面具
卸下面具的核心在于拥抱自己的脆弱
关心他人
极富同理心的人在谈话时会关心对方,尽力关注他人的利益与福祉,而不只是关注自身。
比较有同理心的公司会考虑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试着了解其需求并加以满足,而非操弄欲望。
怀抱创意精神
只要深掘他人的想法,并不吝惜分享自身的观点,他们也许会稍有改 变,想法焕然一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得抛开浮泛闲聊,也抛开 自己最在意的包袱。这样做大有好处。
保持大胆无惧
我们得够大胆,才敢尝试别具创意的开场白,关心对方超过自己,卸下面具,仔细倾听他人的感受与需求,对陌生人心存好奇。此外,我们也得够大胆,才能迎向每一场饶富意义的谈 话,不会一碰到困难就裹足不前。
坐着椅子旅行
通过艺术、文学、电影与在线社交网络,我们可以在别人的心灵中遨游。
你有办法在自家客厅改变世界吗 椅子同理心
对高同理心人士而言,虽然文字与照片只是提供二手经验而非实际经历,但依然应该被严肃看待,而不是被当作清粥小菜。因为好几个世纪以来,艺术作品始终能驱使大众从心有同感到付诸行动,例如对抗童工制度或投入反战运动。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妥善接触各类书籍与艺术作品,不只是为了获得消遣娱乐,更是为了激发自己的同理心。
戏剧与电影:用敌人的眼光看待战争
摄影:影像的政治力量
文学:我们能从小说中学习同理心吗
在线文化:从数位革命到同理心革命
激起同理心革命
产生大量的同理心来促成社会变革,然后将同理心技巧向外延伸到自然世界。
全球携手发挥同理心
今日社会尤其需要群体同理心,借以平衡日趋高涨的现代个人主 义,不再只强调个人凭借野心私欲追求一己的快乐福祉,而是转为强调 大家群策群力追求共同目标。
如何激发群体同理心
英国史上最多陌生人彼此接触的时期
同理心不只是局限于个人层面的善意感受,而 是可以进一步唤起大众携手推动社会变革。
第一波浪潮:人道主义在18世纪风起云涌
第二波浪潮:人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提升
第三波浪潮:人际关系在神经科学时代渐渐深化
当前同理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气候变迁。
缺乏超越时间的同理心。我们高碳生活的后果得由后代子孙承担,但我们并未替他们设想。
首先,我们必须激发跨越地域的同理心。
生物同理心的未来展望
推动革命浪潮
众人齐心协力,促使同理心革命渗入社会与政治的各个层面,这些 变革才得以发生。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