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表达方式
你知道高中语文的阅读、古诗赏析常用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吗?这张思维导图罗列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这五个表达方式,赶紧来看看它们都是怎样的吧,了解一下它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你做题和写作哦。
初唐 盛唐诗歌,分享了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盛唐的边塞诗派(诗派高岑)、山水田园诗派、大“李杜”等知识,一起来看。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词是隋唐之际起源于民间的一种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别名:长短句,乐府,乐章,歌曲,诗馀,樵歌,琴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表达方式
记叙
人称
第一人称: 我(真切、直观、细腻、真实)
自传体:郁达夫/日记体: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第二人称:亲切、直观
书信体
第三人称:客观、真实、自由而灵活(常用)
一三人称交替使用《米龙老爹》《杜陵叟》
分类
顺序
(先来后到,按事件/时间先后)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前后连贯《郑伯克段于鄢》
倒序
(本末倒置)(高潮/结局前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马伶传》《背影
插叙
(节外生枝,故事未按预定主线发展)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埃克尔的灯光》
平叙/分叙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一时间/事件不同线索/视觉同时进行
描写
人物
肖像
(衣着穿戴,年纪身高身材,纹饰,身体的固定姿态,神态)
动态
行为:动作强调规范性,主观倾向,侧重整体
动作:侧重局部,无明显主观情感色彩
语言(单向/对话(多向或双向)
心理
想、考虑、深思等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宝玉挨打)
感官
听、视、触、嗅、味觉;错觉描写:拉近彼此间的关系,扩展出一种修辞:通感,又叫移觉
角度
正面:直接描写;渲染
侧面:间接;烘托 《陌上桑》
程度
白描,细描;用白描手法最多的(朱自清,李清照,柳永,鲁迅,王维)
宏观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因素)
场面:(活动主体是有生命的)(在同一个视野内的)同一环境/空间主体是活的
状态: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议论
先叙后议:《史记》(太史公曰); 《聊斋志异》(异史氏曰)
夹叙夹议:《陈情表》《五代史•伶官传序》
抒情
直抒胸臆
常置文首或文尾;常有表示心理的词(艰难苦畏愁,喜怒惊恐悲)直接感慨
间接抒情
借叙事抒情
常置开头(黄沙百战穿金甲)
借比喻抒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借典故
“闲来垂钓碧溪上”
借象征:(神似)“东风无力百花残”(两个东西不像)
借举止:辛弃疾;“停杯投箸…心茫然”
借景
浑然天成
陶渊明“采菊”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移情于景
景物拟人物处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无法辨识)“江间波浪兼天涌”
因情造景
(景假情真)“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触景抒情
(景物解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以景结/托情
(放文尾,化抽象为具体,无形为有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