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这是一篇关于解表药--发散风热药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能对感兴趣的小伙伴学习提供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驱虫药的思维导图,驱虫药的疗效主要表现在杀虫、驱虫、止痛、消积等方面,适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的治疗。
这是一篇关于第九章:消食药的思维导图,消食药是指能够消食化积、开胃和中、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常用的消食药有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八章:理气药的思维导图,理气药是中药的一种,主要功效是调节人体气机的运行,治疗气滞、气逆等病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肋胀闷
煎服:3-6g。 后下
薄荷叶(发汗);薄荷梗(理气)
不宜用:体虚多汗
牛蒡子
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疡、丹毒、痄腮、咽喉肿痛
煎服:6-12g。
慎用:气虚便溏
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煎服:3-6g。
慎用:孕妇
桑叶
甘、寒、苦。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暗昏花、凉血止血
煎服:5-10g。 肺燥咳嗽宜选蜜制
菊花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疮痈肿毒
煎服:5-10g。
黄菊(疏风清热);白菊(平肝清目)
蔓荆子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肾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齿龈肿痛、头晕目眩
柴胡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
煎服:3-10g。
疏散退热(生用);疏肝解郁(醋炙);升举阳气(生用、酒炙)
忌用: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气机上逆
大叶柴胡:有毒
升麻
辛、微苦、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生用);升举阳气(蜜炙);
忌用: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
葛根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热病口渴、消课、麻疹不透、热泻热痢、脾虚泄泻、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酒毒伤中
煎服:10-15g。
升阳止泻(煨用)
葛花(解酒毒、醒脾和胃。 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呕吐、胸膈饱胀。 煎服:3-15g。)
淡豆豉
苦、辛、凉。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感冒、寒热头痛、热病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大豆黄卷(解表祛暑、清热利湿。 暑湿感冒、湿温初起、发热汗少、胸闷脘痞、肢体酸重、小便不利。 煎服:9-15g。)
浮萍
辛、含。归肺、膀胱经
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风热感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煎服:3-9g。
不宜用:表虚自汗
木贼
甘、苦、平。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出血证
谷精草
辛、甘、平。归肝、肺经
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目生翳障、风热头痛
不宜用:阴虚血亏之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