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位阶与底线: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新闻把关人的伦理探究》
对论文框架的整理和知识点的精缩。数字把关是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具体运用。这种把关方式不仅是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创新,更是深层次的变革力量——对传统把关生态的重构。新技术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平台型媒体对传播权力的重构与治理之道》的思维导图。平台型媒体的快速崛起导致了我国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平台型媒体快速崛起,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知识付费产品有生产者定价、平台定价与消费者定价三种模式,其特点在于以成本与收益为基础或产生重要影响,但限于知识付费产品的物理特性,现有定价模式会导致价格与价值不符。从知识价值理论等角度看,主要有成本、预期期望、信任程度与认知距离四个因素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定价产生影响,结合这四个因素,将成本收益考量与消费者感知价值两个维度相结合,才能建立知识付费产品的合理定价模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位阶与底线:人工智能时代新闻把关人的伦理探究
引言
数字把关与人的相互构造
数字把关与用户关系
隐身性
人工智能与数字把关
人工智能技术是技术保障
数字把关的产生及必然性
传统“把关人”
库尔特卢因提出,怀特引入
筛选标准
客观属性
主观属性
重要性
控制信息流通
建构信息环境
影响人的认知看法
数字把关
出现背景
新闻把关主体、标准变化
算法渗透新闻业,把关权让渡人工智能
实质
把关主体:人工智能
技术内核:算法
主要方式:人机互动
具体形式
(采写)机器人写稿
高效、准确、真实性
(分发)智能算法推荐
针对性、用户黏性
必然性
技术进步与从业者和用户需求之间相互重铸
亚里士多德主义原则
用户能力提升,不愿意浪费时间进行简单活动
数字把关带来的“生态革命”
三次权力分化
门户网站时期
传统新闻机构是把关主体
社交媒体时期
社交媒体开始占主导
人工智能时代
“三足鼎立”新态势
“把关生态”的不同
大众传媒时代
新闻机构占主导,受众整体处于被动
社交媒体时代
“用户”取代“受众”,主动性加强
新闻机构与用户互动性强
“圈群传播”使把关生态多样化
智能机器人成为把关主体
新闻机构处于统筹地位,用户主动性更强
人机交往丰富新闻把关形式,构成新的把关生态
数字把关应用风险
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受到挑战
新闻专业化、人性化降低
新闻采写——机器人写稿
新闻价值降低
新闻分发——“信息茧房”“技术无意识”
算法偏见
社会认知——过度注意力取代深度注意力,“娱乐至死”
底线的变迁: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把关的底线与位阶
底线伦理、位阶伦理概念界定与借鉴
底线伦理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
主张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
一种普遍的义务论
道德次序上有优先性
针对主体是人
人工智能时代底线伦理的延伸
作用
使数字把关生产的信息尽可能符合新闻道德规范
可作为理论依据探讨智能机器应遵守的基本准则
方式
设计者设计目的具有正当性
为数字把关智能机器制定规范准则
数字把关的技术伦理位阶
当技术活动产生某些伦理冲突,需要选一种适用伦理加以解决
优先适用——上位技术伦理
次优适用——下位技术伦理
技术人工制品二重理论
荷兰哲学家克努斯提出
技术人工制品作为自然客体与人的意向性无关,又与设计者设计过程的意向性有关
存在问题
数字把关智能体不具有独立识别伦理道德冲突的道德敏感性
数字把关独立进行把关活动
数字把关的适用伦理
人工智能时代的运用表现
底线伦理
为数字把关提供规范准则依据
位阶伦理
职业伦理与社会公德冲突时先考虑公共利益
约翰 罗尔斯
正义的两个原则
将数字把关的设计者、智能体置于底线伦理和位阶伦理的限制下
道德的嵌入:对数字把关的伦理道德建构
基于瓦拉赫和科林 艾伦的三种方法
技术公司:自上而下的嵌入
定义
人工智能的智力开发
架构设计驱动型
从源头的编程
内在价值驱动型
学习价值驱动型
基于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的道德嵌入模式
“道德算法”
追求信息价值,以价值导向为主
技术公司角色扮演
开发者和完善者
追踪把关活动,增强技术公司责任意识
新闻机构:自下而上的嵌入
定义及原因
方法论
用户提升媒介素养
新闻机构监督引导数字把关深度学习
坚守底线,保证新闻真实客观
加强用户联系,鼓励用户反馈,加强平台管理,提高准入门槛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融合
原因
要求
技术公司、新闻机构与用户加强联系
新闻聚合平台
政策上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
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
数字把关的道德主体性
对数字把关道德主体的探析
前提:打破传统的对技术的片面理解
道德主体的定义
人工智能体的“拟主体性”
对数字把关进行道德训练,将其置于伦理建构下
植入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从源头减少数字把关发生伦理冲突的可能性,形成伦理准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