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六年级上册
一篇关于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26 13:00:53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科学方法-调查的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整理
调查归类方法
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类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等
按照用途分类
作物
家禽
家畜
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生物全是包含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科学方法-探究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
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探究得到证据,分析所得证据与假设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后,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重复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可能性就越大
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科学方法-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试验。
对照试验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重复性原则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以外,还有温度、水分等。所有生物的生活都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环境中一种或多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等
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都一样,都需要营养物资、阳光、空气和水分,还有事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甚至整个海洋。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存储来自阳光的能量,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消费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除了生物部分外,阳光、空气、水分等非生物因素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相互影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资循环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储在植物体内。
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将能量摄入自身体内,肉食动物通过捕食其他动物将能量转移到体内。
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可以以某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物质包括水、氧气和许多其他物质。其特点是:反复循环。
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不易分解,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能量流动和物资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他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不是一成不变,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限度内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扰,不断调节自己,达到新的平衡;如果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的因素。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是指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各种生态系统
分类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有“绿色水库”之称/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
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荒漠生态系统等
是在沙漠、戈壁、两级冻土带和高山冻原等寒冷或干旱、贫瘠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在气候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等
海洋植物每年产氧量占全球70%。
介于两者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在多水或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人工生态系统
是指在人工栽培或建造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
分类
农田生态系统
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的种类较少。
与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和病虫害的能力较差
园林生态系统
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种类较多。在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除了美化环境,还有遮阴降温、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提高空气湿度的作用。
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之间不断地交流、影响,形成有机整体,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更复杂的生态系统,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是地球表面的薄层,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向上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的深处。
大气圈底部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圈的大部
包括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
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生物圈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从地域关系上,各种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生物会到达不同生态系统。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大气、水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显微镜使用
光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观察植物细胞
玻片标本
切片: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细胞结构
细胞壁:植物细胞最外层是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的。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叶绿体: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里,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
观察动物细胞
人体或动物体的细胞,形态并不完全一样。
细胞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第二章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
细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有的长大、有的变老、有的死去、有新细胞生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内的物质分类
无机物: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外界吸收物质,补充细胞内被生命活动消耗的物质,将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
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完成的。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植物叶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
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与氧结合,通过复杂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细胞的多数生命活动要在细胞质中完成,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些都是在细胞核的指挥和控制下进行的。
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资,它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单细胞生物
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能独立进行全部生命活动。
与人类关系
有利方面
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提供高蛋白
监测水质的污染状况
污水净化
有害方面
如痢疾内变形虫等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
在水体中过度繁殖,造成灾害,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由甲藻、硅藻、绿藻、裸藻大量繁殖,使海水颜色变化。
水华:某些藻类和蓝细菌淡水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现象。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细胞的分裂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资,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体积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的分裂:有一部分细胞是有分裂能力的,当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分裂成两个细胞,两个再分裂为四个,如此类推。
首先,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
随后,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通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的个体发育和种族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动物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就形成了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就叫做组织。
人体主要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行使一定的功能,就构成了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人体系统
消化系统
运动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植物的主要组织
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继续生长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分生组织不仅在茎尖有,在根尖等部位也有。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